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212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语文卷xx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xx01)】K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注释: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8. 这首诗中多处运用比喻修辞,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答案:首联“清洛思君昼夜流”,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比作昼夜流淌的清清洛水,既可见情意之清纯又可见思念之绵长。颈联“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诗人想象友人在扬州的生活。鱼腹细切成脍,堆放盘中像飞来的白雪;煮熟的鸡头米,像千万颗晶莹的珍珠。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之意,真可谓情真意切,想象新奇。解析:比喻修辞的作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使表达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解答本题可结合诗的意境去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掌握比喻修辞的特点及作用,以便运用时能准确判断。9.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指出并鉴赏。(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答案和解析】答案:“犹”“却”二字,犹是“还”的意思,此句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以饮酒作乐;却是“竟”的意思,此句为朋友刚要直上青云竟然被外放扬州而遗憾。“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一联中语意有变,两句话之间有曲折,形成顿挫之势。解析:解答这类题:解释“犹”“却”二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诗词鉴赏】这首诗当作于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黄庭坚正在汴京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王定国是真宗时名相王旦之孙,有才气。苏轼为其诗集作序,黄庭坚为其文集作序,可见他们关系密切。元丰年间(10781085),王定国受苏轼牵连也被贬。元祐(10861094)初期,苏轼还京,荐他为宗正丞,不久又遭贬谪,出为扬州通判。他从扬州寄诗给黄庭坚,黄庭坚步其韵而成此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劝慰之情,颇为感人。古人常以流水为比,表达悠悠不尽的情思,如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例子举不胜举。这首诗第一句也是以流水喻情,但不用“是”、“如”、“若”、“似”等字径直来说,而是说用昼夜不断的流水向王定国送去绵绵情思,显得更为劲拔。元丰年间(10781085),将洛河导入汴河,清洛指清澈的汴河。这一句既有喻意又是写实。它表明了诗人是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也暗示了王定国就是顺汴水到扬州的。作水是联结汴京、扬州的纽带,是沟通朋友问信息的渠道,使两人诗歌唱和,息息相通。不仅如此,而且清洛也是王定国北归汴京的水道,所以诗人又写出了第二句,昼夜盼王定国早日归来,补足了思君的内涵。“何日”句见思念之切。王定国刚出任扬州通判,诗人就盼其北归汴京,足见两人友情之深,也表明诗人对朋友遭贬的不满。 在三四句中,诗人对朋友的处境表示了关切。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饮酒作乐;遗憾的是刚要直上青云又被外放扬州作副守。吴汝纶说:“未生白发等联,皆痛撰出奇,前无古人,自辟一家蹊径。”(引自唐宋诗举要卷六)“抗”、“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一句之中语意有变,两句之间也有曲折。两句诗顿挫有力,诚为奇警。五六句具体写王定国在扬州的生活。鱼腹细切成脍,堆放盘中像飞来的白雪;煮熟的鸡头米,像千万颗晶莹的珍珠。这是倒装句,借两个生动的比喻,特意把“飞雪”、“明珠”放在句首,以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充分联想。美化这种生活,恰好说明实际上有可悲之处。因此这一联与上联意同,只是换了一种写法。结联更作宽慰语。诗人说,平生行乐本来不坏,哪有竹西的歌吹反倒惹起愁怀?隋唐以来,扬州一直是商业都会,歌舞繁盛之地。“岂有竹西歌吹愁”是从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脱胎而来。然而诗人并没幻想王定国会像杜牧那样在“春风十里扬州路”尽情享乐,“行乐亦不恶”的“亦”字有无可奈何的意味。王定国的原诗是以“愁”字作结的(次韵要求依原诗用韵次序)。“岂有”二字耐人寻味。因为愁与扬州的繁华热闹极不和谐,所以诗人希望朋友借歌吹以破愁。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诗结束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却像长江大河一样无穷无尽。全诗八句如同一句,一气回转而下,其中又多顿挫起伏。【语文卷xx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xx12)】K0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注】诗人几经贬谪,于元和十四年春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了该诗。 梦泽:云梦泽。图障:图画。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2分);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2分)。 解析:先要理解“漫漫”的意思,然后抓住颔联与颈联中的主要意象来分析,如“连梦泽”与“近长安”,明显使用夸张手法;最后要说说表达效果。【思路点拨】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解析:先理解尾联句意,再抓关键词语理解感情,如“唯堪”“贵人看”;注意注释的提示作用。【思路点拨】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解答本题,须琢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领会景物所蕴涵的残春景象,作者的伤春感情则很容易解读。【语文卷xx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xx12)】K0(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梅 花 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梅花绝句 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注】留侯: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大功告成后,及时功成身退。