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703453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金融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常指一个国际或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狭义的国际收支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易为基础,既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也包括资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 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部分由三大账户组成: 一是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二是资本与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投资 三是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四、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通过以下四种口径来衡量: 1贸易收支差额2经常账户收支差额 3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4综合账户差额五、丁伯根原则:即所谓的“经济政策理论”,被称为“丁伯根原则”(Tinbergensule),指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米德冲突: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这一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 蒙代尔提的“分派原则”(Assignment Rule),又称为“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经济就会产生不稳定性而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根据这一原则,蒙代尔区分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影响内外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提出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 。一般来说,我们将这种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一、外汇概述 外汇的外汇(Foreign Exchange),即国际汇兑。动态(Dynamic)和静态(Static)两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外汇的含义。 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实践活动或过程。 静态的外汇,是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静态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种外币成为外汇的三个前提条件:、自由兑换性;、可接受性;、可偿性。二、汇率及其标价法 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又称外汇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 1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即“外币固定本币变”。 2间接标价法(1ndirect Quotation)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即“本币固定外币变”。 3美元标价法(USDollar Quotation) 以美元和其他国家的货币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简化报价并广泛地比较各种货币的汇价。美元固定其他货币变三、汇率的种类1. 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不同,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买入汇率(Buying Rate),也称买入价(the Bid Rate),即银行从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卖出汇率(Selling Rate),也称卖出价(the Offer Rate),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中间汇率(Middle Rate),指银行买入价和银行卖出价的算术平均数,即两者之和再除以2。中间汇率主要用于新闻报道和经济分析2按外汇买卖交割的期限不同,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交割(Delivery):双方各自按照对方的要求,将卖出的货币解入对方指定的账户的处理过程。 即期汇率(Spot Exchange Rate)又称现汇汇率,是指外汇买卖的双方在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Forward Exchange Rate)又称期汇汇率,是指外汇买卖的双方事先约定,据以在未来约定的期限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3、电汇汇率(Telegraphic Transfer Rate,T/T Rate)是指以电汇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信汇汇率(Mail Transfer Rate,M/T Rate) 是以信汇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信汇汇率一般低于电汇汇率。 票汇汇率是银行买卖外汇票据时所使用的汇率。票汇汇率又可分为即期票汇汇率(Demand Draft Rate,D/D Rate)和远期票汇汇率(Long Bill Exchange Rate)。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指由官方公布的或在市场上通行的、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名义汇率通常只是在外汇银行进行外汇买卖时使用。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指将名义汇率按两国同一时期的物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后所得到的汇率。计算实际汇率主要是为了分析汇率的变动与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偏离程度,并可进一步说明有关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设Sr为实际汇率,S为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Pa为本国的物价指数,Pb为外国的物价指数,则: Sr=S(Pa/Pb)四、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1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金本位制度: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在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在黄金输送点界限内上下浮动 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是指在金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波动引起黄金输出和输入国境的界限,它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费用五、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 国际收支状况(二) 相对通货膨胀率(三) 相对利率水平(四) 市场预期 五) 政府的市场干预(六) 经济增长率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收入(二)汇率变动与物价水平(三)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四)汇率变动与外汇储备(五)汇率变动与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 配置(六)汇率变动与国际经济关系七、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是指进行外汇买卖的场所,或者说是各种不同货币彼此进行交换的场所。八、远期交易的交割日确定规则: (1)即期交易的交割日加上相应的远期月数(或星期数、天数),不论中间有无节假日; (2)若远期交割日不是营业日,则顺延至下一个营业日; (3)若顺延后交割日到了下一个月,则交割日必须提前至当月的最后一个营业日。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 or Exchange Rate System)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或安排传统上,根据有没有规定货币平价以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九、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固定汇率制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十、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十一、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来区分,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十二、199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划分为八大类: (1)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2)货币局(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Other 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4)水平区间钉住(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5)爬行钉住(Crawling Pegs)(6)爬行区间钉住(Exchange Rates within Crawling Bands)(7)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 (Managed Floating with No Predetermined Path for the Exchange Rate(8)独立浮动(Independent Floating)十三、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理由 1. 