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劝学(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499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劝学(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劝学(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劝学(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课资料 一、学习卡片 1.字词拓展 绝 (1)断,弄断。吕氏春秋本味:“破琴绝弦。” (2)灭;杜绝。书甘誓:“天用剿绝其命。”战国策秦:“必绝其谋。” (3)死。后汉书来歙传:“投笔抽刃而绝。” (4)竭,尽。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兵疲食绝。” (5)极远的;隔断难通的。淮南子修务:“绝国殊俗。”陶潜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穿越;横渡。汉书成帝纪:“不敢绝驰道。”梅尧臣与用文师诗:“苍鹰绝海至。” (7)超过。汉书刘歆传:“博见强识,过绝于人。” (8)擅长。杨炯王子安集序:“绝六艺以成能。” (9)特异的才艺。晋书顾恺之传:“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10)全然,绝对。苏轼上神宗书:“秦汉以来所绝无而仅有。” (11)极,甚。陆游九里诗:“绝爱山横淡霭中。” (12)罢。李彭老木兰花慢词:“听绝残箫倦鼓。” (13)绝句。旧体诗的一种。西厢记一本三折:“高吟一绝。”强1(qing) (1)强盛,强大。东方朔答客难:“得士者强。” (2)强壮,壮健。水浒传一十四回:“身强力壮。” (3)坚强,坚定。王安石广西转运使苏君墓志铭:“遇事强果。” (4)强暴;强横。后汉书郑太传;“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猒。”世说轻诋:“以手歙叔虎云:酷吏!词色甚强。” (5)坚固;坚硬。吴子应变:“驰其强车。”楚辞九辩:“驭安用夫强策?” (6)加强,使强大。旧唐书高季辅传:“强本弱枝。” (7)强弓,硬弓。杜甫前出塞诗:“挽弓当挽强。” (8)指四十岁。礼记曲礼:“四十曰强,而仕。”亦泛指中年。巢林笔谈中秋无佳境:“病侵强岁。” (9)有余。晋书天文志:“西交于奎十四少强。” (10)胜;超过。水浒传六回:“强如造七层宝塔。”儒林外史四十六回:“强于马溺多矣!” (11)擅长。论衡须颂:“强笔之儒不著载也。” (12)好,优。张先菩萨蛮词;“花强妾貌强?” (13)价格低廉,便宜。古今小说一十二。“红个也忒贵,白个也弗强。” (14)姓。 强2(qing) (1)劝勉。法言五百:“礼难,以强世。” (2)勉力,努力。汉书匡衡传:“强食自爱。” (3)勉强;强迫。吕氏春秋贵当:“名号大显,不可强求。”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因强折贱买,仅得本贾十分之一。” 假 (1)借。孟子尽心:“久假而不归。” (2)凭借。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给予。左传僖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4)宽容,饶恕。史记春申君传:“敌不可假。” (5)代理,非正式。韩非子难二:“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 (6)伪托。三国演义一十四回:“假天子之诏,发人往徐州。” (7)连词。假如。曹操与王修书:“假有斯事,亦庶钟期不失听也。” (8)副词。暂时。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江左假息。” (9)请假;假期。世说政事:“吏有诈称母病求假。” 望 (1)向远处看。左传庄十年:“登轼而望之。” (2)仰望,景仰。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万夫倾望。” (3)盼望。楚辞九歌:“望美人兮未来。” (4)希望。史记李斯传:“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 (5)名望、声望。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德高望重。” (6)有名望的世族。三国志杜畿传:“(卫固、范先)河东之望也。” (7)怨,怨恨。史记张耳陈馀传:“陈馀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 (8)月光盈满之日。指农历(小月)十五日或(大月)十六日。书召诰:“惟二月既望。” (9)连接。史记主父传:“死者相望。” (10)将,近。世说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11)比,比量。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12)向。水浒传一回:“望东京去了。”(选自特种导学)2.课文补遗课文删节部分见配套教参P157。译文如下:因此,不攀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聆听古代君王的遗言,也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人,刚生下时,他们啼哭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待他们长大后,其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同造成的。诗经里有诗说:“唉呀你这位君子,不要一心沉溺于安逸,心满意足地供奉你的职位,充当追求正直的德行,这样,神明才会理解你,支持你,赐给你最大的幸福。”人的德行的境界,没有比接受道的教化更高的了;人的幸福,没有比无灾无祸更幸福的了。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将它纺织起来,系挂在芦苇的嫩条上。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在地下,结果巢里的鸟蛋被打破,幼鸟被摔死。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百丈深渊。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的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各类事物的发生,肯定都有它的根源。