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6644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教案一、考点(一)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1.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3.“改订新约运动”(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工农武装起义2.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的开展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三)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的战略转移1.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2.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3.红军长征(四)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1.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3.“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通过“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认识,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南京国民政府与广州国民政府两次北伐的比较。“改订新约运动”与中国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比较,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其背景、内在联系及其重大历史意义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及其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和综合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6.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培养学生把握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7.通过探讨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8.通过概述抗日民主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9.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三、知识结构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的10年,是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有三:一是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起一党专政;二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从参加革命到独立领导革命,从右倾转向“左”倾,从幼稚走向成熟,革命中心从城市转入农村,革命区域从南方转到北方,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三是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中国由国内战争转向对外民族战争。其中,国共的内战对峙是最基本的特征。这一时期的历史具体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八七会议定方针,三大起义拉序幕,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以中共领导为核心,中共在井冈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革命形势逐渐走出低谷。2.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30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而英美忙于应付国内危机疏于东顾,蒋介石专力“剿共”又便利了日本侵华,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方面对日侵略不抵抗,另一方面“围剿”红军不放松,国民党内部因不抵抗政策产生分化。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共产党一度丧失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有利时机,并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3.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华北事变促使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动。“一二九”运动中学生宣传了中共抗日救国的主张,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掀起新高潮。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东北人民保家卫园,英勇抗敌。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吉鸿昌和蔡廷锴举起抗日反蒋大旗之后,张杨“兵谏”。蒋介石被迫改变对日政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四、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了80%,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西方列强因受经济危机打击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D、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答案是A。2.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A、中共建立了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B、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C、工人发动了一系列罢工D、中共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错误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阶段历史的归纳能力。答案是B。3.下列对秋收起义的认识,不确切的是:( )A、是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正确抉择B、进攻长沙是在“八七”会议“左”倾情绪影响下的错误决定C、文家市会议,迈出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步D、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分析与答案: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再现能力。答案是D。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 )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给日本侵略以可乘之机德、意法西斯与日本军国主义遥相呼应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A. B. C. D.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答案是A。5.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提出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包括:( )日本对华侵略加剧中共及其领导的力量发展壮大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舆论压力蒋介石的阶级本性A. B. C. D.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综合理解能力。答案是D。6.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左”倾冒险政策的推行使中共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支持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有严重失误D.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答案是C。7.红军长征中,“高度灵活的运动战的光辉典范”是指( )A.强渡乌江 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答案是B。8.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A.蒋介石妥协政策不得人心 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C.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要抗日就必须反蒋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能力。答案是A。9.东北抗日义勇军基本被日军打败,东北抗日联军则长期坚持下来并逐步发展。由此可见,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战败的最关键因素是:( )A.是否坚持游击战 B.是否有统一的领导机构C.是否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D.是否有中共的领导分析与答案: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答案是D。10.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各种矛盾有( )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国民党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矛盾英美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A. B. C. D.分析与答案: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答案是D。(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军进展当与中国亲日军阀之活跃相并行。日本将利用华北各派军阀之冲突特别是在“停战”后防地之分配上,煽起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冯玉祥、方振武已开端在先。他如四川军阀战争正酣,西南的反蒋的酝酿,都昭示着各帝国主义列强正在积极准备便于他们瓜分中国的军阀战争。引自中央致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的信论反帝运动中的统一战线(1936年6月8月)材料二 中国民众在福建所谓人民革命政府的存在与破产之中深刻地了解反革命改良主义的实质。在福建聚集了一切中国的反革命的改良主义的集团与派别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一切行动都是动摇犹豫投降出卖妥协与失败主义的行动。引自中央为福建事变第二次宣言(1934年1月26日)材料三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第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引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材料四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四省后,现在又吞并了整个华北,而且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我们的任务,是不但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引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25日)回答:指出材料一、二中的策略错误及其实质。比较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指出党的策略路线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党实现策略路线转变的主要依据。从党的策略路线的这一变化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分析与答案:这四则材料所反映的都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对国内有关军事集团活动的观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答案是:材料一将冯、方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活动等同于军阀战争。材料二完全否认福建事变的抗日反蒋的进步意义,斥之为反革命的改良主义。错误的性质是“左”倾关门主义。党开始纠正“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由引引起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正确判断是党制定正确路线的基本前提。(三)问答题12.为什么说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分析中共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与答案:这是一道考核阶段历史知识的纵向问答题,侧重于历史知识的再现和归纳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答案是:表现: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中国共产党人由“走俄国人的路”到开始“走自己的路”。克服了党内严重的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错误,使革命转危为安。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后还克服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大革命失败后,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镇压,中共制订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逐步走上联蒋抗日的道路,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及时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