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6480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教学过程分析】一、教学情景创设(1)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2)通过课堂进行认知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理解新知识的辩论、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材料整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启发式,诱思探究法、交流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耳听,动手写,动口说,动脑想,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本课时的基本教学思路:设疑激趣启思诱导实验引探资料整合归纳总结本节课将以元素周期表挂图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从而突出重点。然后我会将周期表中潜在的规律转化为问题,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学法指导 1、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2、基本学习环节为:首先我将导入问题,学生自学教材,设计实验方案,观看视频,组内讨论,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理论上升华之后,再讲一讲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3、高效课堂的落实,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具备,思维比较活跃,以此为契机主要采用小组交流研讨,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分析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结论钠、镁、铝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后通过阅读自学,获取并整合信息,找出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的依据,在第二部分通过对氯气溴碘单质性质的学习来整合VIIA族元素化合物主要性质让学生归纳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应用新获得的知识让学生预测I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整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是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一)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巧妙导入、设疑激趣新课导入:通过学生回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如何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充分利用“联想与质疑”板块,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1你知道门捷列夫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问题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能对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做出正确的预测吗?问题3请你预测一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如何?有何规律?【行为观察】学生一般都有正确结论,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然后出示元素周期表挂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让他们讨论交流后,我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将出示幻灯片,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导入下一阶段,让他们讨论填表第1118号元素的名称、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层数。 (二)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 1、知识点拨:我将引导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核电荷数、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讨论,科学的、规范的、逻辑的表述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将其板书。让他们收获成功,体验个人价值,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课堂结构更加和谐。2、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能力强弱,启发学生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让学生初步体会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3、讨论点评: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由于“活动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是一个大的探究活动,它承载着知识教学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双重任务。将其拆成两部分:即“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递变”和“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递变”,以分散难点。4、实验引探:(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探究活动可以分成两次探究过程来完成。第一部分实验探究钠、镁、铝金属元素的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第二部分资料利用探究硅、磷、硫、氯非金属元素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由于该部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板书设计要详细具体,。第一部分内容“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递变”实验探究指导学生结合“方法导引”及已知的试剂和仪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小组交流研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教师点评,借助多媒体手段和强调性的语言来集中学生的兴奋点,记录有价值的实验现象,获得有针对性的结论,以突破难点。(1)、学生阅读:“活动、探究”内容,明确实验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2)、教师介绍:“方法引导”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判断依据A、比较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易发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B、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来说,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C、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选择药品和仪器;安排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学生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钠、镁、铝与水反应难易比较实验方案设计。 镁、铝与盐酸反应难易比较实验方案设计。 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比较实验方案设计。(4)、教师总结:形成实验方案。(5)、学生探究: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6)、得出结论:教师、学生共同分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钠、镁、铝失电子能力越来越难。即同周期金属元素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越来越难。(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第二部分内容:“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递变”阅读探究资料整合在学习该部分时,利用知识性材料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方法导引”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从中获取信息,验证对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预测。通过“阅读探究”和“概括”,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1)、提出问题: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预测硅、磷、硫、氯非金属元素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吗?(2)、寻求例证: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探究”内容。(3)、方法引导: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的依据和方法。A、根据元素氢化物形成难易判断,一般来说,元素氢化物形成越易,元素得电子能力越强。B、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一般来说,酸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4)、学生讨论: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使信息条理分明,一目了然。(5)、得出结论: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相比较)硅、磷、硫、氯非金属元素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三).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出示幻灯片,凸现第3周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升华,板书主题,目的是利用其作为知识增长点来探究“为什么”,以便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然后提出下一问题,对此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其表述结论。 【归纳总结】: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四).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 本节课将采用典型习题来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元素位、构、性关系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同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的判断能力。 至此,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预期目标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突破: 板书设计详细 以前面学习的内容为生长点,运用迁移规律,帮组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以致用,交流讨论学案上的相关练习题五、效果分析 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节奏,使学生始终处于张弛有度的课堂气氛中。做分组实验时由于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不是很熟,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在教师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探究过程。鉴于此,教师做好后宏观调控,课前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设计好实验方案。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落实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准备。六、板书设计一、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2. 设计实验方案3. 结论:金属性: NaMgAl碱性: NaOHMg(OH)2Al(OH)3Na、Mg、Al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4. 氢化物稳定性: SiH4PH3H2SHCl酸性强弱顺序: H4SiO4H3PO4H2SO4HClO4Si、P、S、Cl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