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6432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整合,文化 传播,多样性,交流,继承性,继承,源泉,创新,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正确面对当前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3.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含义。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原因。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作为文化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进行文化创新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否则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同时又要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创新体验,互联互通共享共治,2015年12月16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时强调,推进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促进开放合作的原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创新体验,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动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创新体验,2.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各国文化合作日益加强的趋势,我们应坚持怎样的立场和态度? 提示:(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拓宽交流渠道。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本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对本民族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外来文化要博采众长,相互借鉴、融合创新。 (5)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决反对、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创新体验,2,3,1,1.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的服装以象征互联网科技的“蓝”色为主色调,呢子料的新中装上衣有类似唐装的排扣,喇叭袖口和鱼尾下摆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波浪纹,高贵复古,又不失水乡韵味。这表明(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创新 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服装业创新的源泉 解析:“以象征互联网科技的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文化创新具有时代精神;“新中装上衣有类似唐装的排扣,喇叭袖口和鱼尾下摆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波浪纹”,体现了文化创新继承传统。故答案为C项。A项与题意不符。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B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项说法错误。 答案:C,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创新体验,2,3,1,2.习近平主席表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这表明( ) 科技进步能极大地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 新的传媒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现代传媒是增进各国人民情感的推动力量 A. B. C. D.,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创新体验,2,3,1,解析:“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体现了科技进步能极大地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符合题意。“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符合题意。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说法错误。现代传媒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它既可以传播先进文化,也可以传播落后文化,只有传播先进文化才是增进各国人民情感的推动力量,说法错误。 答案:B,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创新体验,2,3,1,3.嘉宾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世界各国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坚持多元、平等、包容的文化。这是因为( ) 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B. C. D. 解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体现了既尊重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正确指出了其中原因。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说法错误。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