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主题二第7课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41879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主题二第7课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主题二第7课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主题二第7课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主题二第7课婚姻与家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知道早期人类婚姻制度演变的原因及过程;中国姓与氏的区别与合一;家族与家庭的关系。2) 理解族内婚向族外婚的发展,出现了氏族;对偶婚的出现和发展,又使部落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又推动了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进而瓦解了氏族社会。2能力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训练学生以下能力和方法:从婚姻关系、家庭结构的变化观察社会的变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男女性别伦理观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是人类经过长期繁衍后代的实践才获得的知识和确立的社会规范,提高学生对于我国婚姻法的认识水平。了解近代以来促使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诸多因素,使学生理解、尊重各种形式的家庭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婚姻制度的演变难点:婚姻制度的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教学提纲:第7课 婚姻与家族一、婚姻制度1、婚姻概念:是一种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要受到法律、道德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约束。(自然和社会属性兼有)。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构成人类文明社会的基础,是组成家庭的前提,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2、婚姻基础:男女性别伦理观念3、演变过程:婚姻演变:杂婚血缘婚(辈份婚)族外婚(普那路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社会形态:原始人群氏族(母系氏族)部落父系氏族群婚个体婚血缘家庭对偶婚家庭 一夫一妻家庭4、影响婚姻的因素: 5、古代一夫一妻制有何特点?二、 姓氏1、姓与氏:1) 姓的概念: 2) 氏的概念:氏的来源有:爵号:国号,官职:居住地:封地;职业:2、 姓产生于母系氏族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秦汉后,逐渐合一演变:3、总趋势:三、 家族1、家庭:a) 概念:是以婚姻为前提、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社会组织。b) 家庭的演变:血缘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专偶家庭)(参阅婚姻图示)c)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大家庭d) 现代家庭特点:以爱情为基础的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e) 在社会中地位: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形式随着婚姻的进化而变化。2、家族:1) 概念: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体。2) 中国的家族制度历史及影响: 3) 维系家族制度要素:a) 祠堂b) 家谱c) 家田:教学设计:第七课:婚姻与家族阅读思考:1) 什么是婚姻关系呢?2) 婚姻是不是从人类社会开始就存在的呢?一、婚姻制度1) 什么是婚姻关系呢?1、婚姻概念:是一种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要受到法律、道德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约束。(自然和社会属性兼有)。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构成人类文明社会的基础,是组成家庭的前提,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2) 婚姻是不是从人类社会开始就存在的呢?2、婚姻基础:男女性别伦理观念3、演变过程:婚姻演变:杂婚血缘婚(辈份婚)族外婚(普那路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社会形态:原始人群氏族(母系氏族)部落父系氏族群婚个体婚血缘家庭对偶婚家庭 一夫一妻家庭伦理观念是人们根据社会关系而确定的社会规范体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在原始人群中,最初并无在男女生理差异基础上的伦理观念。在杂乱性交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到划分辈份进行性交,可能是最早的性别伦理观念。“血缘家庭”在原始人群中,最初并无在男女生理差异基础上的伦理观念。在杂乱性交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到划分辈份进行性交,可能是最早的性别伦理观念。这种观念逐渐发展为同一原始人群共同遵守的规范,即意味着婚姻制度开始产生了。人类学家把建立在这种最原始婚姻制度基础上的家庭称之为“血缘家庭”。族外婚即一个血缘群体的成员只有与另一个血缘群体的成员才能通婚,这是氏族社会最基础的通婚方式。在母系氏族阶段,最初的族外婚是整个氏族成员与另一个氏族成员通婚。对偶婚一种两相情愿、不受约束而稍有固定的成对同居形式。对偶婚最初萌发于性关系形成的伴侣。女性达到性成熟后,即可与其他氏族的男性性交。一个女人可以有多个稳定的性伴,但性伴只有在女方家过夜权而无约束权,女人的性伴可以更换。同样,男性也有几个性伴,也可更换性伴。对偶婚以族外群婚作为自己的母体,是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桥梁和媒介。它产生于母系氏族的全盛时期,直至个体家庭经济出现才告终结。然后是按辈份通婚,在此基础上,男女配偶的关系相对稳定,产生了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制。产生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随着母系氏族为父系氏族所代替,世系从男性确定,子女属于父方氏族,能够继承父亲的财产。