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8.这两首诗中的前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简要分析。(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陈诗的头两句写在高山僻雅之地忽然看到一树梅花,“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红梅初绽,风韵嫣然,极有情致。陆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笑迎晨风,纷繁似雪,遍开山中。解析:解答本题,先找出相关诗句,第一首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第二首是“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接下来结合诗的意境进行分析。【思路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9.这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是如何借助奇特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加以分析。(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陈诗的后两句将梅花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后被封留侯却能摈弃人间富贵的张良联想在一起,自甘独幽的梅与品质高洁的张良是相似的,借张良的典故歌颂了梅花自守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3分)陆诗的后两句则将自己和梅花联系起来,诗人想: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花之前都有个自己呢?诗人对梅的狂态、赏梅的痴情,通过这一设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3分)解析:回答第一首诗的表现手法,可结合注释去分析,注释暗示考生结尾句用的是运用典故的表现手法,结合诗的大意分析即可;第二首诗,“放翁”指的是“陆游”所以作者是将梅花和自己联系了起来。【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诗词鉴赏】梅 花该诗写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以兴摄比,先见梅景,由之触引联想,而联想中又包含比喻(留侯喻梅花兼刚柔之美),故是以兴摄比。由梅之主题到留侯妇人意象之间,已拉开了时间性,意外上承惊起生发联想,又推开常境,翻进一层,可见可信之事总是从意外来,方字的时间副词除证明了时间性外,何尝不带有世人认知真理的时间之象征意味?梅花绝句“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可以说,这是我曾见过的,写得最好的含苞待放的雪梅!只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诗人的笔力!然而,如果我们的眼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首诗充其量只欣赏了一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天衣无缝的描述中,用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眼:“那堪”、“更”;更有一个双关气很浓的“北枝”。这其实正是我们突破表层意象,进入诗人更加切肤的感性世界的“诗眼”所在。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语文卷xx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检测(xx01)WORD版】K0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金陵驿宋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赴元大都,途经金陵驿时所作。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离宫。(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B颔联用风景来衬托人事,突出物是人非,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C“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D“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修辞格辨析有误。写“满地芦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和我”是类似的联想,也不是比喻。【思路点拨】把握表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2)诗歌最后一句“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3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表达了诗人被俘离开故土,内心如杜鹃啼血般凄恻的感情;(1分)表达了诗人即使羁留异域,忠魂也要化作啼归的杜鹃回归故土的坚强心志。(2分)解析:古诗中表现的情感一般都比较丰富,本题中“杜鹃”是一种哀愁的意象,表现诗人亡国之悲;“归”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归”的方式是化作杜鹃,即忠魂回归,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坚强心志。【思路点拨】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诗词鉴赏】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语文卷xx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xx01)word版】K0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刘致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宛,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1)这首元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 答:【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描绘了和风丽日莺歌燕舞、桃杏争芳,(1分)暮雨蒙蒙里江天一线、平静辽阔的江南春日画面。(2分)解析: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进而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解说。值得注意的是,内容要全面。