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讲解《道德经》.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595051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教授讲解《道德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清华大学教授讲解《道德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清华大学教授讲解《道德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道德经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王晓毅 教授非常荣幸我有三天的时间和大家分享道德经的智慧。上篇:道德经解读第一是引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有一半是来自道德经,大家生活中一些高明的成语,例如上善若水、顺其自然等都是来自道德经。中华民族“贵柔”的思想、以柔克刚,几乎都是来自道德经,这本书是大智慧。有一种说法,世界上的经典除了圣经之外,被翻译得最多的就是道德经。它影响了西方黑格尔的哲学、辩证法。但是这本书是谁写的,哪一个版本是准确的,究竟说了些什么,自古至今这三个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有一本道德经是没有问题的,有三个叫“老子”的人都有可能是它的作者。第一个叫老聃;第二个叫老莱子;还有一个是太史公旦。这三个人都是思想家,司马迁并不敢确定是谁写的,其中老聃的可能性最大。所以老子这本书究竟是春秋末年还是战国时期就一直没有搞清楚。司马迁假定是老聃所著,老聃姓李名耳,是河南鹿邑县人。此人很聪明,曾经当过东周王朝的史官(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的馆长),非常有学问,孔子是他的学生。根据史记记载,老子提出了一套与当时治理国家不同的思想。政府不予采纳,他就流亡出走了,路过函谷关的时候被扣住了,这个关主是老子的学生,他不让老子离开,老子就在那里写了一本道德经,后逝世于陕西。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关于老子的全部记载。第二,老子这本书,又称道德经,由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构成,一共81章,5000多字。为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字数呢,因为老子的版本历来不同。70年代之前,老子就有三个版本:一个大概是三国前后的版本叫老子河上公章句;一个是三国时期王弼所著的老子道德经注;还有一个是唐朝傅奕校定的道德经古本篇。这三个版本差距比较大。近30年,又从地下挖出了两个版本:一个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还有一个是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竹简本,有2000多个字。这五个版本各不相同。一般认为马王堆这个版本是不错的,但有的又说王弼版的更好,这就看自己的感觉了。第三个问题,老子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解读,老子呈现出不同面相。这两千多年的主流派是政体哲学或者管理哲学,最早从这个角度理解的是法家的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但是他的理论基础是道德经;三国时期王弼也是这样,他也从管理角度来解释老子;还有的从军事角度解读老子,比如孙子兵法;还有人说这是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委曲求全,以柔克刚;与王弼同一时期的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是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道德经,修炼元气然后得道;还有一个从成仙的角度来讲,中国的道教产生于三国,张鲁写老子想尔注,也是后来五斗米教的经典。大家对同一本书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说老子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一说是养生的医生,一说是教主。所以几千年来老子究竟是何人,谁也说不清楚。但他是一个大哲学家,老子是一本哲学之书,是研究规律的,万物的规律是一样的,所以你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子是什么就看你心里有什么了。我给大家介绍老子基本上是从王弼版本来讲的,从政治、理性的角度,将其作为一门哲学来介绍给大家。王弼的老子注是公认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自古至今也认为是最权威的。王弼是大思想家,按照王弼的解释,老子是非常简单的。道家强调得意忘言,通过语言掌握思想,不忘掉语言不可能达到最高境界。老子的思想可以用一个字来解释,有一本书叫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先秦道家的一个极大成就,应该说是黄老派的一个作品。在吕氏春秋不二这一篇里,它用了一个字为先秦诸子百家做了定义,其中说孔子贵“仁”,老聃贵“柔”。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柔”。“贵柔”的思想和我们传统的管理思想相反,其思想的渊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说他师承大隐士商容(传说中的一个高道),这个说法是古代秦汉时期的记载,现代人不这么看;另一个说法是老子根据母系氏族社会管理经验学的,在女人管理社会的上百万年里,社会是一片和谐的。男人掌权之后就不太平了,出现了战争、世界大战,总是来硬的(现在的社会看起来是文明了,但是本质上还是男人统治的时代)。老子看到了女人掌管社会时的和谐,发现现在的社会从管理思路上就是错的,应当向女人学习。所以他就借鉴母系氏族社会的管理经验,创造了“贵柔为美”的思想;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的思想是根据周易而来的,周易有两个最重要的经典:易经和易传。易经比老子要早,易传就比较晚。易传是把道家和儒家的智慧都融进来,重新解释易经。易经是一个算卦的书,没有什么丰富的哲学思想,但是全书卦中贯穿的思想是阴柔的。夏朝的周易以艮卦为第一卦,艮卦是山,山的目的是让你停下来不要继续进攻。到了商朝,第一卦是坤,坤就是阴柔。周朝就开始进攻了,乾为第一卦,阳刚。不同时代卦的排列不同,也就说明了不同的时代哪个最重要。周易是一个决策智慧,卦是社会大环境,爻是具体条件。决策是根据大的环境和所处的具体位置、条件而定的,这就是卦和爻。不可能所处的所有位置都好,在64卦中只有一个卦爻辞都是好的,就是谦卦。