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54770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发射、运行的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介绍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对天体运动轨迹的描绘展示了物理图像的形式美二、学法引导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转原理及规律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卫星运行的速度、周期、加速度2难点卫星运动的速度和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3疑点同步通讯卫星为什么要定点在赤道正上方的确定轨道上?如何发射同步卫星?4解决办法理解万有引力是人造卫星做圆周运行的向心力,从而求得卫星的运动速度,周期,加速度就是由它离地心距离r惟一因素决定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同步卫星模型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讲解、分析、介绍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及相关的航天知识2学生通过讨论,阅读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通过例题的分析巩固知识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的完成过程1卫星运动的速度,周期,加速度卫星脱离助推火箭后,获得了一定的速度v,设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运行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G等式两边都有m,可以约去,说明卫星的速度与其质量无关,我们得到: (1)由r得:T (2)由Gma得:aG (3)从公式(1)、(2)、(3)式中可以看出,地球卫星的运动情况(速度、周期、加速度)是由r惟一决定的轨道半径越大,卫星运行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加速度越小;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度越大,周期越小,加速度越大当卫星运动的半径等于地球半径为R时,卫星运动速度,周期和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7.9ms,T5100s,a9.8m所以所有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v7.9ms,运行周期T5100s,运行的加速度a9.8m2同步通讯卫星同步通讯卫星从地面上看,它总是某地的正上方,因而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且它的轨道必然要和赤道平面处在同一个平面内(让学生讨论同步卫星为什么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并计算出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同步卫星一般用于通讯,我们平时看电视,实况转播等就是通过卫星实现的,我国已成功地发射了多颗同步卫星,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3卫星的发射速度最早研究人造卫星问题的是牛顿,他设想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地面某处平抛一个物体,物体将沿一条抛物线落回地面,物体初速度越大,飞行距离越远考虑到地球是圆形的,如果初速度很大,抛出的物体总也落不到地面就成了人造地球卫星了从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要想使物体成为地球的卫星,物体需要一个最小的发射速度,物体以这个速度发射时,能够刚好贴着地面绕地球飞行,此时万有引力Fmg,提供了卫星运动的向心力,即:mgm我们可以求出这个最小速度v7.9ms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一个物体,使其成为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若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一个物体,物体将贴着地球表面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将在椭圆轨道上离心运动若物体发射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1.2kms时,物体将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11.2kms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如果物体的发射速度再大,达到或超过16.7kms时,物体将能够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外16.7kms称为第三宇宙速度(三)总结、扩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卫星发射和运行的一些情况知道了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最后我们还了解了通讯卫星的有关情况八、布置作业1(2)2(4)3(7)九、板书设计1卫星运行的速度、周期、加速度vTaG2卫星的发射(1)第一宇宙速度mgmv7.9kms(2)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3)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3同步卫星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近代经典物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史上普遍认为,这一成果应该归功于伟大的牛顿但是,其他杰出的科学家如胡克、哈雷等在这一方面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与牛顿相比,他们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最终与跨时代的科学发现失之交臂早在1661年,罗伯特胡克就已觉察到引