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法复习提纲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59831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教法复习提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教法复习提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教法复习提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复习提纲,1,题目类型,名词解释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问答题 论述题 教学设计,2,第1章 绪论,1概念 信息:我们把通过感觉器官所能接收到的一切都叫做信息。我们将承载信息的文章、图像、声音和电磁波等称为信息载体,也称媒体或媒介。 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和时效性等 信息技术: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信息技术教育: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3,第1章 绪论,1.3.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观察法 行动研究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4,1.5.1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二者的根本目标一致,但出发点不同 2信息技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第1章 绪论,5,1.5.2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教育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创新教育的目标与教育思想的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对信息认识、评价、开发、利用、管理等过程的学习与训练,能有效地促进信息创新意识、信息创新思维、信息创新技能、信息创新人格的形成。同时,创新教育也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第1章 绪论,6,2.1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 在于使学生经历信息技术过程(规划、设计、制作)。 例如:创作多媒体作品过程细化为任务分析确定任务选择媒体设计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制作作品交流评价,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7,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2.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置 1.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8,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2.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置 2.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盒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隔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的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9,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2.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置 3.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的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10,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2.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1.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手机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4)学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盒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脑作品 (5)学会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 (6)学会运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7)学会设计和作战间的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基本过程(选修),11,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2.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2.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1)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学习而后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的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适应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选修),12,第2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和内容,2.2.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3.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 (2)算法与程序设计 (3)多媒体技术应用 (4)网络技术应用 (5)数据管理技术 (6)人工智能初步,13,第3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3.1.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积极引导 2.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1)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 (2)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14,第3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3.1.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积极引导 2.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形象化”信息技术教学 (1)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想象 (2)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15,第3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原则,3.2.2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执行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2)分析、明确任务 (3)引导协作完成 (4)总结和评价任务 2.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步骤) (1)统计和分析入学新生的信息素养情况,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 (2)确定每一位学生的水平层次 (3)合理分组(5人) (4)把第一层次的学生确定为小组组长 (5)教师对组长进行骨干培养 (6)小组组长负责指导和帮助本组学员学习 (7)组内按一定规则轮流上机和分工 (8)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9)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比赛、讨论、互查) (10)教师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对组长进行管理和安排,实施不定期培训 3.网络学习法,16,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1.1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作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4个) 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17,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1.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18,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1.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学习需要分析(基本步骤) 确定期望的状态(学习者达到的能力水平) 确定现状(学习者能力素质现状) 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19,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1.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定义) 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原则 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 学习环境指学生学习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 源自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提倡在“做中学”,20,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1.3以学生为中学的教学设计 2.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特征 学习者控制的倾向 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 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 提供足够的支架 丰富的人际交流 民主的教学气氛,21,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1.3以学生为中学的教学设计 3.教师的主要工作 准备资源 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设计复杂的学习任务 4.设计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能遇到的障碍 管理者提供的障碍 学生提供的障碍 教师自己提供的障碍 环境条件的制约,22,4.2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型 4.2.1 狄克-柯瑞模型 4.2.2 史密斯-雷根模型 4.2.3 何克抗模型,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23,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1狄克柯瑞模型 是典型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型,24,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2史密斯雷根模型 在国际上影响较大,25,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2史密斯雷根模型 在国际上影响较大,26,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3何克抗模型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27,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28,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型 三个模型的共性分析(4点) (一)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三个模型都是要求从整体观出发,从环境或需求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29,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型 三个模型的共性分析: (二)坚持教学模块的设计 每个模型都有三个模块,分别是分析模块、设计模块以及评价模块。,30,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型 三个模型的共性分析: (三)深深植根于学习理论 狄克柯瑞模型是单纯建立在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基础上;史密斯雷根模型的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相结合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至于何克抗模型,它在史密斯雷根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难免不打上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烙印,但由于把“教学模式设计”嵌入其中,并在“教学模式设计”中考虑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显然它带有建构主义的倾向。不过何克抗模型并没有完全以建构主义学习观点为理论基础,仍然属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型。,31,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型 三个模型的共性分析: (四)没有突破以“教”为中心的束缚 这三个教学设计模型,虽然后两个增加了“学”的成分,但在总体上看均是以“教”为中心,即面向教师的“教”,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让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32,4.3 几种教学设计模式 4.3.1 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4.3.2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4.3.3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33,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1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活动理论”的基本框架及教学设计模式 杨开诚教授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34,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1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实施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分析阶段 设计阶段 实施阶段 评价修改阶段,35,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1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3.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和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求疑探新的想法 在实践中创设愉快的课堂情境,乐学爱学活泼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强调多动手动脑 基于“学习活动任务”,以“自主、互动、探讨、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 循序渐进,体会从易到难、由表层研究到深层探求的递增性,36,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2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不同领域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构成,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目标,成员之间互相教学 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要素(4个) 协作小组(24人) 成员(采用互补形式) 辅导教师(组织) 协作学习环境 (组织、空间、硬件、资源环境),37,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2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7种) 竞争:组内或组间进行 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 合作:互相补充,圆满完成任务 问题解决:可借助其他资源进行 伙伴:在争论中达成共识,促进问题解决 设计:基于学习者综合能力培养和面向过程的协作学习模式 角色扮演:,38,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2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根据学习内容不同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建构主义的几种教学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织网式教学”等都可以应用到协作学习活动中,39,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40,第4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设计,4.3.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1.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2.教学设计全力支持合作性学习(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3.教学环境设计不能只针对教师而忽略学生,41,5.1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第5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42,请列举至少五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并举例说明其中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哪些教学内容?,43,5.4 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优化 1.设计情景教学 2.恰当运用比喻 3.基于问题的讲授 4.积极开展协作 5.引入游戏教学,第5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44,5.5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 5.5.2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新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模式 3.探究学习模式,第5章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45,6.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指由教师、学生等主体系统地搜集和有效处理教学信息,并与之进行比较后做出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的作用: 诊断作用 激励作用 调节作用 教学作用,第6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46,6.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方法: 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6.3 信息技术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法 6.3.1 传统评价模式 6.3.2 作品评价法 6.3.3 档案袋评价法 教学评价类型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第6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47,6.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发展趋势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 其次,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 最后,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绝对评价法。,第6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48,教学评价原则 客观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指导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第6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教学评价功能 导向功能 鉴别和选择功能 反馈功能 咨询决策功能 强化功能 竞争功能,49,第10章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50,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提供示范。通常在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便于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 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说明所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并要求详细说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是该项教学技能中的什么技能行为要素。 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中,十几名师范生或进修教师,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一 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记录(可由学生担任)。教师角色扮演一次约515分钟,并由摄像机记录下来,评价员填写评价单。 反馈和评价。重放录像,教师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学员一起讨论评议,将评价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 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及学员集体的建设性意见修改教案,经准备后进行重教。重教后的反馈评价方法与(4)相同。若第一次角色扮演比较成功,则可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5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