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 2. 固定汇率制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自律; 3. 固定汇率制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4. 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活动可能是非稳定的。十四、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 1. 浮动汇率制能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 2. 浮动汇率制能确保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 浮动汇率制能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 4. 浮动汇率制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 5. 浮动汇率制下的私人投机是稳定的。 十五、货币局制度(Board Currency System)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其主要特征1100的货币发行保证2货币完全可兑换3汇率稳定十六、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局制度。香港无中央银行,也无货币局,货币发行的职能是由三家商业银行承担十七、“货币替代”(Currency Substitution):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方面全部或部分取代本币的现象十八、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十九、美元化的风险和收益收益: 1)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消除外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促进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2)完全美元化有助于避免国际投机攻击。 3)完全美元化有助于约束政府行为,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4)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提高货币的可信度,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 风险: 1)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损失大量铸币税。 2)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最后贷款人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制约。1. 数量管制 数量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限制,包括外汇结汇控制和外汇配给控制。 2. 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价格即汇率进行限制,可采取直接管制或间接管制的方式1)间接管制:间接管制是指以外汇基金作为缓冲体来稳定汇率水平。 2)直接管制:直接管制主要是规定各项外汇收支按何种汇率进行交易,通常采取实行本币定值过高(Currency Overvaluation)和复汇率制(Multiple Exchange Rate System)的方式。一、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的特征 1可得性 2流动性 3普遍接受性 二、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一)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二)调节本币汇率 (三) 充当信用保证 (四)防患突发事件四、在IMF的储备头寸 (Reserve Position in IMF) 亦称“在IMF的储备部位”、普通提款权,指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具体包括: (1)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 (2)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量部分。 (3)基金组织从成员国的借款。五、借入储备 1备用信贷(Stand-by Credits) 备用信贷,是一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IMF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 2互惠信贷协定(Swap Arrangements) (1)互惠信贷协定的含义 互惠信贷协定亦称货币互换安排,它是两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一种双边货币合作。货币互换最初是两个签约国本币间的互换,目前,它多为本币与外汇间的互换。 3借款总安排(General Arrangements to Borrow, GAB) 4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六、储备货币分散化亦称“储备货币多元化”,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1储备货币分散化的积极影响 (1)缓解了特里芬难题。 (2)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3)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2储备货币分散化的消极影响 (1)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 (2)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 (3)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七、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比较复杂,它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收支冲击 2国际收支的调整速度 (1)进出口供求弹性 (2)边际进口倾向 (3)汇率制度 3进出口规模4持有储备的成本5对外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6货币实现自由兑换与否7政策协调8货币地位一、欧洲货币市场是世界各地离岸金融市场的总体,该市场以欧洲货币为交易货币,各项交易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或在货币发行国境内通过设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进行,是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Off-shore Currency),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对欧洲货币市场的理解: 1.欧洲货币市场中的“欧洲”一词不说明市场的地理范围,即欧洲货币市场并不限于欧洲各金融中心。 2.“货币市场”不说明该市场经营的业务范围,即欧洲货币市场并不仅限于货币市场业务。 3.“欧洲货币”的发行国也可以设立欧洲货币市场,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务设施”。二、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是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东西方的冷战。 (三)英镑危机是促成欧洲美元市场形成的重要条件。 (四)西欧国家外汇管制的放松。 (五)美国政府对国内银行活动的管制。 (六)汇率的波动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 (一)功能中心(Functional Center):集中了众多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具体的资金存贷,投、融资等业务的区域或城市。 1.一体型(内外混合型)中心(Integrated Center): (1)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市场所在国在岸金融市场业务不分离 (2)典型代表:英国伦敦和中国香港2.内外分离型中心(Segregated Center): 2.内外分离型中心(1) 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市场所在国在岸金融市场业务分离 (2)分离目的: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冲击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 (3)典型代表: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二)名义中心(Paper Center):不从事实际的离岸金融交易,只是起着为在其他金融市场上发生的资金交易进行注册、记账、转账的作用。 1.目的:逃避管制和征税,又称为“记账结算中心”、“避税港型、走账型离岸金融市场”。 2. 典型代表:巴哈马、开曼群岛、百慕大、巴拿马、海峡群岛。四、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 1. 