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11658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标准根据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xx)等有关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达到如下标准。一、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12分)(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3分)(二)确定单位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3分)(三)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例会不应少于一次,并且要有记录。(2分)(四)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2分)(五)积极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2分)二、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0分)(一)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要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8分)(二)电气、可燃物和火源管理。电气线路和设备安装、维修应由具有电工资格的专业人员负责,电、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公共娱乐场所和宾馆饭店应安装电气火灾预警系统;集体宿舍应设置用电超载保护装置。人员密集场所每年应对电气线路和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并有详细记录。严禁私拉乱接电气设备;不得随意使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电热器具、高热灯具;严格动火审批制度,落实现场监护人和防范措施;不得大量储存液化石油气或氧气等易燃易爆品,应独立放置易燃易爆品。(8分)(三)人员密集场所要建立消防档案,并确定专人负责记录和保管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内容完整,保管妥当,方便查阅。消防档案中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重要的技术资料、图纸、审核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书等应永久保存。(4分)三、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29分)(一)人员密集场所应依据国家相关消防技术规范及地方消防强制性技术标准设置消防设施。(4分)(二)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范、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占用疏散通道或者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上设置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得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期间封闭安全出口,不得遮挡安全疏散指示标志。(4分)(三)明确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分)(四)楼梯间常闭门的管理应落实到位。(2分)(五)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合格产品并应保持数量足、完备、有效,并且不应被阻挡。(3分)(六)人员密集场所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2分)(七)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2分)(八)不准擅自关闭、停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相应的消防联动设备。(2分)(九)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泵的控制控制柜应处于自动控制位置。(2分)(十)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不应埋压、圈占或遮挡。(2分)(十一)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设置位置应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不能埋压、遮挡灭火器材。并指定专人维护管理,保证消防设施、器材的正常、有效使用。(2分)(十二)消防控制室每班值班人员不应少于2人,必须持证上岗;值班人员要熟知熟记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内容,并对消防中控室的设备能够熟练应用、正确操作。消防控制室应有设备运行等情况记录。除值班用品、火情处置用品外,消防控制室不能堆放其他物品。(2分)四、认真开展防火检查和巡查(8分)(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工作,制定检查计划。(3分)(二)应按有关内容与要求开展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以及夜间防火巡查,营业期间防火巡查每两小时至少一次,防火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并应正确填写巡查和检查记录。(3分)(三)巡查、检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理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及时报告。(2分)五、火灾隐患的整改(12分)(一)人员密集场所对防火巡查、防火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织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4分)(二)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并整改。(4分)(三)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4分)六、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10分)(一)人员密集场所应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工作,记录完整。(2分)(二)每年对员工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消防安全操作规程、防火措施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和操作程序,消防器材摆放位置及医院安全出口的位置,做到会报警,会逃生,会扑救初期火灾。消防安全培训应有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签字等。(2分)(三)新员工必须经消防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2分)(四)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消防设施的工程维修人员等特殊岗位人员应积极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2分)(五)人员密集场所内应在入口、走道、重点部位及其他显眼位置粘贴消防宣传画。(2分)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与演练(5分)(一)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定期演练制度。(2分)(二)灭火预案应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内容科学合理。(1分)(三)定期开展演练,应急组织机构应熟悉预案内容。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2分)八、火灾事故处置和消防工作奖惩(4分)(一)火灾发生后应积极主动保护火灾现场,协助火灾调查。(1分)(二)火灾后应研究制定改进对策及措施,并教育全体员工。(1分)(三)人员密集场所应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对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分)九、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不达标(一)未确定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的;(二)未依法办理消防审核、验收及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手续或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三)场所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3人以上);(四)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危险部位未立即停止使用的;(五)发生死人或损失1000万元以上火灾的。第 7 页 共 9 页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方法1、全面掌握本单位火源使用情况及其动火部位。2、本单位动火作业是否经过审批同意,动火现场是否将可燃杂物进行清理,有无安全防范措施并配备灭火器材。3、电气焊工是否持证上岗。4、在禁止吸烟和禁火区域是否有违法吸烟动火现象。(二)人员密集场所电源检查方法1、检查单位消防主备电源是否符合要求。2、本单位用电是否存在超负荷用电现象及私接情况。3、拉接临时电源是否经过审批和符合操作规程。4、是否有使用60w以上白炽灯照明或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现象。5、配电室内和配电箱下方是否堆放可燃杂物。(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器材及自动消防设施检查方法1、消防器材是否有占用、挪用、丢失、损坏和部件缺失现象。2、自动报警系统探头和灭火系统的喷头是否有遮挡损坏现象。3、自动报警系统显示是否有隔离和屏蔽现象。4、灭火系统管网内压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防排烟系统阀口是否处于关闭待机状态。6、防火卷帘是否能正常落下。7、消防联动功能是否能实现。8、自动消防设施的主电源、备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四)人员密集场所油气使用检查方法1、本单位所使用燃油是否从正常渠道采购并保证质量。2、是否有违规使用液化石油气现象。3、使用燃气的部位是否安装燃气报警器。4、本单位存放的燃油是否设置在独立的防火隔间内。(五)人员密集场所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检查方法1、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设备设施操作人员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并按照操作规程作业。2、对员工进行询问是否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掌握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3、发生火灾时员工是否能按照本单位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履行相关消防职责。(六)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设施检查方法1、检查疏散楼梯、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有无上锁、封堵或关闭,营业期间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2、疏散走道有无影响疏散的阶梯、门槛、管道等突出物3、。疏散走道的装修是否采用不燃材料。4、走道、楼梯是否设置有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5、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是否有各层的疏散通道示意图。6、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标志设置位置是否明显易见、符合规定,指示方向是否正确。灯管、灯泡是否良好;关闭电源后能否自动切换;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