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幼时记趣》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99967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幼时记趣》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幼时记趣》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幼时记趣》教学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猜一猜,有一部回忆录,塑造了亡妻陈芸形象,林语堂称她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她不爱珠玉首饰,却对破书残画倍加珍惜。她有意识地与凡夫俗子相对抗,因之招致公婆的斥责。临终时也不后悔,她对丈夫说:“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这部回忆录,名叫浮生六记,清代小说,共6卷。,作者就是沈复,清代人,字三白,苏州人。,幼时记趣,沈复 (清朝),沈 复,童稚( )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云端 怡( )然称快 凹凸( ) 土砾( ) 为邱( ) 为壑( ) 庞然大物( ),童稚( ) 藐( )小 幼小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云端 同“僵”,僵硬 (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怡( )然称快 凹凸( ) 喜悦 坑洼不平 土砾( ) 为邱( ) 瓦砾 同“丘”,土山 为壑( ) 庞然大物( ) 山沟 很大,巨大,zh,mio,jin,l,y,o t,l,qi,h,pn,认一认,1、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空 4、心之所向 5、项为之强 6、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7、作青云白鹤观 8、怡然称快,1、明察秋毫(眼力)(看清) 2、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助词,的) 3、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比) 4、心之所向(助词,无实义) 5、项为之强(因为;同“僵”,僵硬) 6、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用;它,代“蚊子”) 7、作 观(当做看) 8、怡然称快(喜悦的样子;痛快),做一做,9、常蹲其身,使与台齐(自己;一样高) 10、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把当做;同“丘”,土山) 11、神游其中(在想像中游历;想像中的山林) 12、观之正浓(这种情景;兴趣浓厚的时候) 13、拔山倒树而来(搬开土山,撞倒树木) 14、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15、二虫尽为所吞(全,都;被) 16、方出神(正;精神过度集中有点发呆) 1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打;它,代“蛤蟆”),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面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原文: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译文: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如果)心中想像的景物(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我仰起头来观赏“群鹤舞空”的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种景象)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喜悦得连声喊痛快。,原文: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文:在低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多而杂乱的花台边,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土山,低洼的地方看成山沟,(我)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原文: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小虫就全部被它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非常)惊讶害怕。(我)精神安定后,捉住蛤蟆,鞭打它数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用 ),(“或者”,表示选择关系),(它,代蚊子),(原来是),(因为),(指“群鹤舞空”的景象;这样,指“昂首观之”的动作),(助词,的 ),(助词,无实义 ),(代“自己”),(被),(代“想象中的山林”),(当做,作为),虚词积累,特殊句式,省略句: 群鹤舞( )空 使( )与台齐 驱之( )别院,固定句式 : 作观: 以为: 为所:,于,于,当做看,把当做,表示被动,译为“被”,之,想一想,1、课题中的“趣”指的是什么呢?,物外之趣,2、作者认为自己能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可以“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所以“时有物外之趣”。 请注意:“明察秋毫”是文章的线索。,3、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作者在课文中依次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作者又是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的?你能用四字短语提炼出文中充满童趣的四幅画吗?,第1段:总叙物外之趣。 第2段:观蚊如鹤之趣。 第3段:神游山林之趣。 第4段:鞭打蛤蟆之趣。,三件趣事 结构,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群鹤舞空,青云白鹤,四 幅 画,4、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童趣”的句子吗?,1.私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4.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5、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5、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第一,童年时代的“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也就是说“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5、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第一,童年时代的“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也就是说“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第二,“我”又特别爱好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5、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第一,童年时代的“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也就是说“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第二,“我”又特别爱好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第三,我能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进而进行想象和联想,“心之所向”,所以“我”能观蚊如鹤,能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作野兽,把泥土瓦砾看成丘谷。,5、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第一,童年时代的“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也就是说“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第二,“我”又特别爱好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第三,我能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进而进行想象和联想,“心之所向”,所以“我”能观蚊如鹤,能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作野兽,把泥土瓦砾看成丘谷。 这样,把微不足道的癞蛤蟆看成“庞然大物”,把癞蛤蟆扑向小虫说成是“拔山倒树而来”,也就很自然、很真实了。,6、朗读课文,分析作者能够从这些事情中体验到“童趣”,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丰富的想象力,以小观大,7、作者把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童心”?,同情弱小,惩罚强暴,8、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请结合文章说一说。,是一个留心生活、善于观察的人。 是一个善于联想、想象的人。 是一个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人。,做一做,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选择有关句子赏析。 1.夏蚊成雷。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夏蚊成雷”,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癞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 4.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该句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惊恐方定, 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本文有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请选择有关句子加以赏析。 5.冲烟飞鸣。 6.鹤唳云端。 7.拔山倒树。 5.“冲烟飞鸣” 的 “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 。 6.“鹤唳云端”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于云端高亢地鸣叫。 7.“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做一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