经营自由,很少受市场所在国金融政策、法规以及外汇管制的限制。 2.交易货币是境外货币,币种较多、大部分可完全自由兑换;交易规模大。 3. 具有独特的利率结构。 4.以银行间交易为主。五、外国债券(Foreign Bond):发行人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如英国的猛犬债券(Bulldog Bonds),美国的扬基债券(Yankee Bond),日本的武士债券(Samurai Bond)。六、欧洲债券(Eurobond):发行人在债券票面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国家发行的以欧洲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一、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两个方面。资本流出是指本国资本流向外国,它意味着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增加、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它意味着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本国对外国的负债增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和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1、长期资本流动(Long-term Capital Flows)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主要方式2、短期资本流动Short-term Capital Flows)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 1.贸易性资本流动:由国际贸易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 2.金融性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各国经营外汇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而引起的国际间资本转移。 3.保值性资本流动,又称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为了资金的安全或保持其价值不下降而进行资金调拨转移所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 4.投机性资本流动:投资者在不采取抛补性交易的情况下,利用汇率、金融资产或商品价格的变动,伺机买卖,追逐高利而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三、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 1长期资本流动的风险 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的风险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内经济的发展 增加潜在的竞争对手 长期资本流动对输入国的风险 可能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 可能危及民族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2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 短期投机资本对一国经济消极影响: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对汇率影响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短期投机资本对国际经济的消极影响: 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对资金在国际间配置的影响四、国际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 1盲目借取大量外债,不切实际地追求高 速经济增长。 2国内经济政策失误。 3所借外债未形成合理的债务结构。 4所借外债没有得到高效利用。二)债务危机爆发的外部经济条件 180年代初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衰退/ 2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美元汇率的上升 五、国际债务衡量指标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10%负债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100%=100%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但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100%=20%短期债务比率=一年及一年以下短期债务/当年债务余额=25%六、货币危机:指当一国货币的交换价值收到供给,该国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迫使该国当局为捍卫本币动用大量国际储备货迅速提高利率从而引发的危机。七、债务危机:指国家无力偿还国外债务(主权债务或私权债务)而导致的危机八、国际游资:亦称国际投机资本,指那些没有固定的投资领域,以追求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市场之间频繁移动的短期资本九、机性冲击的立体投机策略 投机者利用各类金融工具的交易(即短期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互换交易等)同时在各类市场(如外汇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各类衍生品市场)做全方位的投机,构成了立体投机策略。 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典型投机性冲击与金融危机回顾 (一)欧洲货币危机(1992-1993年) (二)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 (三)亚洲金融危机(1997-1998年)十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一)本位制度 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黄金官价。(二)汇率制度 在汇率制度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即所谓的战后固定汇率制。(三)储备制度 在储备制度方面,确定黄金和美元同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储备体制。 (四)国际收支调节制度 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五)组织形式 1945年12月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 1945年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十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汇市场的动荡,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 (二)弥补了当时国际清偿力的不足,对战后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创建了维持国际货币体系运转的中心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支付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一)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二)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三)以“双挂钩”为核心的汇率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十四、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 (一) 积极作用:第一,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第二,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混合汇率体系,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状况做出灵活的反应,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牙买加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调节,采取的是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相适应。)弊端:第一,汇率波动较大。 第二,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 第三,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一、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来论述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差额的影响。二、 弹性分析法的观点汇率变动是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但汇率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而这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三、 吸收分析法(吸收论) 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当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西德尼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来的吸收论认为国际收支与整个国际经济相联系,只要理解经济政策怎样影响总的经济活动关系,尤其是产量变化以后,支出如何变动,才能理解国际收支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