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半期测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99526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半期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半期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半期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半期测试题1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B 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 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 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的方向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面与一倾角为的斜面相连,一小球以速度v从平面的右端P点向右水平抛出,则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与初速v的关系是( C )3由于高速公路维修只允许单车通行,某段时间有甲,乙两辆车正在通行,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如果t=0时两车相距S0=100m,且从此时刻开始两车按如图所示规律运动,则根据图像可得( C )A. 在这9s内加速度最小在3-9sB. 在3-9s内两车的加速度相同C. 在这9s内两车相距最近为10mD. 在5s和7s时两车间距不等4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向右运动,将质量为m的小物块A轻放在其左端,经t时间后,物体A的速度也变为v,再经时间t到达右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后一段t时间内A与传送带间无摩擦力B.A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C.A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因数为D. 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对传送带做功的绝对值相等5.一个电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若只受电场力作用,则在一段时间内则有( BD )A. 电子的动能一定增大B. 电子的动能可能减小C. 电子的速度可能不变D. 电子的加速度可能不变6. 如图所示,小车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自由运动,小车的支架上用细线拴一个小球,悬点为O,已知过O的水平虚线MN和竖直虚线Q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若小车沿斜面无摩擦下滑,则稳定后细线的拉力为Gsin B. 若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则稳定后细线的拉力的最小值为GcosC. 若小车沿斜面有摩擦下滑,则细线可能竖直D. 若小车沿斜面有摩擦上滑,则可能满足7.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桌面足够大),A右端连接一水平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托住B,让A静止且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到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B从静止到最大速度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D)A. 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也达到最大B.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大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C. 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重力对B做的功与弹簧弹力对A做的功之和D. 细线的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物体A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8.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O为A、B的中点,A、B带正电均为q,C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平行桌面的匀强电场中而保持距离不变,已知静电力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C的带电量为2qB.匀强电场沿CO方向的电势差为C.在O点的合场强方向向上D.若某瞬间撤去匀强电场,在C上加OC方向的力满足,也能使系统间距保持不变。实验题9.某实验小组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将原长约200mm的橡皮筋上端固定,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为20g),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10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录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与拉力F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可以得出( D )A. 增挂钩码时与F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与F不成正比B.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C. 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D. 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10.有四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则在这些图像中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图中F为钩码的重力,M为小车的总质量)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通过两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两次拉橡皮条的拉伸长度相同。B两次拉橡皮条的拉伸结点相同位置。C. 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两细绳之间的夹角最好为90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D. 用两只弹簧秤同时拉两细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12. 如图所示,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计算纸带上某点的速度既可以用,也可以用B.必须选择纸带上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验证C.松开纸带夹,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D.不必测出重锤的质量,但是要求重锤的质量相对大一点更好13. 如图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和托盘,通过调节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 匀速直线 运动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s的相邻计数点A、B、C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N,小车的质量为0.2kg小车在B点位置的动能为 4.310-2 J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W=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 0.015 kg(g取9.8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计算题1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解析】:设甲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则当乙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子上的弹力最小,设为T1,对乙物体T1=mgcos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下滑,有:Mgsin=f+T1得:Mgsin=f+mgcos当乙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设绳子上的弹力最大,设为T2对乙物体由动能定理:又由牛顿第二定律: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上滑,则有:Mgsin+f=T2得:Mgsin+f=mg(3-2cos)可解得:M=2.5kgf=7.5N故物体的质量为2.5kg,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为7.5N15.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实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飞行试验器飞行过程约8天,在经历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等五个阶段后,并在2014年11月1日06时42分返回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顺利着陆。任务实施期间,我国“远望”号测量船队、国内外陆基测控站,以及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共同组成航天测控通信网,为任务提供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已知地球的质量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为月球半径的4倍,月球与地球中心间距是地球半径的60被,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7日11时30分许,再入返回飞行实验器进入月球引力影响区,开始月球近旁转向飞行,如果忽略太阳对飞行器的影响,只考虑地球与月球对飞行器的作用,则飞行器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多少时,才可能使飞行器转向飞向月球?(不考虑一切阻力)。我们知道月球的公转周期等于月球的自转周期,假如在月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飞行器在工作轨道将绕月飞行多少圈?(忽略工作轨道与月球表面的高度,=7.75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设转向飞向月球的高度h则有 得 而= 则由 16.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光滑圆弧轨道AB,轨道半径为R=1.8m,轨道最高点A与圆心O等高。有一倾角=370的斜面,斜面底端N在圆弧轨道B点正下方。现将一个质量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通过B点离开圆弧轨道沿水平方向飞出的同时,上端开口质量为m的盒子正好以8.0m/s通过斜面上P点向N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斜面时刚好无碰撞的形式进入盒子。已知盒子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盒子受到如图所示的外力。如果忽略小球进入盒子的时间和空气阻力,(cos37=0.8,sin37=0.6,取g=10m/s2)求小球平抛起点B距斜面底端N的高度H;小球从开始下落时盒子距斜面底端N的距离x。小球从开始下落到盒子到达斜面底端N的时间(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由 得 时间 =6.8m对盒子受力a=10m/s2即减速为0D点到N点受力=1m/s2= 总时间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足够长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质量为m=4.0kg的小铁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长木板B的左端距离左侧的墙面为1m。现在A上作用拉力F10N,且B与墙面相撞将原速度弹回而没有机械能损失,A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长木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当长木板B刚要与墙面相撞时A的速度大小v(2)B相对地面速度第一次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大小x(3)长木板B与墙面发生2几次相撞后,滑块相对长木板的位移将小于0.1m?解:(1)对B受力 得a=8m/s2整体分析 故一起加速对AB整体分析 得m/s2由(2)对B (3)对A 分析 =2 m/s2第一次碰撞到A、B共速 得=0.4s =1.2m/s由能的转化与守恒 得第二次碰撞到A、B共速 得 =0.72m/s=0.61.2 m/s由能的转化与守恒 得第三次碰撞到A、B共速 得 =0.432m/s=0.621.2 m/s由能的转化与守恒 得故三次碰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