【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离去后送别者凄凉惆怅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 情的手法,请结合曲句,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虚实结合(指明手法2分):前六句写春日美景中饮酒送别的场景,后六句借助想象,写梦境中送别朋友的场景及朋友离去后自已的孤单愁苦,表达了自已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结合原诗分析3分)或以景写情(指明手法2分):曲子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明丽欢快的图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送别者内心的凄苦悲苦;接着用“暮雨”“长亭”“阳光曲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惆怅寂寞的图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结合原诗分析3分)解析:要充分理解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先明确其具体表现,再结合诗人抒发的情感作具体分析。答案构成一般是:手法名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运用手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叙离别之情的送行曲。先写景,后抒情。景是乐景,情是哀情。曲子借“折柳”“梁宛”“渭城”“长亭”等四种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抒发了自己依依惜别的情怀。整首曲子,无论是写景,还是言情,都是极富层次感的。先说景,“和风”“丽日”“燕莺”“桃杏”,明亮的色彩,突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晚间雨后的寂静却引来了点点愁思,由喜入悲,错落有致。再说情,折柳送别,难分难舍,而“梦里”句,则把与友人身处两地的相思之情作了梦幻式的深层开拓,使曲境由客观的时空序列转入主观的时空序列,拉开了时间的广度和空间的深度,令人读后余味无穷。曲作手法细腻,句式工巧,音调铿锵,达到情景俱真、曲意清新深婉的艺术境界。【语文卷xx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xx01)】K010、阅读下面两首首词,回答问题。(9分)念奴娇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注释】牛渚: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危亭:就是“然犀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东晋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须臾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晋书温峤传)后人常用“燃犀”形容洞察奸邪。胡羯:指金兵。(1).简析“客里襟怀如豁”中“豁”的作用。(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答案和解析】答案:内容上,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游万里,描写了水势汹涌湍急,山势雄伟险要,说明此地自古为南北战争必争之地;作者登临怀古,面对山川险要的形势,往事千端,遥想当年激战的壮烈场面,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结构上,统领以下七句。解析:解答这类题:解释“豁”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叹息岁月流逝、壮志未酬。“鬓已星星堪镊”,说明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以有所作为了。忧国忧民,报国无门。作者对深重国难的隐忧之情,报国无门,满腔忧愤无处发泄。 强烈的爱国热情。作者借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干捶碎、忠愤发狂的爱国者形象。(每点2分,共6分。)解析:了解诗歌大意,结合诗歌意境,去分析诗歌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鉴赏】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词篇。登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登高远眺可使人,胸怀豁然开朗。如果所登之处是历史上著名的古迹,所生感慨就更为深广。此词即是。在著名的争战之地牛渚山,作者登临山顶高高的然犀亭,纵览长江天险,不禁心胸霍然敞开。一个“豁”字,极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游万里,神驰今古,内心开朗畅快的情状,直贯以下七句。牛渚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下临长江,其山脚突入江中处,名采石矶,为长江最狭长之处,形势险要,自古为南北战争必争之地。据其意记载,后汉孙策渡江攻刘繇,晋王浑取吴,梁候景渡江入建康,隋济江破陈,宋曹彬渡江取南唐,都是从牛渚山采石矶处攻进的。作者登临怀古,往事千端,纷纷涌上心头,不禁问道:是谁在此山顶高处盖了然犀亭,独自占有这一古往今来使人慷慨愁绝之地!实际上,作者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追寻“著危亭”的是谁,而是要以此向人们提问:“占断”这一古今愁绝之地、主宰祖国山川绝胜的人究竟是谁。是谁?词中没有回答,但下面“曾扫百万胡羯”、“英雄豪杰”却是巧妙的不答之答。“江势鲸奔”形容江面有如巨鲸奔腾。采石矶一带江面狭窄,长江顺势而下,水势汹涌湍急,有“一风微吹万舟阻”之说,足见这一带风浪之险恶,以“鲸奔”设喻,极贴切。“山形虎踞”,形容山势雄伟险要。以上“江势”三句谓江山形胜乃是天然险峻,非人力所为。“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作者登临牛渚危亭,面对山川险要的形势,历史上在此地发生的战事一一涌上心头,但最念念不忘的也许就是“采石矶大捷”。宋绍兴三十一年,宋虞允文在采石矶与金主完颜亮率领的四十万大军进行殊死战斗,大获全胜。完颜亮后被部将所杀。这一战极大增强了南宋军民的信心,并成为文人念念不忘的快事。作者亲临此处,遥想当年激战的壮烈场面,怎能不生成满腔英雄豪情!由登眺危亭然犀亭,也令人忆起历史上有名的燃犀照水故事。传说点燃犀牛角可以洞见怪物。据晋书。温峤传载:“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后来燃犀往往用以形容洞察奸邪。温峤初在北方为刘琨谋主,抵抗刘聪、石勒;南下,又与瘐亮等筹划攻灭王敦,讨伐苏峻、祖约叛乱。所以作者将他看作抵御外患、平定内乱的英雄豪杰。“追念”三句是说男儿应当象温峤那样有眼光、有谋略的英雄豪杰。可是岁月无情,壮志未酬,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以有所作为了。所以岳飞不禁忠告世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主观上有立切之志,客观环境却不允许,所以仍不免老大无成,壮志难酬。更为可叹的是,现实中又缺乏温峤式的英雄来抗击外患,革新内政。