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77873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10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提升突破,考 情 透 视,主 干 整 合,体系构建,名师点拨 1.常考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真理 认识的过程,2.偶考点: 哲学的基本派别 物质及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核 心 突 破,1.(2017全国卷)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核心考点一 辩证唯物论,B,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B C D 【解析】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符合题意。“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符合题意。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客观实际作为实践的出发点,说法错误。正确的认识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说法错误。,2(2016全国卷)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B C D,B,【解析】 毛泽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灵活调动军队,做到了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战争规律,入选。把认识作为行动的出发点,说法错误,故排除;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的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不选。,3(2016全国卷)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B C D,C,【解析】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意识,更不会有意识的任何内容,符合题意;中国旧体诗内容之所以变化,是因为现实生活发生了变化,这说明社会实践的变化是意识内容变化的根源,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变化,观点错误;意识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能动的、有目的的,意识内容是客观的,但和反映对象并不完全一样,观点错误。,考场陷阱 1.(2017江苏卷,25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纠正】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 2(2016全国卷,13)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纠正】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很重要但并非起决定性作用。 3(2016课标卷,23)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纠正】 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才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4(2014新课标卷,20)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纠正】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因此不能说总是融合的。,1.物质世界的运动属性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a.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b.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命题猜想 从考查的内容上看,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2018年高考,可能以漫画、名人名言、哲理典故为命题载体,或以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背景命题。,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星座将成为北极星。以上材料说明( ) A北极星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B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C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预测题型 选择题),C,【解析】 北极星不是人们实践的产物,A项不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项不选;材料表明北极星一直是变化的,这说明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C项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二十四节气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几千年,但随着物候的变化,人们在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比如40年前,东北地区有句农业谚语叫做“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而到现在则变成了“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种变化表明( ) 意识活动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趋利避害 物候的变化决定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必须发展 客观与主观必须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B C D,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预测题型 选择题),B,【解析】 随着物候的变化,人们赋予二十四节气新的内涵,说明意识活动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意识的自觉选择性会影响人们趋利避害,但不会“决定”,不选;材料表明,物候的变化使原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内涵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和发展,正确;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选。,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预测题型 非选择题),【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然后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说明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最后可以从规律的属性的角度说明其符合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 (1)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答题模16,(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1.(2017全国卷)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核心考点二 认识论,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B C D 【解析】 测产验收中,攻关品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宣告失败,既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说明正确认识的获得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符合题意;真理性认识的获得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说法错误。,2(2017全国卷)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B C D,B,【解析】 “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人类的认识水平、社会历史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主客观条件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正确;观点认为人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人的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并非是封闭式的循环运动,错误;正确说明了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当选。,考场陷阱 1.(2017全国卷,21)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纠正】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用直接经验检验间接经验。 2(2017全国卷,21)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纠正】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3(2017全国卷,23)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纠正】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2016课标卷,20)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纠正】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实践及其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命题猜想 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是高频考点。2018年高考可能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等情境,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为载体,考查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临床医学证明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我国科学家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是干细胞来源,体外制备最接近临床应用的生物科技成果,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国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的研发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这说明(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预测题型 选择题),A,人们对干细胞的探索研究决定着实践的升华 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干细胞制备技术是否正确的标准 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 A B C D 【解析】 实践决定着人们对干细胞的探索研究,错误;临床医学的需要推动了人们对于“人工血液”的研究,这说明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检验干细胞制备技术是否正确,不选;人们认识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医学实践的发展,这说明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干细胞制备技术的目的,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认识过程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周礼考工记有言“匠人营国”。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工匠的国家,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了不起的工匠。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持之以恒,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谈谈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真理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困难,在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探求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解析】 本题要求谈工匠精神对人们探索真理的启示,因此所答理论内容就限定在了认识论的范畴。结合材料,考生可从追求真理要“踏实专注”,要立足于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追求真理要“持之以恒”,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追求真理要“精雕细琢”,要在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探求真理;追求真理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角度展开回答。,有关“认识论的知识”的命题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 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答题模板17,(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 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热 点 关 注,东方风来满眼春 山河万里起宏图 时政连线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许多国家都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设立雄安新区,既贯彻了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思考,也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有益经验,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铺就一条新路。,我们要按照党中央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规划好再开工建设,不留历史遗憾;以改革开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以民生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环京津冀周边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短板;以实干铺底,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件件事认真办,一茬一茬踏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让雄安新区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术语提炼 1.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 2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3贯彻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思考,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有益经验 4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新题预测 1.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要求也在不断进行调整。随着时代的变化,从过去到现在,很多曾经合理的规划内容已被淘汰,很多广为认识的规划内容始终贯彻,规划也就在淘汰和贯彻中更趋科学。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了(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人类只有从谬误中才能发现真理 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B C D,D,【解析】 观点正确,但非题干所指,故排除;观点错误,人类不一定要从谬误中发现真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城市规划内容,体现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故正确;不同时代的人们选择不同的规划内容,体现出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故正确。,2我们要按照党中央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规划好再开工建设,不留历史遗憾;以改革开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以民生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环京津冀周边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短板。这说明雄安新区的建设要( ) 遵循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的规律 始终如一地贯彻好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明确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要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解决社会矛盾 A B C D,D,【解析】 说法错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以民生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说明要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正确;说法错误,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材料中的要求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故正确。,3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引领着整个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城市规划要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周密部署,系统推进。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城市应当如何进行规划。,【答案】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普遍的和客观的,城市发展也有其自身客观规律,城市规划必须尊重规律,按城市发展规律办事。要在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规划。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要将城市建设的高度热情和规划的严谨科学统一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城市应当如何进行规划,属于措施类问题,回答时从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三个方面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