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778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抱怨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这表明当时苏俄的土地所有制是()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2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 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由无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4读表,苏(联)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年份1913192119231925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政权建立C苏俄彻底粉碎外来的干涉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所致6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 B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C必须限量交易 D只能由政府收购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上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行合作制8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列宁的思路好在()A有利于国家干预经济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D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9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 B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C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10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强制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B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2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业生产停滞落后的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破坏了农业生产力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妨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A B C D1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农业集体化评论时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针对的是()A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全盘集体化C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斯大林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策略14苏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正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任务。”这反映了()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 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1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也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A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 B说明了社会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C讽刺了苏联的日用物资短缺问题 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1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8某年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弊端严重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19二战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A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C领导人个人专断的作风 D没有理顺农、轻、重的关系20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是()图一图二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20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论粮食税材料二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 列宁(1)战时共产主义的“功劳”是什么?列宁为什么说“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8分)(2)这“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总体上称作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事实证明它是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为什么?(8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材料二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戴高乐材料三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国家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75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材料四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分)(2)材料二、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其特点是什么?(6分)(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4)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关于农业问题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关于工业化问题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材料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回答:(1)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发展模式?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12分)(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动有何成功之处?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共进行了怎样的成功探索?(8分)【答案解析】1B从材料中“土地属于我们”可以判断土地归农民所有。2A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领导人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从而强化了政策的执行力度,遭到人民的反对,材料中的“减少”正说明该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C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等价值规律发展经济,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D项与苏俄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4D由表格可以看出,苏(联)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是在19231925年期间,恰好与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相符,故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181920年期间,B项发生在1917年,C项发生在1920年底,均与“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的信息不符。5C材料中无产阶级开始希望用战时共产主义的办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这表明俄国的建设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6B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规定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故B项正确。7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均体现了“国家优先”的原则,故A项符合题意。8D9C新经济政策适应俄国生产力水平,是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一些人不理解反映出他们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10C材料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其中的“下山路”指的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生产,其具体做法为采用租赁制和租让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11C12B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小农经济已经被消灭。13B苏联在农业集体化中对农民剥夺太多,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但导致农业发展的长期滞后和广大农民的贫困。14A15C这则笑话的内容为“卖肉的没肉卖,卖奶的没奶卖”,它说明苏联模式下日用物资的短缺。16B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太绝对。17D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C项是对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可以直接排除。苏联之所以能够取得大的成就,关键原因在于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制度保障。在这一体制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一体制下,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排除A项。这种公有制的弊端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排除B项。18B这个笑话比较的是各种苏式武器的破坏力,但最后出现的“计委”工作人员表明其实对苏联破坏性最大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B20.C21(1)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它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经济很快恢复,政权得到巩固。22(1)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2)调整: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3)由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转变;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解析第(1)问从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利用上来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第(2)问要注意发达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一是加强干预,二是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3)问要注意中国的经济体制变化有两个,分别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转变,另一种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可从计划与市场都属于发展经济的手段这一角度总结第(4)问的答案。23(1)基本观点:消灭个体农业,实现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主要成就: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2)思路: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并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探索: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制定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