“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三句是景语更是情语,喻指边境形势险恶与国家政局衰败,兼以表达作者对深重国难的隐忧之情。报国无门,满腔忧愤无处发泄,借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干捶碎、忠愤发狂的爱国者形象。结韵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词作者是南宋一位颇有材略的人,宋史本传说他“才具优长,而严酷累之”。他曾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在任镇江知府、江西安抚使等地官方时,赈济流民,重视战备,他在词中抒发的忠愤之情,乃是南宋壮志难酬的有识之士蓄之已久的爱国激情。这首词激昂悲愤。上片写登眺牛渚危亭,览景动情,因景抒怀,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下片换头仍从登眺着笔,由然犀触景生情,激发英雄豪志,继而叹惜流年,英雄失志,将一腔忠愤化为诗酒怒狂,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南宋一代爱国志士共有的“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诗句的英雄憾恨。全词描写的是古战场牛渚山的险景,抒发的是作者的一腔爱国豪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十分自然。另外所用两个典故“扫百万胡羯”和“照水然犀”也是了无痕迹,与全词之情景融为一体。词中流露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以及豪迈悲壮的鲜明风格极具感染力【语文卷xx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元月调考(xx01)】K0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2小题)夜坐有感 何梦桂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注】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云龙:君臣风云际会。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运用了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请选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颔联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洞龙睡熟”比喻南宋政权早已不存在。“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和他的同志者远居岩薮,埋名隐姓。“枝鹊啼干”隐喻诗人悼念故国故君之泪已枯,也体现了诗人不屈服于元朝的决心。这些比喻都抒发了诗人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之情。 颔联寓情于景。把自己对国灭君亡的悲痛之情寄寓在凄清幽静的夜景之中,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颔联化用典故。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 颔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虚实相生。“洞龙睡熟云归岫”写得虚而远,“枝鹊啼干月满林”写得实而近,突出了夜景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解析:颔联,写龙熟睡,云归岫,乌鹊择枝,啼号林中,以喻君亡臣隐,誓不仕于异朝之节义。【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2)诗题为“夜坐有感”,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首联借夜坐高楼所见清冷幽静的夜空景象,抒发了隐居出世者的孤寂凄凉感受。颔联借高楼周围夜景,抒发了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感受。颈联,写书不能读、剑不能舞,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尾联,借目断征鸿,抒发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借深夜吹箫,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之情。解析:结合诗歌注解,抓住主要意象,进行分析。【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鉴赏】这首诗的音调是低沉婉转的,诗中大量采用比兴手法,以表现深沉的故国之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夜深人静,银河横空,报时的玉漏发出低沉的声音。我伫立高楼上,风露润湿了我的衣襟。大宋江山早已沦入敌手,多少遗民像云归深山,隐姓埋名。我的泪水已洒尽,只能以枯干的眼,空对满林月明。闭门读书的生涯变成了前世的梦,深锁匣中的孤剑正象征着我少年时的壮心。倚着栏杆的一角,遥望征鸿逐渐飞尽,只有吹幽怨的排箫来打发这长夜沉沉。写龙熟睡,云归岫,乌鹊择枝,啼号林中,以喻君亡臣隐,誓不仕于异朝之节义。写读书为学乃前身之梦,写剑睡匣中但壮心不死,以抒自己的激愤之情,但这一切都与夜色联系在一起。作者独坐于茫茫长夜,浮想连翩,沉郁深远之感受浑化于一片幽暗、孤寂的气氛之中,联系当时形势,是不难理解的。诗风沉郁,颇得老杜之神。【语文卷xx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xx01)word版】K0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卜算子石孝友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l)本词五用“难”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别也应难见也难”中两个“难”字的意蕴。(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答案和解析】答案:(1)“别也应难”是因两情之难舍难分,“难”字含难过、难受、难耐之意。(2分)“见也难”则因人事变迁、时空阻隔,欲见而不得,“难”字含艰难、不容易意。(2分)解析:解答这类题:解释“难”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本词在艺术上富于创新,其构思、结构、语言皆可称道。请结合全词就其中任一方面加以分析。(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构思:本词构思新颖巧妙。一般离别之作,皆描写离别场景、刻画人物形象以烘托、渲染离情。此词却另辟蹊径,由始至终八句完全抒情,无一景语。不着形迹,而依依别情却表现得尤为突出深刻。结构:上下片句拍匀称一致,全词结构具有对应整齐之美。但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则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词终于高潮,却又在整齐对应中显出变化灵活之妙。语言:此词语言纯然口语,明白如话,读起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尤其词中四用“如何”,五用“难”字,八用“也”字,兼以“分付”结尾,使得极平常的字展现出极大的艺术魅力。