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四)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19683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四)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四)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四)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周测卷(十四)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x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1-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加,动作电位难以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神经元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X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X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x,从而引起肌肉痉挛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所吃食物过咸时,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减少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D当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时,体温保持相对恒定3.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4.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右图为人体部分血糖调控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图中和过程可同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脂肪转化成葡萄糖B低血糖状态时,除图中途径外还可通过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高血糖状态时,过程可使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D在血糖调控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可以通过反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5.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摆动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不消耗ATP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传来的信息D刺激B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6.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发生惊厥。下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A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B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C钠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7.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图中的内分泌腺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8.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9.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10.能够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是 ( ) A.血清中的抗体 B.皮肤细胞上的抗体C.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1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再注射胰岛素溶液12.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13.关于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减弱14.右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肌糖原的分解补充15.对大鼠切除垂体和胰腺,随后进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胰岛素,同时使用两种激素,观察大鼠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是为了排除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动物生长的干扰B.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不应有时间间隔C.器官切除前与每次激素使用后的大鼠生长情况可以构成相互对照D.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同时使用对大鼠生长具有相互增强效应的特点16.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B.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D.上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中,肾小管.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17.右图示神经元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传导方向如图所示),则在该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18.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人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A.B.C.D.19.下图中,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分别刺激AC和CD的中央,并在A.C点和C.D点放置电流计,均可观察到指针摆动B.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C.图乙中C为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D.图甲刺激A点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膜内电流的流向相同20.对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判断(结合图),不正确的是 ( ) A.若Y表示抗体,则该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若该细胞表示垂体细胞,则Y可能是生长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C.若Y表示胰高血糖素,则该细胞内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数目较多D.若Y表示神经递质,则兴奋可通过Y在细胞间进行单向传递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21.(11分)(xx新课标1高考真题)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 (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22.(5分,每空1分)下图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就会分泌激素A _,激素A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激素B _。激素B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其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抵御寒冷的环境。(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和过程抑制 _和_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调节。23.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I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II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III10min后5025IV15min后400(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的方式释放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xx万卷周测(十四)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答案】D2.【答案】A 3.【答案】B解析:对抗原识别主要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的作用,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A正确;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与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抗体可能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患自身免疫病,C正确;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D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答案】D解析:图中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血糖含量降低,图中脂肪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两个过程相反,A错误;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C错误;在血糖调控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可以通过反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维持血糖的平衡,D正确。5.【答案】B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刺激D点,神经冲动不能传到B,所以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摆动, A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由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胞吐,需消耗ATP,B错;如果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神经递质不能把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到D, C正确;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确。6.【答案】B解析:由题图看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时间延长,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钾通道开放,钾离子扩散到膜外。B正确。7.【答案】【知识点】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H4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答案解析】C解析:该图示可以说明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垂体的调节,直接受下丘脑的调控,B正确;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为神经末梢和内分泌腺,C错;但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致过高,D正确。8.【答案】A 解析: 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9.【答案】C解析:口服疫苗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达到免疫预防的效果。一定时间内多次口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多次强化刺激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A错误;抗原能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不是具有促进作用,B错误;记忆细胞数量增多有利于迅速识别抗原,产生大量 的浆细胞,导致应答效果显著,C正确;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无特异性,D错误10.【答案】B 解析:考查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反应的区别。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应该是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反应,血清中的抗体可以清除抗原,这是一种免疫反应;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是能够加强效应T细胞功能和T细胞功能的物质,而皮肤细胞上的抗体是过敏原进入体解析:本题的知识背景有,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相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病毒进入机体,首先进行的是体液免疫,若病毒进入细胞则进行细胞免疫。若某人感染了SARS病原体痊愈后,但他不一定能免除再次感染的危险,其原因有二:一是SARS病原体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RNA为单链结构,其分子中碱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多种变异类型;其二,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干扰,严重的免疫能力完全丧失,直至死亡,如艾滋病。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C14.【答案】D 15.【答案】B解析: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必须保证适宜的时间间隔,以避免前一阶段处理对后一阶段处理的影响。16.【答案】C 解析: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似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下丘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效啦器反射活动才有的,在激索调节元效应器17.【答案】C 【解析】 兴奋流经神经元时,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则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8.【答案】B解析: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的为突触后膜,为突触前膜(内侧含有突触小泡),故选B项。19.【答案】C解析:分别刺激AC和CD的中央,并在A.C点和C.D点放置电流计,只有后者可观察到电流计摆动;图乙中由突触小泡与递质受体(D)可确认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物质(递质)的释放依靠胞吞作用而不是主动运输;图乙中C与D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刺激神经纤维时,膜外.膜内的电流流向相反。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而浆细胞可由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A错误;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胰高血糖素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二 、填空题21.【答案】(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2)神经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解析】(1)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心脏是肾上腺作用的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因此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所以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恢复。肾上腺素是激素,既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能传递信息,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2)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缓、血压降低,在该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3)神经递质和激素一样,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且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22.(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 垂体 反馈23.(8分,1分/空)(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3)b、c、d(4)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