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1第一章经济学导言.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1379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1第一章经济学导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经济学1第一章经济学导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经济学1第一章经济学导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讲人 朱秀君,经 济 学,第一章 导 言,一、经济学的对象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象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本章学习目标,本章说明经济组织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给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 1、理解经济学是什么(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 来阐述社会面临的选择 3、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4、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 经济学的对象,(一)经济学的对象 (二)微观经济学的对象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一)经济学的对象,生产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终点;生产是消费的手段,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者与消费者都需要资源。 资源特性:稀缺性、用途的可选择性 1.资源稀缺性scarcity 资源:自由物品、经济物品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商品、劳务),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 马斯洛将人的欲望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当一种欲望和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和更高的欲望和需要。所以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人类需求的特性:多样性和无限性,2、资源用途的多样性和资源配置,经济领域内的基本事实:资源是稀缺的,而需要是无限的。在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手段之间形成了矛盾。这就产生了经济问题: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 资源用途的多样性。不同的用途对人类的需要来说,有轻重缓急之分 资源配置是指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争取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在众多资源配置方案中选择其中最佳方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也就是关于选择的科学。,#关于选择:,(一)技术层面的选择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二)利益层面的选择 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用什么方式分配到社会成员中按需分配、按劳分配 (三)制度层面的选择 谁来决策(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谁来选择决策者,#关于机会成本,任何选择都必须付出代价 机会成本:一定量经济资源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因此而放弃的将它用于另外用途可能带来的最大的收益。 机会成本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由于某一时期内的资源是一个定量,所以一旦选择将其用于某种特定用途,就必须放弃其他的用途.,用途A、B、C,产生收益分别为5元、6元、7元;那么选A或B用途的机会成本是7元,选C的机会成本则是6元。,#关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这个概念的意义: 可以对特定数量资源的不同用途可能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以便在使用这一资源时达到最大可能的收益。 注意:它不是实际的已发生的成本,而是 一种观点上的成本,关注未来,#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充分地和有效 地利用各种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按不同 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 PPC曲线/生产转换曲线 (production-possibility Curve),PPC曲线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在PPC线上,资源配置问题表现为选择哪一点; 从经济发展过程看,如何使PPC曲线外移。,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动态效率,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界,Y,X,PPC线,D,C,0,一个社会无法拥有他想要 拥有的一切东西,这要受 到资源及可利用的技术的 制约。当社会生产处在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时,表示 社会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充 分就业状态,当处在生产可 能性边界以内时,表示社会 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 闲置资源,也就是存在失业.,E,F,B,A,边际转换率 (MRT:marginal rate of transfer):既定资源下,为了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就比减少另一产品的产量。减少的另一种产品量(Y)与增加的某种产品量(X)之比称为MRT。 MRTXY =,边际转换率具有递增的性质,Y,X,一般为负数,其绝对值表示机会成本,为什么递增、PPC为什么凹向原点?,是由于存在资源的适用性或者说不同类 型资源组合的合理性的问题,3、资源利用,除了相对稀缺经济资源如何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的问题,也即是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外,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这是经常存在的状态哦)。这就是说: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烂尾楼现象、结构性失业)。,这就给经济学提出另一个问题,经济学必须要进一步研究,造成这种资源闲置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来改进这种状况,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要研究稀缺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资源利用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使各种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产量达到最大。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充分就业”问题; 第二,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这也就是经济中为什么会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和资本财货,即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由稀缺性问题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甚大。这样,解决经济问题就必然涉及到货币购买力的问题。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可见,稀缺性不仅引起了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引起了资源利用问题。正因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也许更恰当一些。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关于理性人(经济人)的假设,每个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rational),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其含义包括两层意思:(1)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2)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总是想办法去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广义而言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他同在给定条件或约束下最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相关。具体地讲,理性大致有以下三项内容:(1)存在一组可供选择的备选或替代方案;(2)每一种方案均对应着某种特定的预期净收益或满足程度或目标实现程度; (3)人们总是选择那个能够带来最大预期净收益的方案。 (西蒙,1964),#关于理性人的假设,这一假设的意义在于:使经济学家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能做出合乎逻辑的分析和预测。,#关于资源配置、利用和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略)。而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这还涉及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问题。 经济体制:指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大体有四种类型: (1)自给自足的经济 (2)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即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计划来实现,处于统治集团最高层的那些人逐级向下发布经济指令。