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井下作业施工安全,防止井喷失控事故发生及一旦发生井喷失控事故,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进一步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由过去的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进而向能本管理的方向发展,达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主观性和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质效能,实现本质安全,因此特制订本预案。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井控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SY/T5087-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SY/T6610-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吉林油田公司突发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吉林油田公司井喷事故应急预案、红岗采油厂突发事故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实施细则。1.3适用范围本预案规定了红岗采油厂范围内的钻井、试油、井下作业等生产过程中发生井喷、井喷失控等事故时,吉林油田公司应急响应的内容和要求。1.4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井喷失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4.2 井控环保,联防联治。井喷失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与保护环境相结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伤害和井内喷出流体的环境污染,避免发生衍生事故和次生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4.3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本预案制定本单位井喷事故应急响应预案,负责相关的应急处理工作。1.4.4企地联动、常备不懈。积极与红大公司、地方政府应急救援机构保持联系,做好应急救援的衔接工作。始终做到责任明确、反应迅速、指挥有力、措施有效。2发生井喷失控事故的因素2.1客观原因2.1.1多数油、气井中有高压层和漏失层。2.1.2井口设备装置、井身结构、油层套管、技术套管等存在质量问题。2.1.3井下工具、封隔器解封机构失灵,胶筒不收缩,解封不开,起钻时造成抽汲油层。2.2人为责任原因2.2.1由于地质、工程设计的失误。2.2.2无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2.2.3误操作以及在施工中使用的压井液质量不合格,不按设计施工。2.2.4防喷设备、工具不配套,设备故障等。2.3不可预见原因2.3.1由于电测解释等技术问题,造成资料分析失误。2.3.2压井液体受高压气流的影响,气体速度加快,预防及控制手段满足不了地层突变的需要。2.3.3自然灾害等人们不可预见的因素。2.4违章操作。3井喷分级3.1三级井喷事故(级)油气井发生井喷,经过积极采取压井措施,在24小时内仍未建立井筒压力平衡,红大公司(或其它施工队伍)难以短时间内完成事故处理的井喷事故。3.2四级井喷事故(级)发生一般性井喷,红大公司(或其它施工队伍)能在24小时内建立井筒压力平衡的井喷事故。4组织机构与职责4.1应急领导机构井喷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由厂应急委员会和应急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协调,同时设立专家组和工作组。厂应急办公室设在生产运行科厂应急办公室主任由生产运行科科长担任联系电话:6232100 62321904.2应急委员会职责4.2.1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4.2.2负责资源配置、应急救援队伍及人员调动;4.2.3保护事故现场和现场恢复工作;4.2.4批准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4.2.5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4.2.6负责根据现场情况对应急预案作出变更和调整;负责指挥和协调各工作组之间抢救工作。4.3应急办公室职责4.3.1综合监管井喷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3.2接收采油厂井喷事故报告,持续跟踪事故动态,及时向井喷事故领导小组汇报,接收并传达指令;4.3.3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专家参与井喷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3.4向机关职能部门、采油厂和专家组传达井喷事故领导小组指令;4.3.5负责调动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救援和恢复工作;4.3.6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的井喷事故应急预案、实施和改进,并督促采油厂开展井喷事故救援演练和培训;4.3.7负责井喷事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4.4根据应急职能需要下设九个应急小组4.4.1抢险组组长:生产运行科科长成员:消防中队、红大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副队长职责:4.4.1.1制定井控方案、人员疏散、伤员营救、物资转移等应急救援方案;4.4.1.2负责井喷控制工作;4.4.1.3对参加抢险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在抢险同时保证自身安全;4.4.1.4根据组长、副组长指示组织现场火灾扑救、人员疏散、伤员营救、物资转移等抢险;4.4.1.5当无能力抢险或能力不足时,立即向上级组织和地方单位求助。