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02517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1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2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A创立于西汉B长官亦为宰相C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D参与政事的决策3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4“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D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5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主张“众治”反对“独治”的思想B体现了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思想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产生6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7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第二时期l8951913年设厂数53463商办资本(千元)469790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19629469资本所占比重33113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8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B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9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0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一般符合三个条件,即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相当的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对应有误的是A戊戌变法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1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领导了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A B C D12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13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A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B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D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14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15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城邦是由希腊男人控制B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C只有男人才有政治权利D只有男性公民才有城邦荣誉感16“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如下图,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17世纪中叶法国宫廷男装 19世纪欧洲男装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ABCD18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纯粹理论批判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创作第九交响曲提出九十五条论纲ABCD19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0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A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B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C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D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21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ABCD 22“(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这是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中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A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B以欧洲的联合对抗美苏的威胁C以经济政治联合代替对抗D以欧洲的合作提高国际地位23xx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证券时报上发表观点: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准确的选项是A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B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D美国乱发纸币只能加深经济危机24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25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我们知道,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物质、能量及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对于材料中提到的物质、能量及信息,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不是同步的B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是伴随着对物质和能量的认识与利用而开始的C人类对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认识和利用都是伴随着科学理论的突破而进行的D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导致建立在理论水平上的信息技术出现的稍晚一些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5分,27题15分,28题20分)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美国联邦政府材料二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一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分析“光荣革命”创造的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4)材料四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1分)上述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1分)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3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总面积北方南方播种面积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粟、麦)215(南方稻谷)1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粟、麦)328(南方稻谷)1450.926.423.213.2190%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互联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6分)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摘编自美苏交锋材料二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身上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困难中他们要求的是有领导的纪律和方向。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他们实现遗忘的工具,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罗斯福在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材料三: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认识到3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哪些严重问题?(3分)(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0分)(4)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xx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 析】从题干可分析出儒家思想中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选B。【试题答案】B2【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 析】题干中考对“中朝”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从材料中看中朝是皇帝身边的人,而外朝是传统的丞相等官员,可判断出答案是C。题干中体现不出 创立时间,因此A错误,由题干可知,中朝的长官非宰相,且未说明是否参与政事。因此B、D两项错误。【试题答案】C3【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 析】只要读懂材料的意思,再结合所学的宋代的历史知识即可判断出答案。【试题答案】C4【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提取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解 析】读懂材料,依次排除即可。【试题答案】D5【命题立意】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 析】B、D两个选项与题干无关,首先排除。结合所学知识,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因而是反对“独治”的,所以选项是A。顾炎武主要代表古代社会的民主意识,而非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所以C项错误。 【试题答案】A6【命题立意】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 析】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逐一判断A、C、D三个选项均不符合史实。【试题答案】B7【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解 析】由材料表格可见,1895年后的商办投资和厂数都有较快增长,而官办和官商合办的则增长较为缓慢,所以可见民族资本主义在1895年后得到一次较快的发展。A答案是无法得出的,因表格未体现双半特征,B项也无法得出,因表格中官办企业未至消亡的境地,C项不符合史实。【试题答案】D8【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题干的材料呈现的内容是外国人在上海居住的情况,根据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判断最早允许列强可在中国居住的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属条约。【试题答案】A9【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解 析】首先要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土豪,分田地”体现了两个时间段的主要革命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试题答案】A10【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 析】注意题干中的三个限制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变法失败的原因可知A项叙述正确,毛泽东模式与斯大林模式相似,所以C项正确,邓小平模式中是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所以D项也正确。只有B项与题意相符合。【试题答案】B11【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解 析】关注题干中的时间,引出背景知识:民族独立运动。结合中国的史实国民大革命,就可以分析出来。【试题答案】A12【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 析】C项错在变革了土地所有制上,我们的土地制度仍是国有。【试题答案】C13【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 析】材料体现出了诗人对团圆统一的渴望,对分离的痛苦之情。A、B、C三个选项在材料中未能充分体现。A项在题干中看不出“共同心声”这个层次,代表的面太大了。B项在题干中未能体现出“越来越多”这个程度。C项与题干无关。【试题答案】D14【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提取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解 析】首先要正确认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涉及的是它的局限,过度的直接的民主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试题答案】A15【命题立意】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 析】此题是变项考查古代希腊城邦公民的概念。【试题答案】B16【命题立意】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解 析】题干中有效信息“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是要追求个性的独立与解放,所以答案是B。 【试题答案】B17【命题立意】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 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由17世纪到19世纪男装的演变。原因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试题答案】C18【命题立意】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 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德国”、“用思想来考问世界”。【试题答案】B19【命题立意】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 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美国民主是继承了英国的议会制传统,实践的是三权分立学说。A、B、C三个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错误的。【试题答案】D20【命题立意】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能力。【解 析】题干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31年,二是范围“世界经济联系”。A、B两项不是世界经济联系角度的原因,C项不符合史实。【试题答案】D21【命题立意】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解 析】题干中不能体现出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试题答案】D22【命题立意】考查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 析】从题干所叙述的历史现象中找到其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试题答案】A23【命题立意】考查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 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省略号后面的一句话。此“印刷品”是美元,说明其地位特殊,而石油是战略物资。【试题答案】C24【命题立意】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解 析】题意是要求全面理解。题干中的现象是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了两类。【试题答案】B25【命题立意】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解 析】读懂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试题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7题各15分,28题20分)26(15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试题解析】第(1)问考查英国政府权力的分配,根据所学知识可解决。第(2)问从材料中可发现共同点是分权,但不同的是目的可知唐朝的特征,后一问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答出。第(3)问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第(4)问比较简单,本质上的不同可从目的、经济基础角度分析。【试题答案】(1)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2分)(2)三省互相监督,皇权高度集中;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4分)(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 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4)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1分)共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1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英国与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3分)27(15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所学知识的能力。【试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2)问主要首先要读懂文言文,然后结合学过的宋代经济的相关史实就可以解决。第(3)问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原因,作用可从中国、西方、世界市场三个方面分析。【试题答案】(1)粮食亩产量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全国耕地总面积增加;南方经济逐渐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减少,但仍占有绝对地位。(5分)(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4分)(3)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2分)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4分)28(15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调运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试题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出来。第(2)问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3)问中的后两问,要认真分析材料,认清斯大林所说的“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以理解“殖民地”的意思了。而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4)问要根据前三问的认识,对两个政策对比分析。【试题答案】(1)美国: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2分)苏联: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3分)(2)哈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工农业生产遭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尖锐;救济的对象应是底层人民,而不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农业。(3分)(3)政 策:实行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实行高积累。(2分)理 解: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2分)影 响: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6分)(4)农业政策的调整要根据实际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注重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