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2834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第I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由此可见,唐朝科举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 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结合史实可知科举制是需要通过层层考试授予不同官职,不能直接报考,故A项错误;从“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就不得申送还会被停职,可知科举制重视对品德的考查,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隋唐时期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C项错误;“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可知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的,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1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答案】A【解析】考查古代的文学。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所以应选A。15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A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C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 “康党”在戊戌变法之后是主张变法和改革的代言词,李鸿章认为应该主张进行较之前不同的改革才能富国强兵,所以李鸿章主张改革会被认为是“康党”。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中体西用”。所以应选A。16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新军攻占武昌” 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故B、C项错误,两次革命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所以应选D。17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AB段 BDE段 CCD段 DBC段【答案】B【解析】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所学,DE段明显错误,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1949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允许私营工商业业的发展,因此不是一直呈下降的趋势。故应选B。18“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材料中的“这”是指A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B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答案】C【解析】考查统一战线。依据材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可知,应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人民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了大团结。故应选C,其他与题意不符。19下面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A1921年和1924年 B1924年和1927年C1927年和1928年 D1928年和1937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可以看出,a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党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在b年6月又得到较大发展,党员成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以工人占主导发展到以农民占主导。联系各选项,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a年指1927年,b年指1928年,1927年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减少,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革命队伍的壮大,1928年党员人数又大幅增加,而且农民占多数,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应选C。20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A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D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答案】D【解析】考查对1787年宪法的认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所以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是国家宪法和联邦宪法的结合”,故A项正确。21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答案】A【解析】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以蒸汽机改良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不仅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无产阶级形成,而且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从材料中“火车”“衰落”“联合”“缩小”等信息可知,这些都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概括不全面,D项与材料无关,都应排除。故应选A。22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内容不谋而合A实行救济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以工代赈 D保护劳工权利【答案】C【解析】从材料“是时范文正(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可以看出, 范仲淹采取的救灾措施是直接的救济; 从材料“饥岁工价至贱, 可以大兴土木之役”可以看出救灾措施是以工代赈。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均未体现。23“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交战略【答案】B【解析】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B项正确;A项主要针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C项出现于80年代,强调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C项错误。D项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背景下提出的外交战略构想,与材料背景不符合,故D项错误。第卷 (必做46分+选做10分,共56分)二非选择题(38题、39题为必做题,45题为选做题)【必做部分】38(24分)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材料三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4分)(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8分)(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分)(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答案】【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及材料“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归纳总结。第(2)问,回答时主要结合所学及材料“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归纳“特点”。联系所学,从经济、思想、社会风俗、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解答。第(3)问,结合材料“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归纳教育观。联系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及社会变化归纳“影响”。结召开及会议的内容作答。第(4)问,依据材料“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归纳方法:历史的方法、辩证地评价。结合近代社会发展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39(22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中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 从1763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五百年里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这一时期“成为全球主人”的表现是什么?并分别概括其原因。(12分)(3)材料三中体现了罗荣渠怎样的史观?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观点?(4分)【答案】【解析】第(1)问,首先注意时间“1300至1800年”,联系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分析解答,同时注意结合材料“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中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第(2)问,结合材料“欧洲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总结。第(3)问结召开及会议的内容作答。第(4)问,依据材料“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归纳史观:全球史观。结合所学分析理解。【选做部分】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请回答:(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则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7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观点的合理性。(3分)【答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可知,此作者持反对态度;依据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可以判断出作者持赞成态度。第(2)问,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性质、措施尤其是汉化措施,分析认识张之洞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