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3630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I) 说明: 1本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 2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苏轼传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注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选自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B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坐:犯罪。C以诗托讽 讽:讽刺。D以虞水之再至 虞:戒备。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3分)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每因法以便民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ABCD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10. 名句名篇填空(6分,每空1分)(1)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 , ”。(2)氓这首诗中通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拟女子容颜衰老的句子是“ , ”。(3)离骚中“ , ”两句,表明了他宁可流亡和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屋情思 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金色的鞭子,猛烈地抽打着门窗,不锈钢的防盗门嗡嗡地响,第六感觉告诉我,老家那老屋,这回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 清明时节,我回到老家,给父母上完坟后,来到老屋的废墟旁边,目睹着老屋的残砖断瓦,默默感受着老屋淳厚温暖的泥土气息,我突然有一种现实被抽空的感觉,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 老屋究竟有多老?父亲没说过,我也没查过。我只知道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们这个李姓屋场就有新屋老屋之分,老屋比新屋地势稍高一些,中间隔着一口蒿笋塘。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屋不断扩建,蒿笋塘被填平了,新屋和老屋便实行了无缝对接。老屋原来有上下两个堂屋,叔父成家后,上堂屋那边的房子给了叔父,父母和我们六兄弟住在下堂屋的三间房子里。 对生长在城里的孩子们来说,老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它不过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既没有青山环绕,碧波荡漾的美景让人流连,也没有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供人欣赏,更没有叹为观止的文化古迹让人演绎,即使不倒,也卖不了几个钱。但是,在我们心中,感情这个东西是无法估价的,就像“儿不嫌母丑”一样,老屋不但寄托了父辈对儿女的福佑和期盼,而且也凝结了我们这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老屋扩建的地基是我们一担担土从烂泥塘里填起来的;老屋的砖瓦,是我们挖土拌泥一口一块做出来的;老屋的木料,是我们一步一颤从几十公里路远的山里买来的。老屋的一砖一瓦,一木一梁都注入了我们的灵魂,它和父母连在一起,成了一种血浓于水的情节,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漂泊多久,它都会牢牢牵住你的心。可是现在,它已经容不下“从前”这样的故事了。 老屋倒了,它倒得悲壮。 它来到这个世上,本身就先天不足,没有钢筋的支撑、没有水泥的庇护,除了半截经过火炼的红砖外,几乎都是原生态。赤身裸体迎击狂风暴雨,霜刀雪剑。几十年来,尽管伤痕累累,它把眼泪藏在心中,屹立不倒。这次,它拖着摇摇欲坠的病体,与百年不遇的强敌决斗,终于倒下了。就像一个身受重伤的战士,面对力量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打出了枪膛里最后一颗子弹,然后倒下了。他是英雄! 老屋倒了,它倒得其所。 它本是水田中肥土层下的一层粘土,被主人发现后挖掘出来打造成合适的形状,用到了合适的地方,便成了屋。为报主人知遇之恩,它以有限的空间,接纳和承载了主人一家三代人,在这里,它送走了两位坚持与自己相伴终身的老主人;在这里,它见证了少主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在这里,它见证了第三代人的出生成长,然后看着他们一个个走出家门。它为主人一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他们搬进新居才了无牵挂地倒下,它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来之于土又归之于土,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老屋倒了,它倒得刚义。 老屋知道,它存在的价值,就是有人居住。“没人住,毋宁死”,这是它的生命信条。自从两位老主人去世后,它就知道自己的大限快到了,因为狭小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主人一家子孙繁衍的需要。它不想顶着落伍者的代号苟活于世,也不想用残缺不全的病体博得世人怜悯。“士为知己者死”,能够读懂自己生命密码的就是躺在不远处坡地上的两位老主人,于是,它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归。 老屋倒了,它静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与离它不远的二位老主人相依为伴,默默地注视着从这里出发四处闯荡的子孙后代。它带走了寂寞与忧伤,留下了质朴与纯真。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一股浓浓的乡情注入了它所承载过的游子心中,让你牵挂、让你眷恋、让你回归。这种乡情将伴你一生并延续子孙,直到永远。(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章开篇写狂风暴雨,着力突出了雨大风猛的特点,这样写既照应了标题,又为下文写老屋的倒塌埋下了伏笔。B“可是现在,它已经容不下从前这样的故事了”,这是因为老屋倒了,它与它“从前”这样的故事彻底告别了。C送走了两位坚持与自己相伴终身的老主人,老屋知道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知道主人的下一代也看不起自己,便在风雨中倒塌了。D这篇散文擅长描写,作者设想老屋倒下前的心理,表现其刚义的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E本文以“我”对老屋的情思为线索,详细描写了老屋在经历暴风雨后倒塌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老屋的感情。(2)老屋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6)答: (3)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6分)答: (4)文章题为“老屋情思”,试探究作者在文中对老屋怀有哪些复杂的情思。