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774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一、基础知识( 36分,完成112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A. 伶俜(png)锱铢(zh)悄(qio)然千乘 (chng)B. 乾坤(qin) 商榷(qu) 扁舟(bin)渌水(l)C. 葳蕤(ru)暴霜露(bo)垆边(l)命运多蹇(jin)D. 渐(jin)染霓(n)裳 日晷(gu)惘(wng)然若失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绸缪 凋谢 徘徊 一愁莫展 B逸豫 跌宕 寂廖 洞天石扉 C留滞 栖隐 阴霾 轻歌曼舞 D修葺 踯躅 凌厉 改弦更章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一致好评,启示我们在饮食文化建设方面要博采众长, 不断创新,让美食产业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B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象征着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正能量”一词在大量的流行语汇中登堂入室,位列新浪网xx年流行语排行榜榜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五言诗大兴的局面。 。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品)。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民歌影响文人创作的一件值得彰明显著的大事。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汉末的许多五言诗,因为作者姓名不可考,自晋代以后就被称为“古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A BCD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他的诗对唐代作家颇有影响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D陆游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D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8.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A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9.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是( )(3分)A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D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10.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两句诗中,用“吞声”“踯躅”描摹情态、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内心痛苦不堪的诗人形象,读之如在眼前。B.夜归鹿门歌中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襟怀。C.书愤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主要通过对比、用典的手法呈现出。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做1112题。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二、古代诗文阅读( 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众素狂易 易:轻视B乃斩众以徇徇:示众C乃彻民屋为摞石车 彻:修补D彼惩嘉山之败惩:忌惮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光弼遣穴地颓之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不如起军逼之 独光弼整众还太原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年轻从军,擅长骑马射箭。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C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他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D围攻安庆绪一战,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皇帝降罪于众将。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 (3分)()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9分)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17.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18.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5分)(三)默写(8分)19. 补写空缺部分,错一个字,整句不得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2)指出学习应该专心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 , ”。(3)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4)论语中强调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的句子是:“ , 。”(5)鱼我所欲也中与“嗟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6)关雎中用比兴开头,表现古人对美好爱情追求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7)蒹葭中“_。_ ”写出了清秋萧瑟的景象,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8)陆游书愤“ _,_ ”,表现了抗击金胜利的豪迈气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题。(15分)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邱长海三叔从老家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没有说过话。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就骑着空车走了。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大家找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的。(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小说题目“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指的是两场婚礼,含蓄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又暗示这两场不同的婚礼同样万众瞩目。B. “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应,前者写出“三叔”的感动,后者暗示了“儿子”心理的变化。C. 末段的议论不仅呼应了首段的议论,使小说结构显得紧凑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说主旨,既含启发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D. 在“三叔”的叙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爷爷”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而且强化了主旨。E. 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让读者备感自然和亲切,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产生情感共鸣。(2)小说中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3)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4)小说讲述了三代人的三个婚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你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4分)四、语言运用。( 6分 )21. 仿照下面的句子,改变地点和内容,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4分 )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_;_。2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横批是“锦绣中华”,请你为它拟出下联。( 2分 )上联:长江口外白帆点点 下联:_五、作文。( 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大海,大鳖欣然同意。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急不可待地扑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了回,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背着青蛙游海。 青蛙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以吃的虫子。青蛙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生活。看,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剧本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高二语文答题卷班级成绩:_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20(1)答案16.(1)(3分)(2)(4分)17.(4分)18. (5分)19.(8分)(1)_ _(2)_ _(3)_ _(4)_ _(5)_ _(6)_ _(7)_ _(8)_ _20.(2)(4分)(3)(3分)(4)(4分)21. ( 4分 ) _;_。22(2分)下联:_高二语文12月月考参考答案20(1)【答案】D、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万众瞩目”有夸张意,而选项中的表意属于写实;题目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C. 首段是叙事而非议论。E.“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色彩”的是小说中写到的鲁南生活习俗,“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的说法言过其实。(2) 【答案】前一次表现月色明亮的环境特点,推动对饮谈话的情节;后一次渲染轻松的气氛,暗示事情出现转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 【答案】理解父亲,关心儿子;憨厚朴实,善于引导;对幸福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作品人物性格的能力。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4)【答案】观点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能够给人带幸福感。观点二: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给人带幸福感。观点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会破坏幸福感。观点四:幸福感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与否没有必然联系。(自圆其说即可,要求扣住文章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1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3分。21、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我梦想,到美丽的北戴河边,在一片的汪洋中,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壮阔。22、 武夷山中茶香飘飘/黄山顶上青松巍巍/内蒙原上芳草青青/黄河头浪花滔滔【附文言文翻译】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