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21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68911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21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21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21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单元 第21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必修2【山东考纲】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课标提示】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断发易服”(1)“易服”(2)“断发”(3)不缠足2报刊与电影领域时间活动影响报刊19世纪出现近代报刊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新闻”观念1872年创办申报1884年创办点石斋画报清末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维新运动期间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电影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次自拍影片定军山1913年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3.移风易俗(1)日常礼仪: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2)近代婚姻: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3)丧葬礼仪:变化最为迟缓。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礼仪引起国人注目。(4)影响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的变化近代铁路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的唐胥铁路近代铁路的里程碑:1909年,詹天佑建成的京张铁路特点:大部分被外国控制,不能真正发展近代水运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李鸿章创办,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民办的近代水运:1900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艰难航空业起步:1918年发展:此后10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通讯的变化近代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影响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与世界的联系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经济总量的变化:199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十;到xx年,跃居世界第六位;xx年跃居世界第四位。(2)影响: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3)新目标:“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可归纳为“一、三、三、四”一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三个原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文化的冲击;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国内政治变革的推动。三大内容: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大众传媒。四大关键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1全面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除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改用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力图与西方国家接轨的表现。2报刊与影视的异同报刊与影视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3正确认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推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核心:交通与通讯的变化。通讯的两大行业:邮政和电报。交通的三大领域:铁路、水运和航空。正确认识铁路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可归纳为“二、四”两大领域: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2.城市化进程加快(1)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3)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3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1)条件: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2)时间: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3)影响4时尚中国(1)原因: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巨变。(2)表现四大表现: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普及和时尚中国。1社会生活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政局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发展、文化是否繁荣,都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2正确认识互联网对互联网的认识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存在的消极作用。一、近五年高考命题角度xx年第12题考查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在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变化二、山东历史119世纪末德国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取得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的特权。21908年清政府动工兴建津浦铁路。重难点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特点1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冲击。(2)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仁人志士的推动。(3)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4)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史料印证】2特点(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重难点二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变化的表现、影响1表现(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3)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史料印证】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重难点三近代交通业、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1)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人们的观念等影响交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史料印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3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史料印证】1识图图1旗袍和中山装思考1:图1的服饰有何共同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提示:都综合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反映了中西合璧的时代特征。图2从善坊老街区方位图思考2:从图2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新旧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读表近现代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时 间历史背景变化特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辛亥革命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城市里生活有一定保障,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3: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历程说明了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是什么?提示:摆脱殖民压迫和剥削,获得国家独立,大力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征及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到改革开放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原因: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特别是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原因是生产力低下、人口多、极左思潮的影响。(2)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如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的积极劳动;也与日益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热点材料:2012年11月1日新周刊策划的“xx生活方式报告”国人三十年生活方式之变:有钱就要花掉它指出:金钱、物质和流行时尚,并不必然带来理想的生活方式。人,才是金钱的主人、物质的尺度和生活方式的载体。满眼都是塑料瓶子,只要有游客的地方就有一次性塑料瓶。“十一”长假,三亚大东海3公里海滩中留下50吨垃圾。天安门一天的垃圾也达8吨。现代化生活方式人人都想追求。时代的弊端人人有份。思考:材料表明了什么?倡导当代中国人应注意哪些社会新风尚?提示:(1)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但也存在着弊端。(2)应该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树立健康、理想的生活方式。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1】 (xx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上海新报是否为国人办报不得而知;百姓衣食住行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在偏远封闭的地方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很小。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答案C 【体验高考2】 (xx天津文综,7)“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天津的城市化进程。解答此题关键是审清题干材料,理解材料的主要含义。材料的大致含义是天津城市发展的趋势,先是围绕旧城,然后围绕河流,再次围绕铁道线扩展,最后随电车道而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B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材料的内涵;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1】 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解析社会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选A。答案A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3】 (xx江苏单科,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即可选出答案。答案B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节省时间的考虑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 BC D解析“乘电车”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正确;“心有不忍”说明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正确;“光阴宝贵”说明正确;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正确。答案D 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体验高考4】 (xx四川文综,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类 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解析本题是历史研究方法题,史学家傅斯年的观点是强调论从史出,史论不能超越史料而人为地拓宽、转变、拔高,表中仅仅是四川学者吴虞在成都和北京两地消费结构的对比变化,即选C项,A、B、D三项都超越了史料,都违背了傅斯年的观点。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3】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解析建国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1992年以后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股份制企业。故选A。