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926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课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通过上一节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这对理解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季风气候关系非常重要)。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形成的关键在于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低纬高空北上气流所受摩擦力较小而偏转到与纬线平行,不能北上而堆积下沉,从而破坏单圈环流。过程与方法: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读世界一月七月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兴趣。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三、重难点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之一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这是因为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之二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这虽然不是课标要求的内容,但却是认识我国主要气候问题的前提,理解其转变规律更有现实意义。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也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认识。四、教材分析结合前一节课的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以及理想地球单圈环流(活动1,图2.9)的复习,附加自转条件,铺垫低纬近地面和高空风向的差异的比较,推导三圈环流(图2.10),并以平面简图的形式按顺序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加入公转条件(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推导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2.11),说出移动规律。加入海陆分布差异,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知识,依据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3和2.14),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部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结合P33海陆热力环流图(图2.4),说出冬、夏风向的变化。在上两图中选出几点,根据“切-垂-偏-延”方法判断其风向,并与东亚季风图(图2.15)标示的风向相映证;结合海陆的两个最大,说明亚洲东部季风现象的显著性;根据风源地判断风的冷热、干湿性质。 P38活动和P39活动可以不用。南亚季风成因不要涉及,也不比较东亚和南亚季风差异。五、学习目标1按照发生规律,有顺序地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和移动规律。2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部冬、夏气压形势、风向和风的基本性质,说出造成这种变化现象的原因。3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兴趣。六、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启发式讲授法为主、适当采用案例探究法,自编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标要求1复习引入:(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什么?(2)假设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不公转、无海陆差异,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地球单圈环流图。回忆画图,见理想状态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图2.9)。以热力环流引出单圈环流。2理想现实化一(附加自转条件):推导三圈环流(图2.10),采用板画方式。(1)铺垫:比较北半球高空、近地面风向的差异,说明原因。(2)推导低纬环流,“0型”。(3)推导中高纬环流,“8型”(4)以平面简图的形式按顺序绘制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5)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6)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1)地面风向以一定夹角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在一定距离处与某一等压线平行;高空摩擦力较小。(4)极地-赤道冷热-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风带命名。(6)高压-下沉;低压-上升。 推导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平面图上落实气压带、风带。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3理想现实化二(再附加公转条件):分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图2.11)。(1)读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2)气压带和风带随什么移动?两者移动幅度如何?学生回答:(1)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太阳直射点,同向不同幅(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幅度小)。引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4理想现实化三(再附加海陆分布差异):推导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转换。(1)结合P33海陆热力环流图(图2.4),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知识。(2)依据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3和2.14),说出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冬夏气温、气压、风向、对天气的影响。(3)在上两图中选出几点,根据“切-垂-偏-延”方法判断其风向,并与东亚季风图(图2.15)标示的风向相映证。结合北京冬夏天气变化说明。(4)结合“两个最大”,说明亚洲东部季风现象的显著性。学生回忆回答:(2)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断裂成若干气压中心,(导致季风环流形成)。陆地与海洋相比:冬季降温快、气温低,高压,破坏副极地低压带,陆风、寒冷干燥;夏季升温快、气温高,低压破坏副热带高压,海风、温暖湿润。认识海陆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预留方案:如果课堂推导时间过长,课时紧张,可不讲4(3)、(4),也不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冬夏气温、气压、风向、对天气的影响。小结反馈:小结:见板书课堂反馈: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中纬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2某地常年受D的控制,气候温和多雨,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B赤道上空形成副热带高压带C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4下图2是1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中5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032、1024、1016、1008、1000(hPa),那么等压线 和的数值分别是_hPa和_hPa。(2)呈纬向分布的气压带在此图中被分裂成块状气压中心的主要原是_,A是_(气压)中心,B是被切断后仅保留在大洋中的 气压带。(3)A气压中心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C点的风向。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