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有同样的本质1662年和1666年,他曾在山顶上和矿井下用测定摆的周期的方法做实验,企图找出物体的重量随离地心距离而变化的关系,但没有得出结果,在1674年的一次演讲“证明地球周年运动的尝试”中,他提出要在一致的力学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宇宙学说,为此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第一,据我们在地球上的观察可知,一切天体都具有倾向其中心的吸引力,它不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并且还吸引其作用范围内的其他天体因此,不仅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发生影响,而且地球对太阳和月亮同样也有影响,连水星、金星、火星和木星对地球的运动都有影响第二,凡是正在作简单直线运动的任何天体,在没有受到其他作用力使其沿着椭圆轨道、圆周或复杂的曲线运动之前,它将继续保持直线运动不变第三,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体,越靠近吸引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至于此力在什么程度上依赖于距离的问题,在实验中我还未解决一旦知道了这一关系,天文学家就很容易解决天体运动的规律了”胡克首先使用了“万有引力”这个词他在这里提出的这三条假设,实际上已包含了有关万有引力的一切问题,所缺乏的只是定量的表述和论证但是,胡克缺乏深厚的数学基础和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他错误的认为,目前需要的是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而没有想到精确的测量结果已经包含在了开普勒的实验记录中1680年1月6日,胡克在给牛顿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引力反比于距离的平方的猜测,并问道,如果是这样,行星的轨道将是什么形状1684年,在胡克和爱德蒙哈雷、克里斯多夫伦恩等人的一次聚会中,又提出了推动这一研究的问题伦恩提出了一笔奖金,条件是要在两个月内完成这样的证明:从平方反比关系得到椭圆轨道的结果胡克声言他已完成了这一证明,但他要等待别人的努力都失败后才肯把自己的证明公布出来哈雷经过反复思考,最后于1684年8月专程到剑桥大学向当时已有些名望的牛顿求教牛顿说他早已完成了这一证明,但当时没有找到这份手稿;在1684年底牛顿将重新作出的证明寄给了哈雷在哈雷的热情劝告和资助下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从原理中可以看出,牛顿首先是从猜测和直觉开始他关于引力的思考的他看到,在地面上很高的地方,重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弱,那么它是否也可以到达月球呢?如果月球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就可能是这个原因使它保持着球绕地球的轨道运动牛顿指出,月球可以由于重力或者其他力的作用,使它偏离直线运动而偏向地球,形成绕转运动,“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力的作用,月球就不能保持在它的轨道上运行”但是,迫使月球作轨道运动的向心力与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到底是否有同一本质呢?在原理中,牛顿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设想有一个小月球很靠近地球,以至几乎触及到地球上最高的山顶那么使它保持轨道运动的向心力当然就等于它在山处所受的重力这时如果小月球突然失去了运动,它就如同山处的物体一样以相同的速度下落如果它所受的向心力并不是重力,那么它就将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以更大的速度下落,这是于我们的经验不符合的可见重物的重力和月球的向心力,必然是出于同一个原因因此使月球保持在它轨道的力就是我们通常为重力的那个力进一步深入,牛顿根据惠更斯的向心力公式和开普勒的三个定律推导了平方反比关系牛顿还反过来证明了,如果物体所受的力指向一点而且遵从平方反比关系,则物体的轨道是圆锥曲线椭圆,抛物线或双曲线,这就推广了开普勒的结论在原理中牛顿同磁力作用相类比,得出这些指向物体的力应与这些物体的性质和量有关,从而把质量引进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他在月球方面得到的结果推广到行星的运动上去,并进一步得出所有物体之间万有引力都在起作用的结论这个引力同相互吸引的物体质量成正比,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牛顿根据这个定律建立了天体力学的严密的数学理论,从而把天体的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出的力学原理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飞跃十一、随堂练习1(5)2(6)3设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离地面越高,则卫星 ( )A速度越大 B角速度越小C向心加速度越大 D周期越长4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里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 B宇航员受平衡力作用C重力正好提供向心力 D宇航员不受任何力作用5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它的质量为m,若增为2m,同步轨道半径将变为原来的2倍B它的运动速度应为第一宇宙速度C它可以通过北京的正上方D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是惟一的赤道上方一定高度处6一对双星,是由相距L、质量分别为和的两颗星体构成,两星间引力很大但又未吸引到一起,是因为它们以连线上某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的结果,如图63所示,试求它们各自运转半径和角速度各是多少?图63答案:1答:只有一定时,r增大到2倍,v才增大到2倍,实际上,随着r的增大,在减小,而不能保持一定因而速度不是与r成正比,而由v可知,轨道半径增大时,线速度减小2后一位同学说的对,前一位同学说的不对,由公式Fm可知,只有v一定时,r增大到2倍,F才减小为,实际上,在人造卫星的运行问题中,r增大时,v是减小的,因而不能断定F与r成反比3BD 4AC 5D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