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3904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一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继续训练诗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诗词内容的考查,是高考的重要项目,以题库资料证实这一点:1983 年考背诵、1985年考分类、1986年考排序、1987年考分类和组合对仗、1988年考炼字炼意和分析背诵、1990年 考推理诵背、1991年考续句默写、1992年考出处和续默、1994年考分析)。 3.围绕考纲知识要点,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训练。 二 教时安排: 词二首选入了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拟用两种教学方式来处理两首词的教学。前 一首用“导读式”(两课时),后一首用“自读式”(一课时)。 “导读式”的操作方式为:(用于沁园春长沙教学) 第一步:启发式导读 按诗词阅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阅读的主要过程为:【读释】【串解】【赏析】【悟旨】,期间 ,利用课文注解和教学幻灯片材料作为辅助条件,师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步:检测式导读 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测试训练,然后,集体评改,老师对训练测试进行讲评。实际是利用训练测 试作反馈性的检查和深入一步的学习,也是将高考训练引入教学过程,增强实战能力的实验。 “自读式”的操作方式为:(用于水调歌头游泳教学) 先给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在“导读式”学到的方法,利用注释,理解阅读材料,给他们一个模 拟和实习上课所学的阅读知识的过程,然后,再通过检测,让他们检查自读效果,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最 后加以老师的讲评。 三 教学(导读)提要 第一步 启发式导读操作程序设计 第一:导入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 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 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 立志,早成才。 我国有诗国之美誉,学会分析欣赏诗词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之一,也是高考、会考的要求之一。希望通 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这种能力。 第二:交代学习目的(即教学目的) 打幻灯:本课幻灯片之一(注:“ ”符号内的文字为幻灯内容) (内容同前“教学目的”) 第三:读题引出“词”的知识的复习 注:课前将介绍词的特点的幻灯片打出,供学生预习用,其幻灯片内容为:本课幻灯片之二 关于“词”的介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 ,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 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 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前两类数量较多。此 外,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约50字以下)、中调(约百字以下)、长调(百字以上),如沁园 春共114字,属长调。词的押韵,不同于诗,哪一句押韵,押平韵仄韵,是一韵到底还是要变韵,均由词牌要 求决定。词,又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等。 复习要点:词牌(“沁园春”)、题目(“长沙”)、阕(本词有上下两阕)、长调。 第四:朗读课文,初步理解“点划标注” 注:“点划标注”内容,要求在预习中完成。点划:在朗读全词的基础上,要求点划出课文注释的词句, 课后练习提到的词句,关键词语用着重号点出,其余用横线划出。标注:对点划的词语加以解释,同时,对词 的句子编好序号。这项功夫,是自学的基本功之一。 朗读时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打幻灯:本课幻灯片之三 沁() 湘() 碧() 舸() 击() 霜() 廓() 浮() 遒() 同时明确:本词有25句,九个整句,114字。(词谱规定) 第五:引导读注解,复述背景要旨 注:课前,用幻灯片打出本课背景的介绍,内容如下:本课幻灯片之四 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 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组织领导了长沙 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 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 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到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 。同年秋,他自韶山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重游岳麓山、水陆洲、湘江这些读 书时经常与朋友游聚的旧地,追述往事,写下了这首词。 注:标有“”等序号是该词的整句句序,在这句序后面的内容与句序有关。高考考纲要求:要根据语 境,辨析理解语句的含义。这个语境,如取其广义的话,就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因此,阅读了解背景,联系 背景,十分重要。 第六:上阕导读 第一层(第一个整句) 【读释】 寒秋:深秋。湘江北去:湘江,源出于广西灵川东,海洋山西麓,流贯湖南东部,经长沙北去,汇入 洞庭湖,全长817公里,为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 【串解】 提问: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词序的调整,是高考的多 考项目,这种能力十分重要) 答:正确的词序应该是: 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赏析】 提问:从上阕看,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几条?(目的: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法来分析语句的功能) 答:其一,点明时令;其二,交代环境;其三,引出作者;其四,作出铺垫(A为下文描写“湘江秋色图” 作铺垫;B为下文“万类”的哲理作铺垫)。 还要注意作者用“深秋”的巧妙:因为深秋,枫叶才有“红遍”;因深秋,江水才有“漫”“碧”之状; 因为深秋,才觉“长空”,才能观赏雄鹰搏击。可见,好些匠心独运的字,要从宏观来把握,方悟其妙。 第二层(第二、三个整句) 【读释】(此项基本上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万山红遍:万山,指湘江两岸岳麓山和附近的许多山峰。红遍,红尽之意。 层林尽染:(见第172页注解) 漫江碧透:漫江,满江。碧透,碧,极言江水之清,碧透,即江水碧绿之极。透,同“遍”,程度副词 。(一说“透”,言水清) 百舸争流:舸,大船,百舸,指许多船。争流,争着行驶。 鹰,鱼:分别在“击”和“翔”的后面省了一个“于”,“击”在句中指飞得矫健有力;“翔 ”在句中指游得自由自在。 万类:万类,宇宙的万物。竞,竞相,争。 【串解】 远望许多的山上,重重叠叠的枫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般;近看碧绿至极的湘江上,无数的船只在争 着行驶。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鱼儿在清澈的江水里自由轻快地游动,宇宙间的万物,都在这 深秋的时节中竞相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提问:“湘江秋色图”如何描绘?