男子为确保继承者出于自己的血统,产生了独占妻子的要求,逐渐在氏族组织内部,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新的家庭组织,对偶家庭遂为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所代替。从家庭的结构来看,一夫一妻制下的家庭远较群婚制、对偶婚制下的家庭稳固,有利于生育和抚养子女,为人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影响婚姻的因素:性、门第、财产、政治地位、爱情和个人性格。家庭婚姻与人类体格进化和社会形态进步关系示意表人类体格进化阶段年代范围工具年代婚姻家庭社会形态猿人能人(早期猿人)300-200万年前旧石器早期杂交原始人群直立人(晚期猿人)200-40万年前旧石器中期班辈婚血缘家庭智人早期智人40-4万年前族外婚开始普那路亚家庭母系氏族晚期智人4-1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现代人约1万-7千年内新石器早、中期对偶婚对偶家庭约7千年内新石器晚期专偶婚一夫多妻或一夫一妻家庭父系氏族思考:为什么说婚姻制度演变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现,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提示:婚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文明演进的历程;概述婚姻演进与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关系)5、古代一夫一妻制有何特点?(以财产为基础较稳定;男子占统治地位,事实上是一夫多妻制。实质上是男子对女子压迫)。二、 姓氏1、姓与氏:1) 姓是族号,源自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主要起着“明血缘”和“别婚姻”的作用。多从女旁。姓氏2) 氏是姓的分支,“氏”是有功勋名望的男子依氏族所在的地名、图腾而获得。“氏以别贵贱”。国家产生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后来,由于氏族日益增多,氏才起了姓的作用。氏的来源有:爵号:王、侯;国号,齐鲁赵;官职:司徒、司马;居住地:西门、南郭;封地“屈、商;职业:陶、巫等。2、 姓产生于母系氏族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秦汉后,逐渐合一演变:3、总趋势:因生为姓、由姓分氏、氏盛姓衰、姓氏统一的曲折进程;姓氏渊源由图腾到地域和职业。思考:中国十大姓是什么?: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4亿人口。姓氏里面有等级吗?百家姓写于何时?4、外国姓氏。(阅读34页)三、 家族1、家庭:a) 概念:是以婚姻为前提、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社会组织。b) 家庭的演变:血缘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专偶家庭)(参阅婚姻图示)c)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大家庭d) 现代家庭特点:以爱情为基础的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e) 在社会中地位: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形式随着婚姻的进化而变化。2、家族:1) 概念:“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溜凑也”。在一夫一妻制基础上,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体。2) 中国的家族制度:自周朝开始延续至今,通过血缘、地缘和利益关系的紧密结合,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冯友兰认为“家族制度就是中国的社会制度”3) 维系家族制度要素:a) 祠堂(祭祖、行家法的地方),延续家族血脉,维系家族团结。b) 家谱(家族的档案、典和法规,记载了家族世系、婚配、祖宗墓地、族产和公田),辨别血缘关系。c) 家田:家族公共的田产,分为祭田、义田和学田,是家族制度的物质基础。释疑探究:1、孟姜女、商鞅到底姓什么?(提示:先秦时代,姓与氏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女子称姓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小姐,未出嫁前,一般都在姓前加上排行。男子称氏,如商鞅,因为是卫国人,以卫为氏,称卫鞅,他又是公室子弟,所以又以公孙为氏,称公孙鞅;后来又被封在商,所以又以商为氏,称商鞅。)2、中国婚姻法为什么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提示:婚姻演变的教训;生物学角度分析)3、简述近代家庭制度变化趋势和原因。(提示: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原因:封建崩溃,经济发展、伦理道德观念变化和妇女地位提高)4、 这种“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是什么家庭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0页)5、中国南方家族势力发达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南方地区由于战乱较少,家族势力较强。)练习:文献资料释读 “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生。”意为:姓是用来标明人出生的族群的,因为他的出生而得姓,所以它的字形由“女”和“生”两个字组成。“胙土命氏”“胙土”的意思为帝王以土地封赐功臣,以酬其功勋。在原始社会,原无帝王,因此,人们推测,“氏”最初可能来自氏族所在地方的名称或者氏族对有功男子的尊称。 “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总结:本主题主要从生活存在的角度分析人类的生存方式。包括三个主题: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俗三个方面。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一种处于运作流动中的历史现象。 社会结构:1) 马克思主义认为: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状态。这些群体主要指阶级、阶层、种族、职业群体等。在阶级社会,阶级关系决定着整个社会和各个社会群体的发展方向。2) 宏观结构主义者:用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空间的分布状态来给社会结构下定义。常用的概念是人口规模、社会地位及其分化、各种地位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