,(3)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 (4)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既有市场成分又有指令成分。,#关于市场及价格机制,一个市场同时包含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一组当事人为了出让或取得商品互相发生 关系。 (2)当事人的行为是自愿的。超经济的强制,如赋税,就不是一种市场行为。 (3)当事人通过价格和一定数量的商品发生联系。通过指令发生联系就不是一种市场行为。 (4)在出让商品者之间和取得商品者之间存在竞争。如商品配给就不是市场行为。,#关于市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家庭,厂商,货币,商品,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关于市场和价格,市场经济是一种分散决策体制。其中资源配置的调节者是市场,即价格。价格的变动调节着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是价格机制或价格体系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 价格取决于什么?,供给和需求。 供给来自于厂商。需求产生于消费者。,(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简言之:微经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2.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以如下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第一,市场出清。,即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的理性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3.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厂商均衡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 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4、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与宏观经济学相对应的。同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是以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和政府应该和可以调节经济为假设条件的。宏观经济学是在此假设条件下,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其中心是国民收入的决定的分析研究,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称为宏观经济学。,(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这就是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整体与整体由以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2.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3.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边际分析 (三)均衡分析 (四)经济模型,(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经济运行过程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它通过研究要回答“it is”.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it should be”.,(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 怎样对待“价值判断” 2.“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 3.具有客观性和没有客观性 实证(positive)还是规范(normative)?,实证经济学分析与规范经济学分析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怎样对待“价值判断”?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实证经济学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分析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因此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经济学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处于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微观经济学中既有实证分析,也有规范分析,但主要是采用实证分析为技术手段。实证方法是微观经济分析中的最基本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举例,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内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高,若计算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差距可能高达六倍,为全球最高。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查报告显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享有公费医疗,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 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教育经费的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就非常少,农民还要自己出钱集资办学校。 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这些对于农民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计算进去,估计城乡收入的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调查报告就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建议,指出必须形成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使农民有更多的的机会进城,享有平等就业和公平的收入待遇。 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把所有农户的所有税费全部减免,他们的人均收入会增加百分之五点四,也就是说他们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会缩小十三个百分点。报告还建议由中央财政负担农村育和医疗,通过建立社会保障系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二)边际分析,所谓边际(marginal)分析有两层含义: 一是增量的意思, 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也可负。 因此边际概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 边际分析是揭示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变动关系,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客观数量关系,有助于人们认识各种数量关系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边际产量(时间单位小时),(三)均衡分析,均衡是从物理学中引进的概念。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这种均衡与一条直线所系的一块石子或一个盆中彼此相依的许多小球所保持的机械均衡大体上一致。均衡一旦形成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 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则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比较周到和全面的分析方法,但由于一般均衡分析涉及到对全部产品和要素同时达到市场均衡状态的分析,所以更为复杂。,(四)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就叫作经济模型。 (收入=f(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形势,) 由于任何经济现象,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变化多端,如果在研究中把所有的变量都考虑进去,就会使得实际研究成为不可能。 所以任何理论结构或模型,必须运用分析假设和科学的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或变量,把可以计量的复杂现象简化和抽象为为数不多的主要变量,然后按照一定函数关系把这些变量编成单一方程或联立方程组,构成模型。,三、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1、对任何观察到的现象你都可以问一个或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蜜饯抽查的合格率每次都那么低?为什么读完高中就直接上大学?为什么劣质奶粉问题要到已有婴儿 死亡了有关部门才出面管理?,2、当做一件事的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你才会去做。 效率原则,在乎价格,3、避免可能的陷阱:忽略机会成本、不忽略沉没 成本,4、对问题的看法与结论会存在分歧,效率 帕累托效率,沉没成本,#一些补充,(一)什么是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对不同现象之间如何相关联的一种 描述(通常需要简单化的假设),它帮助我们 理解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比如:教育对 一个人收入的影响),而经济模型就是对经济 理论的公式化表达。,(二)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步骤(用经济学理 论来阐述经济问题):,1、资源稀缺使选择成为必要 2、了解人们面临的选择和限制条件 3、假设人们是理性的,总是作出最优的选择 4、求最优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