4.4.1.6现场如果火势有失控的趋势,组织消防队立即投入灭火现场。4.4.2救护组组长:再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成员:机关科室长、职工医院红岗分院、地方人民医院职责:4.4.2.1制定人员抢救方案;4.4.2.2负责现场抢救伤员,受灾物资和及时把伤员送往医院;4.4.2.3对能够从现场转移到医院的伤员实行转移治疗;4.4.2.4对无能力抢救或能力不足时,立即向外部相同和相近专业单位求助。4.4.3供给组组长:物资管理站站长成员:物资装备站人员及基层站队长职责:负责组织运送井喷现场需要的井控物资并有权在全厂调动相关物资。4.4.4现场监督组组长:质量安全环保科科长成员:质量安全环保科人员职责:4.4.4.1负责现场监督应急救援预案的正确实施;4.4.4.2现场审核临时事故控制、抢险、救护等措施;4.4.4.3协助组长协调应急救援行动。4.4.5现场保卫组组长:治安保卫科科长组员:治安保卫科人员、红岗派出所、两家派出所、大安市人民政府职责:负责损失控制,物资抢救,疏散人群,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遭破坏。 4.4.6事故调查组组长:安全副总监成员:质量安全环保科相关人员,红大技术科和安全科人员职责: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经济损失等,调查情况及时上报厂应急委员会。如有上级、政府部门介入则配合调查。4.4.7接待组组长:厂办公室副主任成员:办公室人员职责:负责伤者家属安抚和接待工作。4.4.8资料收集组组长:党群工作科科长成员:党群工作科人员职责:4.4.8.1接受媒体采访,必要时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对外进行新闻发布;4.4.8.2记录、报道现场应急救援过程。4.4.9方案组组长 工艺所所长组员:工艺所有关人员和红大技术科人员职责:工艺所相关人员及红大公司技术科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救灾方案、处理方法、灾害损失和恢复方案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4.5应急组织框架图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组应急专业组抢险组保卫组救护组监督组供给组接待组事故调查组资料收集组方案组5应急报告及响应5.1应急报告基层单位进行报警时,须由事故单位井喷事故应急小组的组长或副组长上报厂井喷事故应急办公室,报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5.1.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时间、设备类型、队号、井号、构造及层位、井深、地理位置。5.1.2井身结构、作业管柱结构、井筒流体密度、作业工况。5.1.3井口装置及管汇情况、现场物资储备情况。5.1.4喷出物情况,有无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5.1.5井内喷出流体是否会造成附近江河、湖泊和环境的污染。5.1.6周边居民分布情况,道路交通,现场气象状况。5.1.7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和拟采取的措施。5.1.8其它救援要求。5.2报告和应急的记录归档厂井喷事故应急办公室建立应急电话记录本和应急工作记录本,对井喷应急全过程进行记录,并归档。井喷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有关会议记录也必须须保留、归档。5.3应急响应应急指挥系统接到汇报后,迅速做出判断,确定警报和响应级别,如果事故很小,则发出“预警”警报,密切注意事态变化;如果事故较大,预计事故单位难以控制,则立即发出“现场应急”警报,下达井喷失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6预案启动6.1应急办公室接到应急委员会命令后,立即按井喷失控事故电话通知顺序,通知应急委员会成员和各专业组成员到应急办公室集合,通知有关抢险抢救队伍立即赶赴现场。6.2指挥系统全体成员接到通知后,应迅速赶到应急办公室,听取事故简单情况介绍,接受应急委员会主任命令,分头开始行动。6.3应急启动后,要求尽快做到应急救援人员到位,开通信息和通讯网络,调配应急救援所需应急物资,派出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和专家方案组赶赴事故现场。7应急处置7.1厂应急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事故单位行政正职和知情人立即向厂有关人员汇报详细的事故情况。7.2厂有关人员和事故单位行政正职成立现场指挥组,抢救系统协同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事故初始评估,划分现场工作区,研究制定进行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7.3各级义务消防组织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总指挥的命令及抢救方案进行现场抢救。7.4在执行井喷失控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人员救助、生产设备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等工作。7.4.1抢险组:切断电源,隔离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对井喷进行关井控制。7.4.2保卫组:根据情况确定疏散范围、逃生通道,指挥撤离,并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如情况严重,立即组织疏散附近老百姓紧急撤离。做好现场保护工作,设立警示牌,确定警戒区域,严禁机动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防止发生险情。