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示例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61465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示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示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示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列管换热器设计示例,1,一、设计计算基本步骤(续),2,(8)计算管子数和管长,对管子进行排列,确定壳体直径 (9)根据管长与壳体直径的比值,确定管程数: (10)计算管程和壳程压力降,若压力降不符合要求,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数或折流板的间距,或选择另一规格的换热器,重新计算压力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一、设计计算基本步骤(续),3,(11)计算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计算得到总传热系数K,比较 初设值K与计算值K,若KK1.151.25,则初选或初步设计的换热器合适; 如果不满足上述要求,用计算值代替初设值,从步骤(6)起,重复以上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上述步骤为一般原则,设计换热器时,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动。,一、设计计算基本步骤(续),4,二、操作条件的确定,1、换热器内流体通入空间的选择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哪一种流体走管程,哪一种流体走壳程,一般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1)不洁净的或易结垢的流体走易于清洗的一侧;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一般走管程;U形管换热器,一般走壳程。 (2)粘性大的或流量小的流体,宜走壳程,因流体在有折流板的壳程流动时,一般在雷诺数(Rel00)以下,即可达到湍流,有利于提高传热系数。,5,二、操作条件的确定,1、换热器内流体通入空间的选择(续) (3)有腐蚀性的流体应走管程,这样,只有管子、管板和管箱需要使用耐腐蚀的材料,而壳体及管外空间的其他零件都可以使用比较便宜的材料。 (4)压力高的流体走管程,因为管子直径小,承受压力的能力好,还避免了采用高压壳体和高压密封。 (5)有毒的流体走管程,减少泄漏的机会。 (6)饱和蒸汽一般走壳程,便于冷凝液的排出 (7)被冷却的流体走壳程,便于散热。,6,二、操作条件的确定,1、换热器内流体通入空间的选择(续) (8)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若两流体的温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程,这样可以降低管壁与壳壁的温差,减少热应力。 以上原则,在实际中不可能同时兼顾,对具体情况仔细分析,抓住主要方面。 例如首先从流体的压力、腐蚀性以及情况等方面考虑,然后再对压力降和传热系数等方面要求进行校核,以便作出较恰当的选择。,7,二、操作条件的确定,2、流速的选择 换热器内流速的大小必须通过经济核算进行选择。 因为流速增加,传热系数增大,同时亦减少了污垢在管子表面沉积的可能性,降低了垢层阻力,从而使总传热系数提高,所需传热面积减少,设备投资费减少。 但随着流速的增加,流动阻力也相应增加,动力消耗增大,使操作费用增加。 因此,选择适宜的流速是十分重要的。表1和表2列出了一些经验数据,可供设计时参考。,8,二、操作条件的确定,2、流速的选择(续) 对低粘度流体,一般尽可能使Rel0000;对高粘件流体常按滞流设计。,9,二、操作条件的确定,2、流速的选择(续) 流体在换热据中合理的流速也可通过允许压力降来决定。 在一般的情况下,由操作压力决定一合理的压力降,然后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流速。合理压力降的规定可参考表3,10,二、操作条件的确定,11,二、操作条件的确定,3、载热体的选择(续) 在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载热体能满足工艺上的要求达到的加热(冷却)温度 (2)载热体的温度易于调节; (3)载热体的饱和蒸汽压小,加热过程不会分解; (4)载热体的毒性小对设备的腐蚀性小; (5)载热体不易爆炸; (6)载热体的价格低廉,来源充分。,12,二、操作条件的确定,3、载热体的选择(续) 工业上常用的载热体及其适用场合列于表3,供选用时参考。,13,二、操作条件的确定,14,二、操作条件的确定,15,二、操作条件的确定,4、换热终温的确定 另外在决定换热终温时,一般不希望冷流体的出口温度高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否则会出现反传热现象,当遇到达种情况时,可采用几个换热器串联的方法解决。 为了合理地规定换热终温,可参考下述数据。,16,二、操作条件的确定,4、换热终温的确定(续) (1)热端的温差20。 (2)冷端的温差分三种情况考虑: 两种工艺流体换热时,在一般情况下,冷端温差20; 两种工艺流体换热时,若热流体尚需进一步加热,则冷端温差15; 采用水或其他冷却剂冷却时,冷端温差5。,17,二、操作条件的确定,4、换热终温的确定(续) 如果超出上述数据,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决定换热终温。 (3)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加快水垢的生成。 对于经过良好净化的新鲜水,出口温度可达到45或稍高一些; 对于净化较差的冷却水,出口温度建议不要超过40。,18,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1、传热速率方程 在稳态下,当总传热系数随温度变化不大时 Q=KAtm 式中 Q热负荷,W; K总传热系数,W(m2K); A与K对应的基准传热面积,m2 tm有效平均温差,K.,19,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2、热负荷 无相变时 Q= WhCph(T1 -T2)=WcCpc(t1- t2) 式中 Wh热流体的流量,kgs; Wc冷流体的流量,kgs; T1、T2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或; t1、t2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或; Cph、Cpc热、冷流体的换热系数。,20,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2、热负荷(续) 有相变时 Q= Wr 式中 W热或冷流体的流量,kg/s r冷凝或蒸发潜热,J/kg,21,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3、有效平均温差 在无相变的纯粹逆流或并流换热器中,或一侧为恒温的其他流向的换热器中,其有效平均温差采用对数平均温差,22,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3、有效平均温差(续) 当 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温差,在其他流向的换热器中,当无相变时,有效平均温差为,23,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3、有效平均温差(续) 各种流动情况x下的校正系数可根据R和P两个参数查图得到,也可以用数学解析法计算得到,24,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3、有效平均温差(续) 对应m壳程,2mn管程(ml,2,3)换热器的温差校正系数为 当R1时,其中,25,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3、有效平均温差(续) 当R=1时,其中,26,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4、总传热系数 基本条件(设备型号、雷诺数、流体物性等)相同时,总传热系数可直接采用经验数据,否则应用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并选择合适的热阻值计算得到总传热系数。 (1)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 总传热系数的经验值见表4,有关手册中也列有其他情况下的总传热系数经验值,可供设计时参考。 选择时,除要考虑流体物性和操作条件外,还应考虑换热器的类型。,27,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28,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2、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注意: 在通常的操作过程中,传热系数是个变量,由于污垢热阻是变化的,因此设计中选择污垢热阻时,应结合清洗周期来考虑。 若污垢热阻选得太小,清洗周期会很短,所需传热 面积会较小; 反之,所需传热面积会较大,所以应该全面衡量,作出选择。,29,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2、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续)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 K总传热系数,W(m2K); i、 0分别为管程和壳程流体的传热膜系数,W(m2K),30,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2、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续),Ri、R0分别为管程和壳程的污垢热阻,KW; A、A0、Am分别为管程、壳程及管壳平均的传 热面积,m2; A任一选定的作为计算K值的基准传热面积,m2; m管壁的导热系数,W(mK); b管壁的厚度,m。,31,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 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与传热过程是否存在相变、换热器的结构及流动状态等因素有关; 关于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很多,在选用时应注意其适用的范围,对传热膜系数的关联式在此不作详细的介绍,只列出常用的无相变的传热膜系数关联 其他形式的传热膜系数关联式可参考相关文献。,32,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1)管程传热膜系数 1)层流流动区域 当雷诺数Re2300,普朗特数Pr0.66700,Re/Pr d/L100时,传热膜系数为,33,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式中 传热膜系数,W(m2K); 流体的导热系数,W(mK) d管内径,m; u管内流速,ms; 流体的密度,kgm3; 流体的粘度,Pas; L管子的长度,m; w壁温下流体的粘度,Pas,34,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定性温度:除 w取壁温外,其余均取流体进出口的算术平均温度。 2)湍流流动区域 对于低粘度流体(小于水的粘度的两倍),当Re10000,Pr= 0.7120,d/L60时,式中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35,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当d/L60时,必须考虑进口效应,可用下式进行校正,36,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3)高粘度液体 当Re10000,Pr= 0.716700,d/L60时,式中 (/w)0.14考虑热流方向的校正项 液体被加热时, (/w)0.14 1.05; 液体被冷却时, (/w)0.14 0.95; 对于气体,不论是加热还是冷却, (/w)0.14 1,37,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4)过渡流区域 当Re 230010000,式中 过渡流区域管程传热膜系数; 由前面式求得,38,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2)壳程传热膜系数 当换热器内无挡板时,壳程流体可按平行管束流动考虑,仍可用上述管程传热膜系数关联式进行计算,需将式中管内径用壳程管子当量直径de代替即可,39,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2)壳程传热膜系数(续) 当换热器内有挡板时,对于弓形挡板,当Re=320000时,当Re=10060000时,40,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2)壳程传热膜系数(续) 式中 u0基准流道截面Sm计算的流速 Sm的计算式为,41,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42,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2)壳程传热膜系数(续) R壳体半径,m; b弦长,b2Rsin(/2),m; hd弓高, hd 2Rsin2(/2) ,m; 圆心角,rad。 设计时应尽可能使sls2,以减少阻力损失。,43,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2)壳程传热膜系数(续) 对于圆盘圆环形挡板,当Re320000时,此时,44,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5、传热膜系数的计算(续) (2)壳程传热膜系数(续),45,三、传热计算基本方程,6、传热污垢热阻的确定 积存在传热表面的污垢,对传热会产生附加的热阻,在估算总传热系数时,一般不能忽略。 通常选用经验值(见表5)作为计算依据。,46,四、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1、管程流体阻力 管程阻力可按一般摩擦阻力公式求得。 对于多程换热器,其总阻力pi等于各程直管 阻力、回弯阻力及进、出口阻力之和。 一般进、出口阻力可忽略不计,故有,47,四、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1、管程流体阻力(续) 式中 p1 、 p2分别为直管及回弯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力降, Ft结垢校正系数,无因次,对于25mm25mm管子 取为14;对于 19mm2mm管子,取为15 Np管程数; Ns壳程数; 摩擦阻力系数,无因次 流体的密度,kgm3。,48,四、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2、壳程流体阻力 当壳程无挡板时,流体顺着管束流动,此时壳程流体阻力可按直管阻力的方法计算,但应以当量直径代替圆管内径。 当壳程有挡板时,总的壳程流体阻力由流体垂直流经管束的阻力、经过挡板缺口转向阻力和壳程出入口的阻力加和而得,49,四、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2、壳程流体阻力(续),50,四、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2、壳程流体阻力(续) 流体垂直流过管束一次的压力降p1为,51,四、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2、壳程流体阻力(续) 式中 M流体垂直于管束流动时,沿流动方向上管子的排数;对于弓形挡板, M等于对角线上的管于数;对于圆盘-圆环形挡板,M等于六角形的圈数; u0流体横过管束流道截面积Sl处的流速;对于弓形挡板, Sl按式 计算;对于圆盘-圆环形挡板,Sl按式 计算; C常数,与管心距a与管外径d0的比值有关,具体数值见表6。,52,四、流体流动阻力(压力降)的计算,2、壳程流体阻力(续),1、2为局部阻力系数,其值可由表7得到,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