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2012安顺,2010恩施州):_,打仗时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地理上的有利地势,地理上的有利地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知识盘点,2.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1)之:_ (2)城:_ (3)郭:_ (4)环:_ (5)而:_ (6)译文:(划线句:2011郴州) _,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城郭,内城,外城,围,表承接,表转折,但是,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3.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城:古义:_,今义:城市 (2)非:_ (3)池:古义:_,今义:水池 (4)兵:古义:_,今义:士兵 (5)委:_(6)而:_ (7)去:_ (8)之:_,城墙,副词,表否定判断,护城河,兵器,放弃,表承接,离开,代词,代指城池,4.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域:古义:_,今义:领域 (2)固:原意:坚固;在文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为:_ (3)国:_ (4)以:_,这里是限制的意思,巩固,国防,凭借,依靠,(5)威:原意:威力,威势;在文中名词用作动词, 意思为:_ (6)之:_ (7)译文(2014盐城、襄阳、眉山):_,震慑,结构助词,的,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道:_ (2)至:_ (3)亲戚:古义:_,今义:跟自己家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施行仁政,极点,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4)_通_,意思为:_ (5)之:_ (6)顺:_ (7)译文(2015毕节,2013贵港):_,畔,叛,背叛,代词,他,归顺,服从,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6.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以:_ (2)之:_ (3)故:_ (4)译文(第一个划线句:2014六盘水):_,凭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以,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亲属朋友都背叛的寡助之君。,(第二个划线句:2012梧州、天水):_ 二、文意理解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中“得道多助“的“道”是什么?,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施行仁政,3.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015毕节,2011湛江) 4. 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的“仁政”体现?,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最重要,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三、文章中心 文章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以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2015毕节)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曹刿论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池非不深也_ (2)故君子有不战_ (3)牺牲玉帛_ (4)乃入见_,护城河,所以,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试题精选,于是,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夫战,勇气也。,(1)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要背叛他。,(2)作战,要靠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