(8分)答: 第卷 表达题(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B、“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果然不孚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贴得体,表现出非凡的治家本领。C、人生道路上,犯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犯而不校,那么就一定会陷入错误的泥淖,不能自拔。D、毕业却不就业,虽然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孝道传统遭受严峻考验。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女作家之手。B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C能否使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D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 。 。 , 。 。 。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因此,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摆脱不了那个所有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A B CD15“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宣传短片“走基层”的宣传语,请以此为示例,分别为“读书”“交友”各仿写一句宣传语。(6分)示例:走基层: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答: 16.下面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标的主体图案,请说明构图要素及其含义,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答: 五写作(60分)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字数不少于800字。xx学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C(C项,“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由第7段可知,“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而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2. D(由第4段可知,D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3. B(B项,“只要就”关联词语错误,原文第5段中是“只有才”4C“讽”,委婉暗示。5D是说苏轼劝谏皇上,是说卒长的做法,是说苏轼被贬后的淡然生活。排除这三句即可。6B理解错误,不是司农擅造律法,是苏轼以擅造法律定罪责难司农,“据理力争”也于文无据。7(1)但是老百姓却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户”名词作状语,挨家挨户;“玩”,名词活用为动词;“资”,资财。各1分,句意2分)(2)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吾谁与守”是倒装句,应为“吾与谁守”;“决”是决口。各一分,句意3分)8(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1分)。 (2)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9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之情:“异乡”“独上”表达了孤独之感;感叹边塞生活的艰苦:“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贫官”“客”“离恨”表达了这种郁闷无奈之情。(答出2条,即可给满分,感情2分,分析1分,)10.(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11.(1)选D给3分,B给2分,A给1分,答C、E不给分。【解析】A“照应了标题”表述不当。C“老屋知道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说法不恰切,且“知道主人的下一代也看不起自己”属无中生有。E、文章没有“详细描写”“老屋在经历暴风雨后倒塌的情景”。(2)、外形普通。普通的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性格刚强。它以原生态的躯体,迎击狂风暴雨、霜刀雪剑,历经几十年。乐于奉献。它以有限的空间,接纳和承载了主人家三代人。(每点2分)(3)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者赋予老屋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又将老屋比作一位受伤的战士。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老屋在与狂风暴雨作斗争时的顽强不屈的精神,丰富了老屋的形象。(每点2分)(4)对老屋经受不了狂风暴雨的袭击而倒塌的遗憾之情对老屋接纳和承载自己和家人的感激之情。对老屋勇于和自然界的狂风暴雨、霜刀雪剑搏斗的钦佩之情。对老屋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归的理解和尊重之情。对老屋倒下后的感伤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给满分) 12、D(A临危授命:在危机关头勇于献出生命,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B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的厚望得以实现,贬义词。此处应为“不负众望”C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D身无长物:除自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13D(A.句式杂糅,应该去掉句末的“之手”或者改为“生存是出自一位.作家之手”B.成分残缺,“实现”缺少宾语。C.两面对一面,应在“引导”前加上“能否。”)14C、是总领句,引出对象“苦难”,总说什么是苦难,和具体说苦难的内容,中有“这两方面”,紧接和说的苦难的两个方面,是结论句。15、答案示例:(1)我的眼睛过滤过多少书页,我的脑海里就积累多少知识。(3分)(2)我的双手捧出多少真诚,我的身边就萦绕多少友情。(3分)16、答案:该图由彩带和半圆构成,(1分)彩带好似一个婀娜的女子在翩翩起舞,动感十足,与半圆一起构成虚幻的图形。(2分)整个会标线条简洁优美,展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2分)17 作文(略)参考译文:熙宁四年(1072),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为宫中购买花灯,并且要求压低价格。苏轼上书说:“皇上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和皇后高兴罢了。但是老百姓却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制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温在皇帝面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实施手实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调任湖州知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诬陷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