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七月的天山》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80178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七月的天山》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七月的天山》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2、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分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设计:温馨提示:备课力求做到精炼课中提问,精巧过渡导语(包括激趣导入、课堂小结和各环节的过渡语言),精心设计习题(包括课中练习和课后作业)。研备、补备或设计意图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教师板书课题,解题、了解作者,交流课前学生查阅的关于天山的资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2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 (1)七月的天山是什么样的?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学生根据以上问题深入读书,勾画、批注,做好记录。 2、小组合作,交流观点,确定问题答案。 期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对重点问题,典型学生指导点拨。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交流预设:(1)天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的、美丽的(2)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3)交流第三段:这一段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例如,用衬托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蓝天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以溪流、鱼儿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这样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总结学习方法:作者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自学课文时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天山景物的特点。(4)交流四五段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盛;“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文中几个比喻句:像织锦、彩霞、长虹,无不描绘出天山花朵的艳丽,“赛过八寸的玛瑙盘”显示花之大,“人浮在花海上”显示花之多。作业布置:1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