7.4.3救护组: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7.5救援人员协助现场医护人员做好伤亡人员清理疏散工作,将受伤人员按医护人员指挥送医院急救,将现场死亡人员妥善安置后组织送医院。在无医护人员的情况下,先清理现场伤亡人员情况,对危重人员实施现场必要的医护抢救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外伤止血、包扎,对骨伤害部位进行简易定位处理),电话联系就近医院做好急救准备,迅速组织车辆将伤亡人员送往医院。7.6井喷的同时,有H2S、CO2、CO溢出时的应急措施,以H2S气体为例说明。7.6.1如果作业区域的H2S浓度达到15mg /m3(10ppm)的阈限值,现场应:7.6.1.1切断危险区的不防爆电器的电源; 7.6.1.2立即安排专人观察风向、风速以便确定受侵害的危险区;7.6.1.3非作业人员撤入安全区;7.6.1.4安排专人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到危险区检查泄漏点。7.6.2当H2S浓度达到30mg/m3(20ppm)的安全临界浓度时,现场应:7.6.2.1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7.6.2.2指派专人至少在主要下风口100m、500m和1000m处进行H2S监测,需要时监测点可适当加密;7.6.2.3切断作业现场可能的着火源;7.6.2.4撤离现场的非应急人员;7.6.2.5实施井控程序,控制H2S泄漏源; 7.6.2.6清点现场人员。7.6.3当井喷失控,井口主要下风口100m以远测得H2S浓度达到75mg/m3(50ppm)时,现场应立即执行:7.6.3.1由现场指挥长或其指定人员向当地政府报告,协助当地政府作好井口500m范围内的居民的疏散工作,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决定是否扩大撤离范围;7.6.3.2关停生产设施;7.6.3.3设立警戒区,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7.6.4当井喷失控时,井场H2S浓度达到150mg/m3 (100ppm)的危险临界浓度时,现场作业人员立即撤离井场。7.6.5在采取控制和消除措施后,继续监测危险区大气中的H2S及SO2浓度,以确定在什么时候方能重新安全进入。8扩大应急现场事态发展严重,采油厂内部救援力量已经无法满足救援需要或突发事件社会影响较为严重的,由厂应急委员会主任请求吉林油田公司支援,实施扩大应急。9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指挥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应急委员会主任宣布应急救援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在调查清楚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教训以及损失的基础上,完成应急工作总结报告,报送油田公司井喷事故应急领导小组。10应急保障10.1应急物资保障10.1.1救护物资种类、数量:盐、水泥、重晶石等,数量充足。10.1.2救灾装备器材的种类:全封封井器、半封封井器、简易抢喷装置、安全帽、安全带、雨靴、手电筒、防化服、正压呼吸器等,统一存放在仓库,仓库保管员24小时值班。 10.1.3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分布修井现场,设置现场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设置黄砂箱。周围消防栓应有醒目标记。10.2应急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药箱、口罩、担架及各类外伤救护用品。10.3应急交通保障厂自备车辆(或报120急救车)救助,同时保持社会上物资供应渠道(电话联系),随时确保供应。11附则11.1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11.2本预案由工艺所负责解释。12附件附件1井喷失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图附件2 H2S的物理性质和对生理的影响附件3修井作业现场逃生示意图附件1井喷失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图井喷失控现场本单位调度室厂调度室领导指挥系统抢险组现场清理恢复生产应急结束事故报告救护组组保卫组组监督组组接待组组救护组组宣传报道组事故调查组附件2 H2S的物理性质和对生理的影响1、物理性质化学名称:硫化氢化学文摘服务社编号:7783-06-4同义词:硫化氢、氢硫酸、二氢硫化学分类:无机硫化物化学分子式:H2S通常物理状态:无色气体,比空气略重,15、0.10133Mpa下蒸气密度1.189。自燃温度:260沸点:-60.2熔点:-82.9可爆范围:空气中蒸气体积分数4.3-46溶解度:溶于水和油,溶解度随溶解温度升高而降低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硫气味和警示特征:硫化氢有极其难闻的臭鸡蛋味,低浓度时容易辨别出。但由于容易很快造成嗅觉疲劳和麻痹,气味不能用作警示措施。2、生理影响硫化氢是一种剧毒、可燃气体,常在天然气生产、高含硫原油生产、原油馏分、伴生气和水的生产中可能遇到。因硫化氢比空气重,所以能在低洼地区聚集。硫化氢无色、带有臭鸡蛋味,在一定的浓度下,通过硫化氢的气味特性能检测到它的存在。但不能依靠气味来警示危险浓度,因为处于高浓度(超过100ppm)的硫化氢环境中,人会由于嗅觉神经受到麻痹而快速失去嗅觉。长时间处于低硫化氢浓度的大气中也会使嗅觉灵敏度减弱。过多暴露于硫化氢中能毒害呼吸系统的细胞,导致死亡。有事例表明血液中存在酒精能加剧硫化氢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10-50ppm)时,硫化氢也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间隔时间短的多次短时低浓度暴露也会刺激眼、鼻、喉,低浓度重复暴露引起的症状常在离开硫化氢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消失。即使开始没有出现症状,频繁暴露最终也会引起刺激。附件3修井作业现场逃生示意图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