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0337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I)一.选择题1以下行为中、有利于保护西安市环境的是()植树造林,建设城市绿地 冬季焚烧落叶,既能取暖,又能减少打扫量 合理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及废旧金属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城市污水先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ABCD全部2五味子甲素是( C24H32O6)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提取物,下列关于五味子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3B相对分子质量为416C保持五味子甲素的化学性质的微粒为C、H、OD五味子甲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有氧气参加;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无色透明的自然水都是纯净物;单质中组成元素只有一种,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其中错误的是()ABCD全部4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前面的系数比为4:1:2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5下列化学药品的检验、除杂选用试剂和方法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方法一方法二A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将pH试纸深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取出观察pH试纸颜色的变化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B检验硫酸根离子先加稀盐酸在滴加氯化钡溶液先滴加稀硫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C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D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AABBCCDD6一定温度下,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下列图示肯定不正确的是()ABCD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B乙装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C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丁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二.填空及简答题(共8小题,19分)8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你按要求填空(1)小明和家人去郊游野炊,夜晚时分他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其患有夜盲症,嘱咐其多食含有_的食物(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纤维编号灼烧时的气味特殊气味烧纸气味烧焦羽毛气味则棉花、羊毛、涤纶的编号分别为_(3)我们所用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填序号)A塑料保鲜膜 B棉布围裙 C合成橡胶手套(4)硝酸铵作化肥含氮量高,但不能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5)依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不同,下列物质可与硝酸铵列为一类的是_(填序号) HNO3NH4Cl KNO3 CO(NH2)29如图,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_,此实验说明_,此实验说明_(“能”、“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10如图,一个小铃通过细线固定在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石灰水,迅速塞紧瓶盖并轻轻振荡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只看到小铃的振动,却听不到铃声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_11写出图中a试管收集的气体是_(填化学式,下同),b试管收集的气体_,检验b试管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_,a、b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为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2在如图装置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_,由此实验可验证分子的性质是_13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氯化钠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_(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所示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25%(填“”、“”、“=”之一)若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乙,可采用_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在图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两试管里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作出解释_20摄氏度时,对甲试管中进行如下操作,最终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摄氏度14“铁、锌、铜、银、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烘焙蛋挞用的铝箔是由铝制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体现铝的性质_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好 D抗腐蚀性好(2)“湿法炼铜”原理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3)在硫酸铜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固体剩余物向该固体剩余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4)将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将_(5)金属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A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B金属M可能是铝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1)如甲是一种酸,乙是黑色固体丙的溶液显蓝色,则丁的化学式是_(2)如图的转化关系中肯定不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_(3)若乙为溶液,丙为沉淀,写出一个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丙、丁均为沉淀,则甲为_,乙为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三.实验及探究题16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序号填空,并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实验室收集CO2可用_装置;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得到纯净的CO2,应在收集装置前连接两个相同的_装置,并在第一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_(填“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除去HCl,第二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_除去水蒸气(2)实验室用CO和H2的混合气体还原Fe2O3时,可选用_装置;若要设计一套连续装置,检验并吸收反应后的气态产物,合理的操作顺序:先通过装有_的装置,然后通过装有_的装置,再通过装有_的h装置剩余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采取的措施是_17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如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就会放生变质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久置的碱石灰成分有哪些?【猜想与假设】I氧化钙、氢氧化钠 II 氧化钙、碳酸钠 III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IV 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钙 V碳酸钙、碳酸钠【实验设计】他们取部分样品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有大量热放出,猜想_不成立(2)继续加水、搅拌、静置,杯底有不溶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猜想_不成立(3)取滤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在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反思评价】(1)有同学根据实验(2)(3)的现象判断猜想 II不成立,你的看法是_(2)碱石灰成分里没有碳酸钠,但探究结果是存在碳酸钠,你认为碳酸钠来自_【拓展迁移】根据碱石灰的成分,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碱石灰作干燥剂的是_AY氧气 B二氧化碳 C氨气 D二氧化硫四.计算与分析题18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滴加氯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为_(2)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xx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行为中、有利于保护西安市环境的是()植树造林,建设城市绿地 冬季焚烧落叶,既能取暖,又能减少打扫量 