答案A高考考什么高考考过什么xx浙江文综:引入近代广告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变迁xx四川文综:以民国教材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xx江苏单科:以民国时期的广告形式,考查民国社会观念变化xx上海单科:谈谈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体验高考5】 (xx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材料表明,在南京临时政府明确颁布废除旧的礼仪制度的法令之后,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们沿用旧的称呼对待裁判官,体现出被告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当时审判制度是否变化,也不能说明裁判官是否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显示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共和政体,但不能据此判定被告是否了解民国政体之变,B项错误。答案D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4】 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推动近代人们的出行生活新变化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都可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答案D(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德州联考)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B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C体现社会从专制到民主D完全西化成为必然趋势解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特征是中西合并,土洋并存,故D错误。答案D 2(xx苏北四市模拟)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礼俗的变化。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正确。错在“彻底”摒弃上,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得不到体现。答案B3(原创题) 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即动员群众剪辫。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内务部:“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这从根本上说明()。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解析辫子是专制的象征,脑袋上的辫子不好剪反映的是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答案C4(xx晋中联考)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解析改变以前的辫发、服饰习惯以符合近代机械化的发展,与世界文明相融合,故选B项。A、C两项明显错误。D项不全面,也没有提出要采用汉人装束;它主要是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答案B5(原创题)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右图为当年淞沪铁路公司上海站)。这些资料说明了()。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受西方影响,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C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比较关键,淞沪铁路的修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人对交通近代化的期盼,从而使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故选B项。由“1898年”排除A、D两项;1898年,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答案B6(xx盐城模拟)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乘船走水路,故排除A、B两项。D项福州船政局位于福建,且军舰不能用于商业,故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故选C项。答案C7(xx临沂期中)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某一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民间婚礼:“新郎高冠峨峨履声,在前面视之,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注:即长辫)犹在,红绿辫线,坠落及地。又有所谓陪宾者,新郎之护卫也,多亲友任之,通常四人。此四人中,有西服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清朝末年 B20世纪40年代C民国初年 D20世纪50年代解析材料中反映在婚礼现场,既有人穿满清礼服,也有人穿西服,出现了中西服饰并存的局面。西式生活方式传入,固有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最有可能是在民国初年。答案C8(xx临沂模拟)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对近代电报、电话、电灯等科技产品的赞美,说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答案D9(原创题)xx年6月,“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在上海图书馆揭幕,若让你再选取几件历史文献、资料,下列不会入选的是()。解析考查学生观察图片及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故A项能入选;劳动界是面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B项能入选;题干民报图片显示是“第一号”,创立时间是1905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1919年,故C项不可能入选;新华日报是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的报刊,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D项能入选。答案C10(xx潍坊四县检测)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A B C D解析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材料解读能力。注意材料提供的信息“洋楼”“洋轿”“洋灯”“洋锅”“莫不以洋为尚”等,可知 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依据所学,近代民众生活方式转变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等大城市,在广大农村基本没有变化,所以错在“根本”二字。答案B11(改编题)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对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几分钟内就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 B C 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迅速”等,由此可判断通过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道和互联网,故答案选C项。报刊杂志有滞后性,排除;电影一般是娱乐功能突出,更具有滞后性,排除。答案C12(xx南京模拟)下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图片中“挽回利权”和“提倡国货”可知正确;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正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正确。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xx日照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材料二1939年建成的位于上海的“马勒住宅”,是挪威式建筑(图三)。当今上海的西菜馆名气最大的要数陕西南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图四)。(1)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2)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6分)(3)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4分)(4)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建筑的变化及原因。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最大程度地提炼两幅图中的信息,不要只看到服饰变化的一方面,也应看到未变化的一方面。第(2)问,在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结论。第(3)、(4)问,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服饰、住宅建筑的变化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回答“意味着什么”即从这方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思考。答案(1)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2)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3)西式居室建筑,西式饮食文化传入中国。(4)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逐渐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并反映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住宅建筑等。14(xx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主编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万国公报。当时中国正在掀起洋务运动。万国公报除了继续宣传宗教外,登载较多西方各国开矿、办厂、采用新技术等经济和科技活动的近况。1890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上任伊始,就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中国必须改革,他还多次发表社论,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1872年,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创办申报。这份报纸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商业性报纸,它着重强调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事,即传播新闻。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只是泛泛的介绍,浅薄浮华,没有深度,不过是为了炫耀西方文明,吸引中国知识分子万国公报之所以能博得广大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青睐,很难说不是因为其丰富的西学内容。摘编自文史精华xx年第10期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近代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的活动。(20分)(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题型为开放型试题,但是,一定依据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来进行答题。从材料中的“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只是泛泛的介绍,浅薄浮华,没有深度,不过是为了炫耀西方文明,吸引中国知识分子”。说明材料对于传教士报刊予以了否定,但也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全面性的予以了评价。答题时也应全面、一分为二。答案述:随着资本主义侵略,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外国传教士创办万国公报,把宣传宗教和介绍西方文明相结合。随着侵略势力加深和商品输出扩大,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国人对时局更多的关注,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创办了申报。其传播新闻时事,广泛地介绍西学。西方侵略加剧,西学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新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呼吁变法革新。评:消极性:扩大基督教文化影响,进行文化殖民扩张;在国人当中散布崇外、媚外、惧外的思想,引导国人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中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性: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刺激了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产生、发展;在教育、社会生活方面也有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单元整合知识结构中外知识链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之处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受到内部封建势力的抵制,还不断受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排斥和摧残,发展极为缓慢。经历曲折。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发展极为缓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4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中国近代化的领导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