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2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79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2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2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这一主张( )A.顺应了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趋势 B.反映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政治主张C.迎合了诸侯国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保证了奴隶集体耕作方式得到延续部分史学家认为,“在周朝后期,产生了两种向儒家观点挑战的哲学,成为其长久的对手。这两种哲学都未成功地使受过教育的阶级永远拥戴,但都反复地被用来作为另一种选择,或作为对孔子思想的必要补充。”纵观古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史,“这两种哲学”是指( )A.墨家和法家 B.法家和阴阳家 C.道家和法家 D.佛教和道教“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宋代儒学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有( )出现了哲理化和思辩化的成分 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 逐渐使佛、道精神消失 强化“君权神授”的观念A. B. C. D.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鲜明地提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本质上看,这种观点( )A.有利于人性的解放 B.否定了宗教对人生的价值C.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D.是对世俗政权的公开挑战马丁路德在德国的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下列各项符合路德新教特征的是( )A.圣徒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B.“因行称义”C.人是否得救是由上帝决定的 D.“君权神授”有人对启蒙运动时期的一本著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这本书里,这位法国贵族认为,仔细划分权力,可以防止任何一个部门变得过于强势和形成独裁。”“这本书”所倡导的最核心的政治主张是( )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君主立宪 D.分权制衡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是出现了“哥伦布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记载了这一作物种植经验的是( ) A B C D观察下图,图中的两部文学作品( ) A.都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C.都揭露批判了资本带来的罪恶 D.都是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他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文中中应为( )A.数学计算 B.实验事实 C.力学定律 D.自然哲学“他认为一个物理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每一种运动和变化都能由运行规律来解释。”“他”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出现了一场洋务运动。这场运动( )A.旨在寻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B.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并有效地维护了清政府的国防安全C.因得到最高统治者和部分地方大员的支持而取得了空前成功D.促进了近代工业发展并进而有利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基本变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官员郭嵩焘曾说:“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教也。(中国)圣人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随之以治乱西洋治民以法,法者,人己兼治也,故推其法以绳之诸国,其责望常迫。”其观点( )A.代表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愿望 B.已认识到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先进和科学C.明确表达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不满 D.是洋务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核心主张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A.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科学洗礼 D.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提供了指导右图为某收藏家珍藏的一本毛泽东著作,该著作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建国初“当中国第一颗核弹爆炸成功时,(中苏)这两个共产主义国家关系进一步破裂。”此时的中国正处在(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C.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指的是( )A.雨果 B.巴尔扎克 C.罗曼罗兰 D.贝克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杰克逊波洛克、汉斯柯埃尼格斯伯格领头的美国画家率先把纯粹的抽象手法与在画布上泼洒颜料的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绘画创作,有时甚至是明显的随意溅泼。他们的创作手法明显属于( )A.古典主义 B.印象画派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某思想家在一本书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位“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所在的国家( ) A.颁布了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 B.引领了欧洲第一次思想领域解放的潮流C.引发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的思潮 D.出现了最早的蒸汽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第卷(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孔子强调“仁、礼、孝”等个人的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不同。(4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的目的。(2分)他又是怎样“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的?(6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2分)西汉以来,古代中国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22.(20分)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个智慧的民族之所以智慧,就在于在反思中不断促进民族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 陈旭麓浮想录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你会特别注意第一次反思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简要说明理由。(6分)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第二次反思所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第三次反思与前两次反思在主题上有何不同?(4分)在思想探索上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6分)邹城一中高三(历史)月度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C C A A A D C B B B D B B C B B .C B C C 二、非选择题21.特征: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2分)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4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家学者为官;建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思想。(6分)原则:存天理,灭人欲。(2分)原因:朱熹约束人的正当欲求,要求人的行为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2分)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充实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分)22.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工业文明)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明(或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并付诸实践。(6分,任答一事件,事件2分,主张2分,影响2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与科学,使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前两次反思的主题是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次反思的主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分)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科学发展观。(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