合理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及废旧金属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城市污水先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ABCD全部【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分析】有利于环境保护要知道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方面【解答】解: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冬季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废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不随意丢弃废电池有利于环境保护,合理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及废旧金属还节约了金属资源;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正确的,如果过量使用会污染环境,如果不使用,农作物会减产,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城市污水处理合格后排放就不会有污染了,已经处理过了,所以有利于环境保护;尽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污染,即控制了白色污染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2五味子甲素是( C24H32O6)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提取物,下列关于五味子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3B相对分子质量为416C保持五味子甲素的化学性质的微粒为C、H、OD五味子甲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D【解答】解:A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32):(166)=9:1:3,故错误;B五味子甲素( C24H32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32+166=416,故正确;C五味子甲素是由五味子甲素分子构成的,因此五味子甲素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故错误;D五味子甲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32):(166)=9:1:3,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有氧气参加;纯净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无色透明的自然水都是纯净物;单质中组成元素只有一种,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所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其中错误的是()ABCD全部【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氧化反应【分析】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和组成元素种类考虑,同时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解答【解答】解: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它不是氧化物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发生氧化反应,但没有氧气参加无色透明的自然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无色透明只是说明水没有颜色,可能还含有可溶性的其它杂质,如钙镁离子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但不属于单质,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如铁和铜混合在一起的物质是由铁原子和铜原子构成的,但属于混合物故选D【点评】通过举例的形式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前面的系数比为4:1:2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C该反应有单质生成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图示中含有不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的过程可用如图的过程表示:A、据图可知,各物质分子的个数比是2:1:2,即三种物质前面的系数比为2:1:2,故A错误;B、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C、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原子,故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故C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5下列化学药品的检验、除杂选用试剂和方法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方法一方法二A证明CO2水溶液呈酸性将pH试纸深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取出观察pH试纸颜色的变化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B检验硫酸根离子先加稀盐酸在滴加氯化钡溶液先滴加稀硫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C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D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盐的化学性质【分析】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不能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A、方法一中,将pH试纸伸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方法不正确;方法二中,滴加几滴红色石蕊溶液,如果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不显酸性,方法正确;B、方法一中,先加稀盐酸时,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银离子,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方法正确;方法二中,先滴加稀硫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即使原溶液中不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的稀硫酸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方法不正确;C、方法一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已经变质,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方法正确;方法二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已经变质,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方法正确;D、方法一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得到氯化钠溶液,方法正确;方法二中,氢氧化钠不能和氯化钙反应,不能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方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6一定温度下,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下列图示肯定不正确的是()ABCD【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分析】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溶液可能变成饱和溶液也还是不饱和溶液,据此分析问题即可【解答】解:A、原溶液质量是mg,所以溶质的质量开始时一定不是mg,故错误B、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时,溶液可能由不饱和变成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会先上升而后达到饱和时不会变化,故正确C、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溶质会先溶解而后可能饱和,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化,故正确D、向mg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ng,溶质溶解而后可能还是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直在升高,故正确故选A【点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包含很多潜在的知识,需要同学理解透彻如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等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B乙装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C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丁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变蓝进行解答;B、根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I还应该加入稀硝酸进行解答;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D、根据实验中的设计是否能够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和一定的温度分析解答【解答】解:A、无水硫酸铜遇到水蒸气变蓝,所以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故A正确;B、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还应该加入稀硝酸看白色沉淀是否溶解,所以乙装置不能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I,故B错误;C、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D、利用该装置可以发现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所以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二.填空及简答题(共8小题,19分)8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你按要求填空(1)小明和家人去郊游野炊,夜晚时分他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其患有夜盲症,嘱咐其多食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纤维编号灼烧时的气味特殊气味烧纸气味烧焦羽毛气味则棉花、羊毛、涤纶的编号分别为(3)我们所用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C(填序号)A塑料保鲜膜 B棉布围裙 C合成橡胶手套(4)硝酸铵作化肥含氮量高,但不能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5)依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不同,下列物质可与硝酸铵列为一类的是(填序号) HNO3NH4Cl KNO3 CO(NH2)2【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根据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解答;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的类别、铵态氮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患有夜盲症,应多食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故填:维生素A(2)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涤纶灼烧有特殊的气味,故填:;(3)塑料保鲜膜和合成橡胶手套是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填:AC;(4)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造成肥效的降低,不能混合使用,故填: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5)硝酸铵属于盐类物质,可以是硝酸盐,也可以是铵盐,HNO3属于酸,NH4Cl属于铵盐,KNO3 