将情人临别伤心惶惑无可奈何万般难堪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析:这道题考查范围宽泛,从构思、结构、语言三方面去谈都可以,需要任选一面,结合诗句去分析即可。【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需要考生掌握鉴赏诗歌构思、结构、语言方面常用的术语,以便运用时能对答如流。【诗词鉴赏】“见也如何暮。”起句即叹相见恨晚。“也”字,如闻叹惋之声。相见为何太晚呵!主人公是个中人,见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叹,此正无理而妙。从此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恨,已足见其情意之重,相爱之挚矣。但亦见得其心情之枨触。此为何故?“别也如何遽。”又是一声长叹:相别又为何太匆忙呵!原来,主人公眼下正当离别。此句中如何,亦作为何解。叹恨为何仓促相别,则两人忘形尔汝,竟不觉光阴荏苒,转眼就要相别之情景,可不言而喻。上句是言过去,此句正言现在。“别也应难见也难”,则是把过去之相见、现在之相别一笔挽合,并且暗示着将来难以重逢。相见则喜,相别则悲,其情本异。相见时难,相别亦难,此情则又相同。两用难字,挽合甚好,语意精辟。不过,相别之难,只缘两情之难舍难分,相见之难,则为的是人事错迕之不利。两用难字,意蕴不同,耐人寻味。见也难之见字,一语双关,亦须体味。见,既指初见,也指重见,观上下文可知。初见诚为不易“见也如何暮”。重见更为艰难“后会无凭据”。后会无凭,关合起句“见也如何暮”,及上句“见也难”之语,可知此一爱情实有其终难如愿以偿的一番苦衷隐痛。主人公情好如此,而终难如愿以偿,其原因不在主观而在客观方面,也可想而知。事实上,虽说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可是毕竟是此事古难全呵。上片叹恨相见何晚,是言过去,又叹相别何遽,是言现在,再叹后会无凭,则是言将来。在此一片叹惋声中,已道尽此一爱情过去现在未来之全部矣。且看词人他下片如何写。“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写行人临去时心下犹豫。行人去也,可是又怎样去得了、舍得走呵!可是要“住”,即留下不去呢,情势所迫,又怎么能够?正是“住也应难去也难”。此句与上片同位句句法相同,亦是挽合之笔。句中两用难字,意蕴相同。而“别也应难见也难”之两用难字,则所指不同。此皆须细心体味。写临别之情,此已至其极。然而,结句仍写此情,加倍写之,笔力始终不懈。“此际难分付。”此际正谓当下临别之际。分付训发落,宋人口语。难分付,犹言不好办。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临别之际最伤心。此时此刻,唯有徒唤奈何而已。词情在高潮,戛然而止,余音却在绕梁,三日不绝!【语文卷xx湖北省荆门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xx01)】K0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清李昌垣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1)上阕最后一句“花满溪南处士家”,似乎与前三句所写的景象不协调,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前三句用欲堕的晚霞、归栖的大雁、迷蒙的秋雨描绘了一幅肃杀的晚秋图(2分);“花满溪南处士家”之景则温馨宜人,与前三句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显出在一片萧瑟中诗人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2分)。解析:这道题实际是考查表现手法的,需要考生理解这首诗的大概内容,把握中心,然后再去分析写作用意。【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情感:表达了诗人孤身漂泊在外、西风染白双鬓的伤感、孤独、无聊的情感。(2分,答到“漂泊在外”之意的1分,答到“伤感”“孤独”“无聊”三词中的一个1分。)表现: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情感。“换”字,说明头发不是逐渐变白的,而是“换”一下就行了,用夸张手法写头发变白之快,写出年华易逝的伤感(1分,答到“头发变白”之意即可);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情感,用“东篱”“暮鸦”写出了醉酒遣愁、百无聊赖地去数乌鸦的情景,这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聊。(1分)解析:抓住“鬓”“独醉”“暮鸦”这几个词去理解这两句诗,结合手法,体会情感。【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鉴赏】农历九月九日重阳历来是登高临眺,怀念亲人的日子,不同的诗人自然还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李昌坦这首登临之作,更是借景抒发了自己飘泊天涯、慨叹年华虚度、事业无成、企望过安定恬淡生活的情感。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苏东坡曾称赞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缘由是王维诗歌在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无限寥廓的景象。如将“诗中有画”来评价本词上片开首两句,也大致不差。这丙 描绘也一贴画具有视角广、景深长、富有立体感、色彩对比鲜明,充满萧瑟气氛的深秋旷野图,给人以开阔深邃的感受。登高远眺,但见晚霞映衬之下,十里平芜一览无奈,此时秋天南归的群雁正振翅归栖在远处的汀洲之上。罚款 人通过“晚霞”“归雁”点明时间正值萧杀的深秋。正当诗人纵目远眺之时,一阵秋雨肃爽的晚秋图,顷刻变成迷蒙昏暗浑沌一片。然而,经过雨水滋润,溪水南岸处士家的辽东中,却一扫萧瑟气氛,花朵摇曳,充满生机。这两句对仗工整,对照鲜明。中国诗歌自诗经起,抒发伤感情结都十分注意环境的烘托,尤其喜欢选择黄昏、深秋、雨天来作背景。这首词作的上片,很自然地揉进了这些环境因素,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花满溪南处士家”之景,在一片萧瑟中,特别显眼,甚至与前三句有些不协调。然而它却透露了诗人对宁静、温馨生活的向往。下片起首三句转而抒情,目睹萧瑟的秋景,伤感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回首往事,事业无成,年华流逝,为求稻粱谋,四处飘泊,乃至连梦魂也随之浪迹天涯,寻找不着故乡了。一个“任”字,把诗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境况表露无遗。末二句一实一虚,进一步叙写了自己飘泊天涯,年复一年,西风染白了双鬓;心灵的愁苦无处诉说,只有独自在醉梦中寻求一点慰藉;傍晚时分便倚傍东篱,数点着归巢栖宿的乌鸦。“数暮鸦”这一细节,既刻画了醉态,也表露了心态,无知鸟儿尚有巢可归,可有知的人呢?结末二句所描绘的不堪景象,实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流露。“江洲”是借用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句,既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又有“天涯沦落人”之意,“东篱”用晋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句。