人的荣誉或耻辱的来临,也必定和他自己品德的优劣相一致。肉腐朽了会生蛹,鱼枯烂了会生虫。懒散到连自身安危都不顾的时候,灾祸也就要降临了。太刚强了很容易自己折断,太柔弱了也容易自受其约束,自己邪恶肮脏,那就必然造成人们对你怨恨。把干、湿不同的柴草堆置得一样,火总会朝着干燥的一堆烧去;一样平整的地面如果有干有湿,水也总是向着潮湿的地方流去,野草和树木总是共同生长,飞禽和走兽也总是成群地居住,万物就是这样各自依从自己的同类以生存。所以箭靶一旦张设,箭也就会对着它射去;森林一旦繁茂,伐木者也就拿着斧头来了;树木一旦成荫,众鸟也就会飞来栖息;醋一有酸味,蚊蝇也自然会飞来相聚。说话有时会带来灾祸,行动有时会招致耻辱,因此,君子应当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的人,就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十字路上徘徊不定的人,任何一条路的尽头他都不能到达;同时,事奉两位君主的人,任何一方也都不会容纳他。眼睛不可能同时看清楚两件东西,耳朵也不可能同时听清楚两个声音。螣蛇没有脚却能凌空起飞,鼫()鼠虽然具有飞、爬、游、挖、走五种技能,但它飞不能上屋,爬不能到树顶,游不能渡涧,挖不能掩身,走不能走在别的动物前面,所以依然穷困而无法可想。诗经里有诗唱道:“布谷筑巢桑树上,专心致志将七只小鸟哺养。善人君子,其行动要专一不邪,不但行动要专一不邪,意志也必须坚定不移。”所以君子行事应当将心志集中到一点上来。二、课文赏析荀子在说理方面取得的成就,达到了先秦时期的高度。但就荀子三十二篇文章来看,富有文学价值的不多,惟独荀子的开篇之作劝学运用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荀子借君子之言立论,劝导人们“学不可以已”。作者提出论点后,没有抽象地说理,而是连用五个比喻作为论据,作了形象的论证。“青于蓝”“寒于水”两个比喻,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入胜境为例,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人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用人类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也说明了只要不停顿地学习就可以后来居上。而后又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三个比喻,从事物经过加工打磨可以改变原来的特征发挥其作用,说明经过学习可以改变习性。为了劝勉人们重视学习,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的亲身体会继续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又用“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感受引出了一连串比喻,具体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自然界事物的经验总结;“假舆马”“假舟楫”是人们利用改造了的事物得到了“致千里”“绝江河”这样的好效果,这些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应该利用外物,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学习呢?作者又运用大量比喻作了具体形象的论述。首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正面说明学习的过程是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后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拒绝做小事情。接着以“骐骥”“驽马”为喻比较说明客观条件再好,也未必能成为学习好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主观努力;条件虽差,如果主观上能做到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则最终必能达到目的。这里作者特别提倡“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又引喻说理。“朽木”这个比喻指出在学习中一曝十寒,没有恒心之弊;“金石”这个比喻指出坚持不懈之功。这四个比喻对照论述了学习贵在“锲而不舍”。文章最后用蚓、蟹设喻,对照论述了学习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学无专精。由此可见,作者善于驾驭形象,大量运用确切的比喻,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通达晓畅,具体生动,发人深省。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比喻灵活多样,恰到好处。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因此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喻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古诗文导读,大象出版社xx年版)三、美文荐读1.荐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提示:师旷:名旷,春秋时代晋国的主乐大师。他是个盲人。晋平公老而叹暮,师旷劝他“炳烛”,暮夜烛火虽黯淡昏黄,毕竟强于摸黑走路的“昧行”,老而好学同样能够启开昏聩雍塞的心智。所谓“炳烛之明”的深意也在于此:烛光黯淡,却可以洞幽察微;老而好学,更显得明智通达。这不正应合了劝学中的开篇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吗?2.荐读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生书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3劝学(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庸,不免于下流矣! (选自诸葛亮集)提示:这两段文字分别出自诸葛亮给儿子和外甥的信。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诫外生书中,诸葛亮告诫其外甥要意志坚定,凡事应当先有缜密的思考,然后付之行动,才能取得成就,否则难成大事。“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