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答: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画。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面,从视 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仰观俯视;不同色彩:“红遍”“碧透”;不同形态:“层林”“漫江”“争流 ”“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 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 “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奇,“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 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锤炼之妙,令人拍案叫绝。(古诗词的欣赏,捕捉 关键性的词语作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 、副词的锤炼上。) 打幻灯片:本课幻灯片之五 “看”领起 描点远望万山红遍(高) 群山 近看漫江碧透(低) 江水 仰视鹰击长空(高) 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低) 水面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遍”“碧透” 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数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类别之齐动物、植物、人物、环境 扩展由实而虚,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自然景物到所有自然景物, 由自然景物到自然界的主宰人 这是感情的升华,物我同一。诗情与哲理同一。 【悟旨】 请注意,作者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生机勃勃,奋发自强,是有深意的。“秋”入诗人的情怀, 多为悲秋,少有昂扬,如: 打幻灯片:本课幻灯片之六 古人悲秋、伤秋之句: 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欧阳修: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陆游:一年容易又秋风。 唐刘禹锡跳出窠臼,唱出昂扬的秋之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毛泽东将“寒秋”写得充满强烈的动感、强劲的力度、浓烈的色彩,艺术地描绘了秋色秋韵,揭示了秋力 秋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物我同一。作者咏秋的旨意在于:来自寒秋的这勃勃生机,在于“ 竞”字。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 第三层(第四个整句) 【读释】 怅寥廓:怅,感慨;寥廓,宇宙的广阔,大千世界。 苍茫大地:苍茫,旷远迷茫。 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升沉、消长、兴衰。 【串解】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 人呢? 【赏析】 联系时代背景,深悟“问浮”句的含义。这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该由谁主宰,这世界,这国家的命运, 究竟谁来掌握?透过这一非同寻常的询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虽问而不答,但答案可 悟。下阕结尾,予以呼应,显章法之谨严。 【悟旨】 “主沉浮”是诗人及其同伴的远大理想,是诗人革命一生的主线,年轻时确立的这一理想,成为一生的奋 斗目标。这也是词意升华的表现。 过渡语: 上阕写“今日之游”,描眼前之秋景,提出“谁主沉浮”之问;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之峥嵘,回 答“谁主沉浮”之问。 诗人是在思考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这个问题中转到回忆往事的。 第七:下阕导读 第一层(第五、六句) 【读释】 携来百侣曾游:携,同;来,助词,无义;百侣,伴侣,革命战友。 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 【串解】 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战友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赏析】 从上阕的“独”游,联想到过去的“百侣曾游”,前后呼应,过渡自然,别具深义。“峥嵘岁月”引出下 文的忆述。 第二层(第七、八句) 【读释】 恰同学少年:恰,正当。 风华正茂:茂,盛也;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意气:书生,同学。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当;遒,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江山,天下国家大事;激扬,激浊扬清。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作动词,带宾语“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万户侯,指大军阀、大 官僚。 【串解】 那时,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斗志旺盛,经常评论国家大事,写出 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一般。 【赏析】 一个“恰”字领起,像上阕的被领起部分一样,用铺陈的手法,使诗句连贯而下,非常有气势,到“粪 ”句,推向一个高潮,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读着这几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在岳麓山上,湘江水旁,慷慨激昂,陈述志向的情景。这 种气概多么豪迈,这种气势多么磅礴! 【悟旨】 忆往昔,意在话今朝。诗人铺叙昔日情景,意在用艺术的形象,回答上阕的“谁主沉浮”。 第三层(第九句) 【读释】 中流击水:中流,江心水深处;击水,游泳。作者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之句。 浪遏飞舟:遏,阻止。 【串解】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速前进的船只。 【赏析】 用询问,引出诗人及战友们当年搏击波浪的画面,使词的收篇豪迈有力,富有气势,整首词昂扬激越的风 格在结尾越发充分表现。寓意深刻,含蓄隽永。一“击”一“遏”,其力至强,其神至壮,刻画出主人的激昂 情态和英武精神。 【悟旨】 诗人收篇句的寓意,在回答上阕的询问:“到中流击水”的英豪,就是“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到中流 击水”实际上喻示他们必将是革命狂澜的掀起者。 第八:小结 打幻灯片:本课幻灯片之七 1 主题思想: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作者及其战友们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 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2 写作特色: (1)用词精当,写景传神。 (2)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3)前后呼应,布局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