“数暮鸦”则用南宋词人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词句“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看来,诗人是把自己的遭遇、性格,跟这些前辈诗人相比拟的。这首词表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造诣。抒情写景自然而不做作,写景中感情自然流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用典妥切自然而不晦涩,起到了表现深层内涵的作用。【语文卷xx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xx01)word版】K0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清】纳兰性德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圝月。 【注】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团圝(lun)月:圆月。(1)词的上片的前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赏析作品形象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词的上片的前三句描写了整日狂风呼啸、木叶脱光、天山耸立、白雪皑皑的边塞之景。(2分)其作用:渲染一种苍凉的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2分)解析:前三句涉及的意象有“惊风”“雪”,它们的修饰词语是“尽日”“一丈”,结合语境,展开想象,描绘画面。【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1)抓住诗歌意象,结合诗歌意境,描绘画面。(2)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 间接抒情(或借想象情景抒情):运用假设情景类比(或比较、对比、叙议抒情等),行人的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萎。借用朱颜无法常在,来表达自己的羁旅愁苦无法消除之意;(2分)反客为主(或主客移位、运用想象、移情于彼等)手法,设想闺中人望月思念自己,表达自己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首诗前三句讲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谢。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说明羁旅之愁无法消除。这是间接抒情。【思路点拨】掌握抒情的分类,并了解它们各自特点和作用,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上片前三句描写边塞之景,这里整日狂风呼啸,木叶尽脱,极目望去,天山山势高峻,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上片后两句讲作者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都过了远在极边之地的丁零部落,离愁渐浓。下片前三句讲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谢。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说明羁旅之愁无法消除。最后三句为设想之语,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而此时闺中的人正孤独地对着明月,怀念着“我”这远在天山的人。全词描写了一幅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景象。【语文卷xx浙江省嘉兴一中等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xx12)】K0(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4题。(9分)海 棠郑 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注释】莫愁: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22.诗人捕捉海棠“_”、“_”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2分)【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事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2分)新著雨、欲开时(每空1分) 解析:抓住题干的提示“秾丽”“娇娆”。【思路点拨】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其答题的主要步骤是: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第三步: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此步骤视具体情况而定)。23.第三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海棠之美?请简要分析。(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4分)侧面烘托的手法。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点出手法2分,分析各1分) 解析:先看第三联,判断表现手法“侧面烘托”,再分析语句抓住关键词“懒”“迟”,最后说说表达效果即可。【思路点拨】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你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你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你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这里,有几点须注意:一要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二要把握关系,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3分)这首诗既赞赏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解析: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看不足”“羡”表现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与赞美。【思路点拨】如何快速、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一步,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第二步,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第三步,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