属于硝酸盐,CO(NH2)2属于有机物,故填:【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9如图,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塑料瓶变瘪,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此实验说明不能(“能”、“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答】解: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水时,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会变瘪;虽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通过本实验不能验证出来故填: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点评】实验不可能验证所有问题,例如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水后,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但是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10如图,一个小铃通过细线固定在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石灰水,迅速塞紧瓶盖并轻轻振荡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只看到小铃的振动,却听不到铃声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瓶内二氧化碳被反应,瓶内几乎为真空【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瓶中的气体被石灰水吸收了【解答】解: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几乎变成了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不会听到铃声故答案为:瓶内二氧化碳被反应,瓶内几乎为真空【点评】本题是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题目,要做好此题就要把物理和化学都要学会11写出图中a试管收集的气体是H2(填化学式,下同),b试管收集的气体O2,检验b试管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a、b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为1:8,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图中a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b试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氧气能支持燃烧,检验b试管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a、b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即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案为:H2;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1:8;2H2O2H2+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在如图装置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实验可验证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微观粒子很小,之间有间隔,是不断运动的,可推测现象;【解答】解:C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出的氨气分子进入A中,与A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从而使A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13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氯化钠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3:2(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所示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5%(填“”、“”、“=”之一)若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在图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两试管里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作出解释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固体增多;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固体减少20摄氏度时,对甲试管中进行如下操作,最终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摄氏度【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解答;(2)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计算解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据此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析出晶体的情况,向烧杯中加入冰水溶液温度降低;若想改变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可靠的方法:添加溶剂、降温(或者升温)【解答】解:(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入水的质量是X=15%x=200g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为:300g:200g=3:2;故答案为:3:2;(2)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的乙,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5%;故答案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答案为:降温结晶;图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两试管里固体减少,是因为向烧杯中加入冰水溶液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固体增多;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固体减少;故答案为: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固体增多;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固体减少A、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B、向饱和的甲物质的溶液中加入甲物质,物质不能再溶解,因此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20时的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对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温度不变则溶液的饷状态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A【点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和题意灵活解答14“铁、锌、铜、银、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烘焙蛋挞用的铝箔是由铝制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体现铝的性质BA导电性 B延展性 C导热性好 D抗腐蚀性好(2)“湿法炼铜”原理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3)在硫酸铜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固体剩余物向该固体剩余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SO4和Al2(SO4)3(填化学式)(4)将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将减小(5)金属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B金属M可能是铝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1)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制成铝箔作食品包装;(2)根据)“湿法炼铜”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解答;(3)从在Cu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由于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在铜的前面,在铝的后面,所以可以和CuSO4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而不能和Al2(SO4)3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固体剩余物向该剩余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物中含有铁去分析;(4)根据Fe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5)根据题意,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R的活动性比银强,再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判断【解答】解:(1)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制成铝箔作食品包装,故答案为:B;(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3)在Cu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由于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在铜的前面,在铝的后面,所以可以和CuSO4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而不能和Al2(SO4)3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固体剩余物向该剩余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物中含有铁,说明铁过量,则硫酸铜完全反应;所以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是溶质是没有反应的硫酸铝和铁和硫酸铜反应后产生的硫酸亚铁;故答案为:FeSO4和Al2(SO4)3;(4)分析题意可知,利用Fe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每56份铁参加反应,生成64份铜,液的质量减少了8份;(5)解:A、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A说法正确;B、如果M是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由于硝酸根1价,铜+2价,所以硝酸铜写为:Cu(NO3)3,故B说法正确;C、该反应有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说法错误;D、反应前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因此金属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会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C答案:(1)B;(2)置换反应;(3)FeSO4和Al2(SO4)3;(4)减小;(5)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金属的性质和用途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1)如甲是一种酸,乙是黑色固体丙的溶液显蓝色,则丁的化学式是H2O(2)如图的转化关系中肯定不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若乙为溶液,丙为沉淀,写出一个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4)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丙、丁均为沉淀,则甲为Ba(OH)2,乙为CuSO4(写化学式,一种即可)【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丙的水溶液为蓝色,故丙是铜盐溶液,可以是氧化铜与酸的反应,生成的丁是水;因为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故一定不会是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根据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解答;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同时生成两种沉淀解答【解答】解:(1)丙的水溶液为蓝色,故丙是铜盐溶液,可以是氧化铜与酸的反应,生成的丁是水,故填:H2O;(2)因为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故一定不会是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故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4)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丙、丁均为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同时生成两种沉淀,故甲为氢氧化钡,乙为硫酸铜,故填:Ba(OH)2;CuSO4【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要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抓住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三.