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7081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识记物质概念:理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觉悟方面:结合生产方式客观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初步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重点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是教学重点。这一观点对于说明社会的客观性最为紧要。教学难点 “物质概念”是教学难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且容易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教学方法 谈话法与讲述法相结合。在讲述过程中利用学生学过的历史、经济知识时尽量用谈话法、分析本框题的内容主要以讲述法为宜。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谈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师:那要说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先证明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否充分?生:只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不够的,还需要证明社会的客观性。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说明的问题。(讲授新课)(随即板书框题)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生:我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可能是客观的。师:为什么呢?生:不管怎么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的,如一些河流、山脉、峡谷是自然界地质变化的结果,并没有依照人的意识。而社会则不同,所谓社会 是人的社会,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不同于动物、总是由一定思想意识支配的。我们平时总是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正确选择,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中国走上现在的路子是邓小平决定的,他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经济特区就建立了,他又写下壮丽的诗篇,中国就实行了市场经济。可见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依赖人的意识的。师:这位同学的演讲很精彩,连我都快被他说服了。但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呢?我承认这位同学刚才谈到自然界与社会的不同点,正因为社会具有与自然界不同的这些特点,我们理解社会的客观性难度较大,这位同学的观点还是大有市场的。尤其是认为杰出人物的意识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那就更加荒谬了。生:老师,您能否举例说明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并不能决定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师:在中国,梁启超等想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袁世凯想当皇帝,张勋要复辟,结果不是失败,就是留下历史笑柄。这说明什么,“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终生致力于革命事业,屡遭挫折(特别是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前)这说明革命的发展也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毛泽东也曾想使中国人民早日已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结果又如何呢?同样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的事业,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依靠党和领导人物的决策,但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规律,不能想怎样就怎样,如果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话,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早实现了,共产主义也该成为现实。师:谈了这么多,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了较系统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板书)展示猿进化为人的图片(多媒体显示)师:这个图片说明了什么?生甲: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生乙:人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生丙: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师:大家谈的很好。当古猿进化为人时,就形成了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古猿的群体也就成了人类社会,劳动使人告别了动物界。可见人类社会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什么精神的演化物,而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师:刚才我们从社会的产生来看,它是客观的。那么人类社会产生后,则要存在和发展。请问: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生: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师:请看社会构成示意图(多媒体显示)社会构成示意图此示意图形象说明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大家回顾一下,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呢?生: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而要解决此问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生产。其次,人们只有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活动。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影响社会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能否举例说明?生: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生活理想为什么在变;关键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如70年代人们的生活理想“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现在呢,可能是要“圆汽车梦”。师:谈得不错。总之,整个社会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那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具体指什么?生: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师:对。从前面示意图上也能看出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能否随意选择呢?不能,即它是客观的,也即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板书)师:要说明这个问题,应从哪儿入手呢?生:(思考)师: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呢?生: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师:那么这个问题就该转化成什么问题呢?生: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师:对,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生产力客观性分析(多媒体显示如下)分析:从生产力的构成来看,它是客观的。师:生产力的要素包括什么?(可结合屏幕显示回答)生甲: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乙: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师:都对。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这些要素都是客观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劳动者,各时代具有各自代表性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每一代人面对的都是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水平,都只能在原有生产力水平上起步,且原有生产力水平总是限制着下一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幅度,这同时也说明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制定每年经济增长速度为20%,明天就要使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能行吗?它是客观的。无论是从生产力的构成,还是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看,都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多媒体显示)师: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能否依赖人的意识;1958年,中国曾想过渡到共产主义,结果导致全国性大饥荒,现在我们意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说明什么?生:生产关系的选择不能随心所欲,它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师: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五十年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农村更是以手工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与超前的生产关系怎能相适应?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师:我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行吗?生:不行。因为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是多层次的。单一的公有制生产关系是无法适应多层次的生产力的。师:对,那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呢?生: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和发展。师: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对所有制结构曾进行艰辛的探索,这个探索过程也说明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师: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客观性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生: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多媒体显示如下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复杂的,那么社会的发展是不是杂乱无章的呢?回答是否定的,如社会形态的更替为什么是这样更替,而不是那样更替,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张勋复辟为何留下历史笑柄?五十年代全国“人民公社化”结果导致全国性大饥荒,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伟大成就?就在于是否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碰壁,遵循规律才会取得成功。总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它是客观的。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板书)师: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生: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师:这个规律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任何社会形态都起作用,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的规律是什么?生:价值规律。师:社会规律还很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某种规律的支配。那么这些规律是否依赖人的意识?我们不理这些规律,行吗?生: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五十年代,我们就想走进共产主义社会,是违背规律的,所以受到了惩罚。师:是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讲起来似乎大家都清楚,其实不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曾多次违背这个规律。你能否举例说明?生:我们曾一度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搞“一大二公”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逐渐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呢?生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和发展,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生乙: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这一规律。生丙:“十五大”的一些新观点也体现了这一规律,比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也可以用,只要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师:大家谈得不错。大家再进一步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不是中央领导人随心所欲制定的,“三个有利于”是不是邓小平头脑一热就提出来了呢?生:不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实施。“三个有利于”的提出具有必然性,是符合规律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师: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它就存在并发生作用,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同样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违背这个规律同样会受到它的惩罚。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也不少。(可让学生列举)现在我们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加深了“不找市长找市场”就是人们利用价值规律办事的形象说法。看来,社会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从以上三个方面看,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我们把这种客观实在称之为物质。(多媒体显示如下内容)所谓物质是指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质,我们平常提到的物质实际上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万态共性乃是客观实在性。判定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比如“场”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通过实验,我们能证明它客观存在着,具有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的东西。课堂总结 本课时讲了一个问题: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引出了一个概念物质(抽象)综合两框,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