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 物理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1665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 物理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 物理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 物理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 物理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如果两个物体间有摩擦力,那么它们之间不一定有弹力D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2. 马拉车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先加速前进,后匀速前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和车向后拉马的力大小相等C.无论加速或匀速前进,马向前拉车与车向后拉马的力大小都是相等的D.减速时车拉马的力大于马拉车的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是可能的C.速度变化很大,但加速度很小是可能的D.物体沿直线单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4.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合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力也可能为零5某同学用测力计研究在竖直方向运行的电梯运动状态他在地面上用测力计测量砝码的重力,示数为;他在电梯中用该测力计仍测量同一砝码的重力,发现测力计的示数为0.9,由此判断此时电梯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加速上升 B减速下降 C减速上升 D匀速下降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单位被选为基本单位的是米、千克、秒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和物体所受合外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方向永远一致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D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FFF甲乙丙7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均受到大小相等的恒力F,方向如图所示。三个物体均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且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 (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B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D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8.如图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为,置于水平地面上,当质量为m的小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体仍静止不动。则( )A.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gB.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为(mM)gC.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mgcossinD.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09如图所示,人通过跨在光滑滑轮上的细绳拉一物体静止。当人向 后跨了一步后,人与重物再次保持静止状态,关于跨步以后各力的大小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 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C.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10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都为m的物体a和b,它们之间用轻绳连接,它们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都为。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a和b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如果在运动中绳突然断了,那么a、b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B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Ca作匀速直线运动,b作匀减速直线运动;D绳子刚断时它们的加速度大小都为g。11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 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下F=l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ABFA.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 5 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12木箱以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在箱内有一轻弹簧,其一端被固定在箱子的右侧壁,另一端拴接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车,木箱与小车相对静止,如右图所示不计小车与木箱之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B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 NC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D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 N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4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14(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塑料桶滑轮垫块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E. 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C.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过多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15(6分)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如图的其他器材可以开展多项实验探究,其主要步骤如下:a、按装置安装好器材并连好电路.b、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c、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更换纸带重复步骤b,打出几条纸带.d、选择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数据如图(相邻计数点的时间为T),进行数据处理: 需求出重锤运动到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试表示在B点时重锤运动的瞬时速度VB= . 若是测量重力加速度g. 为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则加速度大小可以表示为g = .如果求出的加速度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值g有较大差距,说明实验过程存在较大的阻力,若要测出阻力的大小,则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8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平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 =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t0=2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1) 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 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17.(12分)一个小球,自离地面10m的地方做自由落体运动,求(g=10 m/S2,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1)落地的速度大小 (2)通过最后1m所用的时间 A V0 18(14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固定斜面的倾角370,一物体以v0=12m/s的初速度从斜面上A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8m/s2,g取10m/s2求:(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物体返回到A处时的速度大小v参考答案:1.B 2.C 3.BC 4.CD 5.C 6.AB 7.C 8.BD 9.BC 10.AD 11.C 12.B13.(1) 3.6 (2) D 14.(1) BCE (2) B 15. (6分)VB g 重锤的质量m; 16.(8分)(1)警车发动起来之前货车的位移 当它们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大 货车在这段时间的位移 警车的位移 所以两车的距离 45m17.(12分)(1)由v2-v02=2ax 得 (2)有 得 前9m的时间 10m的时间 最后1m的时间为 18(14分)(1)上滑过程,由运动学公式 得 (2)上滑过程,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解得: (3)下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