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新人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1890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新人教版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引发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2)军事: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促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科技: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4)思想: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战争日益迫近。(5)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3过程(1)19141916年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法、德、英相继投入战争。主要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西线,东线是主要战线。主要战役a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宣告速战速决战破产。b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c索姆河战役。(2)19171918年美国参战:1917年4月,使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集团。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同盟国瓦解:德军节节败退,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投降。一战结束: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退位,新政府签署停战协定。4后果(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3)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召开巴黎和会内容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同与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的和约以及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背景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趋激化内容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实质及影响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影响积极使欧洲和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稳定,军备得到一定的控制,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消极只是暂时调整列强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伏笔(二)国际联盟1背景(1)一战的惨痛教训激起了广泛的反战和平思潮。(2)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美国企图以此支配世界。2成立: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成立。3评价(1)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的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2)积极作用盟约体现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3)消极方面:被英法等大国所控制,成为它们维持霸权、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真正和平。(三)非战公约1背景(1)法国在欧洲地位削弱,寄希望于美国来保障自身安全。鲁尔危机迫使法国放弃极力削弱德国的政策。道威斯计划使美国在经济上迅速渗透进欧洲。洛迦诺公约使法国丧失了单独制裁德国的权力,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2)美国倡议签署多边非战公约。2内容(1)缔约国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2)主张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3评价(1)积极意义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2)局限性:对制止二战的发生没有起到实际作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根本原因)。2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3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5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史料一一战前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类别英德美法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8.11.9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342189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2314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3导读:英法德美力量的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史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1911年4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导读:反映出德国不满足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于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恩惠”,试图夺取英国的殖民地,成为世界帝国。史料三“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英国星期天评论导读:一战爆发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史料四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导读:“火星”是欧洲巴尔干地区。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1帝国主义战争(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2)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3)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非正义战争(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就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掠夺。史料一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导读: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史料二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导读:两大集团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史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来希望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引自1911年7月24日泰晤士报导读:英国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德国的宿敌法国对抗德国,以维护其所得的殖民利益。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1)支配世界的力量仍然是以欧洲尤其是以英法两国为主。(2)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3)体系具有反动性。(4)体系具有不全面性。(5)体系还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暂时和平又充满危险的体系;是奴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是敌视和反共反苏的体系。史料一巴黎和会上,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导读:反映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同时也表现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敌视态度。史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导读: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势必引起日本的不满。【历史钩沉】 一战后期,美国参战的原因(1)美国与西欧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看到德国取得霸权。(2)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由于英国实行战时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中断,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却迅速上升。(3)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美国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可能会使协约国战败,美国给协约国的大量贷款将付诸东流。(4)如果协约国获胜,美国不仅可以分享胜利果实,而且还能够凭借其经济实力于战后控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现实链接】 国家政策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任何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利益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调整。【热点材料】 2012年10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叙利亚反对派应“远离极端势力”,并称叙最大反对派组织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将不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叙利亚反对派领导力量”。许多观察家都指出,希拉里的讲话体现了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着力点的巨大变化,即将原先“以全国委员会为核心整合反对派”,变为“疏远全国委员会,另起炉灶”。思考:一战前期,美国实行所谓“中立”政策,大战后期,开始对德宣战。从美国在一战期间政策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提示: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不同点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操纵者英、法、美美国内容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性质分赃、反苏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结果形成凡尔赛体系形成华盛顿体系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展思考:华盛顿会议上,日本为何会归还中国在山东的主权?提示:美国对日本不断施压,尤其是中国国内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手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2)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解析解题时首先要从材料的出处找出大致的时间范围,即1916年底,然后分析在此时间内战争双方面临的形势。第(1)问,要注意“引用有关文字说明”的限制,这就要求答案必须完全从材料中来,仅就德国的出发点和目的分析,不能节外生枝;第(2)问,要读懂材料,概括出双方的不同评价,结合教材知识判断更符合实际的是哪一方;第(3)问,实际上是对双方认识的评价,这要结合教材知识,根据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来分析。答案(1)“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2)德国认为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3)德国认为“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法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如德国觉得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对征服者进行报复为了这些理由,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统治下割给别国。”材料二克里孟梭复文:“假使必须对德国表示宽容,那么应该给它在海军和殖民地上得到满足,并让它扩大商业势力范围。”(1)材料一中,劳合乔治主要反对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2)劳合乔治表示反对的实质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克里孟梭复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英法对德态度有何异同?解析本题以一战后欧洲战胜国对德国的处置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是对“德国觉得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对征服者进行报复” 的理解;第(2)问,结合英国在欧洲大陆的传统政策来回答;第(3)问,克里孟梭“给它在海军和殖民地上得到满足”是对英国的辛辣讽刺,进而表明英国只是为了自身;解答第(4)问,应联系第(2)(3)问回答。答案(1)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理由是如果割占德国的领土,会使德国感到不公平,从而对征服者“进行报复”。(2)不愿让德国过于削弱,法国过于强大,这是英国传统的大陆势力均衡政策所致。(3)指出劳合乔治的计划只有利于英国。因为德国失去殖民地,海军被解除武装,有利于英国。(4)相同点:都主张制裁德国,获取最大利益;不同点:英国不愿过分削弱德国,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