实验及探究题16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序号填空,并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实验室收集CO2可用c装置;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得到纯净的CO2,应在收集装置前连接两个相同的d装置,并在第一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填“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除去HCl,第二个装置中放入足量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2)实验室用CO和H2的混合气体还原Fe2O3时,可选用g装置;若要设计一套连续装置,检验并吸收反应后的气态产物,合理的操作顺序:先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装置,然后通过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装置,再通过装有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或生石灰、或碱石灰)的h装置剩余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采取的措施是收集再利用(或收集、或点燃除去)【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 用常温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发生装置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除去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和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不能用来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2)用CO和H2的混合气体还原Fe2O3时,需要加热,故选g装置;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要检验是否生成水蒸气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可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碱石灰放于h装置,一氧化碳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可收集再利用,或利用其可燃性将其燃烧掉【解答】解:(1)制氧气的原理很多,即可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又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若用常温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可选a来制取氧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c装置;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要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就必须在收集前,再连接两个d装置,其中第一个盛放碳酸氢钠溶液,第二个盛放浓硫酸,以除去它们,顺序不能颠倒,除去氯化氢气体时不能把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和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不能用来除去氯化氢;(2)用CO和H2的混合气体还原Fe2O3,由于需要的温度较高且一氧化碳密度和空气接近,所以要用g 装置,要检验并吸收反应后的气态产物,首先要知道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分别生成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检验时要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为了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干扰实验,因此还要在尾部加一个h装置,其中盛放碱石灰或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由于尾气里可能还有一氧化碳剩余,所以最后对尾气要处理,一般地是用酒精灯点燃,也可以收集后统一处理;故答案为:(1)a;c;d;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2)g;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或生石灰、或碱石灰);收集再利用(或收集、或点燃除去)【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很多,一定要认真分析后再作应答,尤其是在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时,要先除去其他气体,再除去水蒸气,而在检验时要先检验水,而后检验其他气体,这是因为目的不同,操作顺序就不同,主要是为了防止互相干扰或重复,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17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如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就会放生变质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久置的碱石灰成分有哪些?【猜想与假设】I氧化钙、氢氧化钠 II 氧化钙、碳酸钠 III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IV 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钙 V碳酸钙、碳酸钠【实验设计】他们取部分样品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有大量热放出,猜想V不成立(2)继续加水、搅拌、静置,杯底有不溶物,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猜想I不成立(3)取滤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在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反思评价】(1)有同学根据实验(2)(3)的现象判断猜想 II不成立,你的看法是如果久置的碱石灰成分有氧化钙、碳酸钠,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同时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符合实验(2)(3)的现象,无法判断猜想 II不成立(2)碱石灰成分里没有碳酸钠,但探究结果是存在碳酸钠,你认为碳酸钠来自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拓展迁移】根据碱石灰的成分,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碱石灰作干燥剂的是BDAY氧气 B二氧化碳 C氨气 D二氧化硫【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氧化钙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变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而生成的氢氧化钙还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固体氢氧化钠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由于这两种物质都具有吸水性,所以常用作干燥剂而氢氧化钠还易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解答】解:(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取碱石灰样品少量,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发烫,说明样品与水接触放出了大量的热,故样品中应含有生石灰或氢氧化钠,所以可确定样品为完全变质不成立,故本题答案为:V;(2)碱石灰样品加足量水后得到了浊液,说明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产生,根据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可以推断此不溶于水的物质为碳酸钙,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渣为碳酸钙,所以说明碱石灰成分中有碳酸钙或可以产生碳酸钙的物质,猜想I中物质不能产生碳酸钙,故答案为:I;(3)取滤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由碳酸盐,有(2)中分析可知为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故答案为:Na2CO3+BaCl2BaCO3+2NaCl;【反思评价】(1)如果久置的碱石灰成分有氧化钙、碳酸钠,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同时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符合实验(2)(3)的现象,无法判断猜想 II不成立,故答案为:如果久置的碱石灰成分有氧化钙、碳酸钠,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同时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符合实验(2)(3)的现象,无法判断猜想 II不成立;(2)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拓展迁移】由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可用作干燥剂,此干燥剂属于碱性干燥剂A、氧气不与氢氧化钠以及氧化钙反应,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故不可选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不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故可选;C、氨气不与氢氧化钠以及氧化钙反应,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故不可选D、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故可选;故选BD【点评】本题通过实验室常见干燥剂碱石灰是否变质的实验探究,综合考查氢氧化钠、生石灰的性质,以及与水、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四.计算与分析题18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滴加氯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为氯化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2)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氯化钠不能和氯化钡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解答】解:(1)在滴加氯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碳酸钠由于反应不断减少,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导致氯化钠质量增大,因此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是氯化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故填:氯化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2)设碳酸钠质量为x,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x 19.7g =,x=10.6g,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43.9%,答: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3.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xx年10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