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分期,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战国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封建社会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1年),封建社会的繁荣与鼎盛时期 隋、唐(581年907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五代、 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小测试:江南经济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东汉末,4、三国时期,5、东晋、南朝时期,6、隋,7、唐,8、五代十国时期,P12、P26、P43、P53、P58、P79、P9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时间、地点、人物、结果,2、分裂局面的结束,人物: 时间: 战略方针:,宋太祖、宋太宗,960年979年,“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思考:,能否说“到979年,北宋已经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呢”?,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是中国内地的统一,非全国性的统一,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 局面的原因有哪些,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1、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2、避免长期战乱灾难和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使人民渴望统一,3、后周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5、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北宋的建国与两汉、唐朝有何不同? 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历史上隋代北周, 一、是权臣夺权,二、是夺权前前代经历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三、是取代前前代已经统一了北方,四、是都发生在我国政治的中心地区北方,五、是后继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创立制度文化,影响深远,北宋的建立与五代政权的更迭又有哪些相同之外呢? 如何防止北宋王朝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呢?,二、中央集权的强化,(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目的,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2、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二)集权措施,(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二、中央集权的强化,(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目的,(二)、措施,1、集中军权,解除大将兵权,分割禁军统领权,设立枢密院,实行更戍法,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影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 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976年,997年,1021年,1048年,人数(单位:万),北宋禁军激增,2、集中行政权,(1)中央:,设参知政事行政权,设枢密使军权,设三司使财政权,分割宰相职权,(2)地方:,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三岁一易”,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绫,铜钱,金银,禄米,绢,绵,官多奉高,3、集中财政权,设转运使,影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4、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报中央核准,“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5、发展科举制,考试分三级,严格考试程序(殿试),减少考试科目,严密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名额,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集权措施,(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夺权分权 枢密使(调兵) 三衙(统兵),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转运使,知州、通判(副职,监督知州),提点刑狱司,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3、双重影响,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 )呢?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为什么封建国家却很贫穷呢?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为什么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靖康之辱”呢?,分析讨论:,总结:用史实说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削弱军队战斗力、削弱边防力量形成积弱局面,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军权,中央:宰相权一分为三 地方: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行政权,财权,司法,文化,严格程序、简化科目、 完善方法、增加名额,夺权分权统调相制 更戍法强干弱枝 内外相制,唐末藩镇 割据的危害,建国时分裂 割据现状,赵匡胤建 北宋的方式,利,弊,割据基础铲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发展,积贫,积弱,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唐宋期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和解决,形成:安史之乱后,顶峰: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改革抑藩镇、强皇权,为统一奠定基础,北宋太祖太宗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步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经济基础,封建军阀割据势力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所决定的,所以北宋的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割据势力的存在,(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4、发展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伍的庞大。,我们从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指出中国由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实际上超过七千万人。中国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人数目前是六百多万,但除公务员外,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尚有四百万事业编制或者工人编制的准公务员,他们的工资也是由国家财政发放,因此中国党政社团机关工作人员的总数应为一千多万。 而在县、乡、村基层管理架构中,靠收费和罚款等供养的非编制管理人员约为二千万人,其中包括七百三十万村干部,一千二百七十万各类非编制聘用人员。另外,尚有许多机关和事业干部退休之后,仍然依靠国民经济供养,享受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待遇。这些不工作的公务员大约有一千万人。 周天勇指出,按照这样计算,中国的官民比例不是1:198,也不是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议论的1:26,而是高达1:18。美国用于行政公务费用的比例只占总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十四,而中国已经占到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八,国民经济已经不堪重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 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 (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你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的统一;(3)有利于抵御外来侵扰,维护国家主权; (4)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抵御减轻自然灾害;(5)有利于借鉴交流生产经验; (6)有利于民族融合。 1秦汉以来建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内容。 2归纳隋唐至北宋科举制发展的情况。,小结,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实质:五代以来军阀夺权斗争的继续。用和平手段,达到政权和平过渡,宋太祖即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涿郡人。祖上世代为官,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960年发动“ ”,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兵变,宋太祖 (960 976年),北宋的建立是否标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了呢?,平定南方各国和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完成全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大历史任务 。,但是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行,而只能根据实际力量,按照轻重缓急,来确定用兵先后。,“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假如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救援?为什么?,不能,原因:禁军将领无调兵之权,禁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挥。,我们纵观封建社会中,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汉代是直属皇帝的御史大夫系统, 汉初只监察朝官而不及郡、县;汉武帝的十三州刺史,延伸至郡,至于县、乡,则由郡、县自派督邮以监察之; 唐代直属皇帝的御史台,已经监察到县级,并且加强了经济监察; 宋代直属朝廷的提刑司、转运使司,则又将对府、县的监察内容进一步分细。 总体而言,监察系统是在直属中央的前提下,不断有所发展、变化的。宋初百年,官风较佳,是与监察制度的严密有关的。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仍有教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