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33717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模块测试(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3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控制4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5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突出反映了( )。A礼乐制度始终具有绝对的权威 B旧的宗法统治秩序趋于瓦解C各诸侯国的变法取得巨大成效 D各诸侯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6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7北魏实施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B平均分配国家的土地 C恢复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 D推动民众向农耕定居方向发展8(xx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6题)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9(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14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10周实先生的刀俎是一部描写中国古代酷刑的系列小说集,其中轘中的主人公正是推行“车裂”这种酷刑而最终自己也被车裂而死的改革家商鞅。这一悲剧无法说明( )。A商鞅以严厉的刑罚保证变法的实施 B改革往往需要改革者付出巨大的牺牲 C商鞅的改革最终遭到了失败 D专制制度下的人权缺乏任何保障11(2011年9月台州中学统练33题)(10分)材料一 读下图 图1 1853年“黑船事件”:佩里舰队叩关 图2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1、图2之间的关系。(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6分)12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造成资本的集中 扩大了国内市场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强化了中央集权 A. B. C. D. 13“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 整顿吏治B. 发展经济C. 增强军事实力 D.改革科举制度14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相对薄弱 B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有号召力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中、下级武士已经演化为资产阶级15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二、非选择题1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材料二 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材料三 图一孝文帝出行图 图二 19世纪末一日本男子(2)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17(xx年5月漳州市高三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日本没有自己原创的文化,日本从中国输入文字、儒家与华化的佛教,也学习了中国的律令制度。虽然日本是学习的好学生,但对于学来的文明并没有血肉相连的归属感。过去学唐风,今天学西方文明,反正都是外来事物,犹如脱换衣服,没有剔骨换心的痛苦。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批评这种欧化风气是一种“轻佻”行为,他担心浅薄地模仿西方会失去“日本人的特性”。著名医学专家森鸥外也反对完全以欧洲为模子来改变日本的习俗、制度和机构。甚至福泽谕吉也改变了腔调,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放弃,应“尽量少抛弃”,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从而提出了“少弃多采主义”。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二都论及日本明治维新,试比较材料一、二的异同点。(6分)(2)日本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少弃多采主义”的?(9分)18. (10分)【历史一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通过和巨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它的发表有何意义?(4分)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异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此题体现世纪中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测量目标:历史阐释/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大众传媒的发展(近现代报刊)?分析:参考答案选C。B呢?假如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成效也很显著,甲午之役,中国并没战败,那么题干材料提供的20世纪初年的这一现象会不会出现呢?甲午之役是近代中国由学习英德转向学习日本的转折点,这个可从甲午前后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可以看出。且20世纪初大量“日本新词”传入中国,主要也是这些留日学生的功劳。2D解析:“向将军、大名贷款”反映了其经济实力,“购买武士身份”、“参与藩政”说明他们希望提高政治地位,单这些现象无法反映要求改革、发展资本主义,ABD排除。3C解析:列宁的话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农民人身获得自由的时候得到一块份地但要付出比当时地价还高几倍的“赎金”,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所以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4A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其经济基础,民族危机加深反映戊戌变法救亡图存的目标。5B解析: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变化的是天子、诸侯的地位,说明宗法分封制遭破坏,天子地位下降,诸侯竞起争雄,旧秩序瓦解。6B解析: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明治政府废除身分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因时间窜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7A解析:古代的土地制度均与国家的赋税制度直接相连,稳定小农经济的目的在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8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派别政治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民主共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政治主张的核心特点带有保守性;根据梁启超“革命之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应该指的是政治革新符合的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存。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9D解析:从孝文帝改革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案、承担的义务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中农民耕种国家土地,同时需要承担租税的义务。10C解析:“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改革家个人的悲惨遭遇并不等于变法本身的失败,那些改革措施基本延续及其取得的成效说明变法是成功的。11关系: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历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4分)文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4分)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改革内容等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第1问材料一中图1, 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图2指倒幕运动后,日本派出大型使节团历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第2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日本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可举甲午中日战争或对朝鲜侵略等。12D解析:农奴制的废除与中央集权的强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土地赎金造成了资本的集中,农奴制的废除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国内市场得以扩大,自由劳动力得以提供。13A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范仲淹认为改革的中心问题在于吏治的整治。14A解析: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日本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薄弱,于是领导倒幕运动重担就落在对幕府统治不满、具有一定实力和斗争经验的中下级武士身上。CD表述错误,B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15C解析:此题体现世纪中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测量目标:历史阐释/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大众传媒的发展(近现代报刊)?分析:参考答案选C。B呢?假如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成效也很显著,甲午之役,中国并没战败,那么题干材料提供的20世纪初年的这一现象会不会出现呢?甲午之役是近代中国由学习英德转向学习日本的转折点,这个可从甲午前后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可以看出。且20世纪初大量“日本新词”传入中国,主要也是这些留日学生的功劳。二、非选择题16(1)社会发展落后。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移风易俗,改行汉制。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文明开化。(2)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或汉化);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17(1)同:都强调维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异:材料一认为日本学西方没有传统的阻力;材料二认为日本在学习西方时,必须尽量保存日本传统文化。(6分)(2)日本在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在传统政治体制方面体现“少弃”原则。在经济上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殖产兴业;在社会生活方面,实行“文明开化”,体现“多采”原则。(9分)18. (1)出发点: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2分)意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分) (2)共同主张:信仰得救。(2分)不同主张:加尔文还提出了“先定论”。(2分) 积极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分)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第(1)问出发点在材料中明确表述:反对赎罪劵。意义要从对教会势力的打击及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角度分析。第(2)问改革主张的异同点较为简单:同:信仰得救,异: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作用主要从解放思想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