在任何的情况下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都没有坏处。老子是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通过周易、通过自己天才大脑的升华,以“贵柔”为核心的一个完整的理想体系。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老子的思想体系,也是整个道家体系的概括:第一个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二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这也就是第三个词:“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老子这三个关键词实际上是一个自然。首先我们解释第一个关键词“道”。什么是“道”?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万事万物看起来不一样,但是都被一个看不见的规则所控制。老子很聪明,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无形的,就是“道”,简称“无”。一些东西是视觉无法看到的,如规律、本质;还有一种是我们能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有形的世界,简称“有”。这个“道”是看不到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看着有但是却又看不见。“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精”,他一定是有的。“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个规律看不见,但是就是控制着你。商人被商道控制了,才能挣更多的钱。这个“道”不是真道,是伪道,是人类的功利之心创造的一种虚假的游戏规则。老子把“道”分为两种,天之道和人之道。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顺应自然的没有功利之心。“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天的道是自然的,就像拉弓一样。弓是弧形的,下面的往上走,上面的往下走,处于一种平衡。比如老虎,很强大,但是一年才能生一窝,成活率还很低。兔子、老鼠很弱小,但是一个月就能生一窝,跑起来很快还会打洞。“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强大的要抑制,弱小的要扶植。“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有功利之心,于是制造了一套虚假的游戏规则,就是人之道。这样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越有钱越有势的,就去巴结;没钱没势就挨欺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明明是强者却还愿意救助弱势群体,遵循自然规律,是真有道的人。老子认为世界上有一种东西非常厉害,这就是“道”。它看不见,我们现在的社会为什么出错误了,就是我们违背了这个自然之道。我们人类的功利之心创造的游戏规则,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糟。老子认为我们要想幸福,就得解放自己,寻找真正的规律。但是规律又是看不见的,我们要分析这个规律,称它为“道”,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的意思,有必然性、强制性。为什么用道路来形容这个看不见的规律呢,就是因为他有必然性、强制性,是用一个形象的东西来比喻这个看不见的规则。古代的路是先民用脚踩出来的,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我们从北京到太原,路过太行山,走了很长时间才走出一条路,如果不按照这个道路走就会消失在蛮荒世界里。现在的路表面上看我们可以人为的拆迁,但这个路如果被人为地破坏了。比如草坪中被人为踩出来一条小路,就说明修的这个路不符合人行走的规律。但是老子说了,这个道路并不是无形规律的名字,那是对它的一个称呼。真正的规则是没名字的,无形的。一个东西给它下了定义,这个概念就抓住了本质。规律这个东西我们看不见,它的本质是什么也无法知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们无法给它起名字,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称呼它。在老子的眼中,这个规律不是人类设置的规律,它是宇宙万物的生母,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动因,我们还可以称它“玄”。 但是这些都只是对它的称呼,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老子说的这个“道”不是我们现在讲的规律,我们说的规律是事物本质间的内在联系。老子的“道”是宇宙万物的生成者,“道”存在于天地产生之前。但是老子不是宗教家,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道教是长生不死的一种宗教,道家是一种哲学,哲学不能武断,“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就是虚的,道是虚的,但是永远不会穷尽。“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还没有产生之前它就应该存在了。它是一种最神秘的宇宙能量,它是有实体的,但是这个实体看不到,无处不在。老子有一句最著名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人对一二三有一个大致的看法,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人们就把“一”解释为元气,这个元气就是现在指的最基本的物质。本来这个世界没有物质,只有一种最神秘的能量叫做“道”,道生一,产生了基本粒子、产生了元气。一生二,元气分裂,分为阴阳二气。二生三,阴阳二气合起来,成为中和之气。三生万物,和气产生了万物(见图)。“万物负阴而抱阳”,所有的事物都是阴阳产生出来的,背阴向阳。这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老子之前从未探讨过宇宙从何而来。“道生一”这个思想至少提出了一个宇宙是从一个没有形状的最基本的能量,一步一步分裂产生出来的。这个思路对后来中国的“宇宙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周易,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说就受到了老子的影响。易传中提出了宇宙生成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还是借助了老子的思路。到了汉朝就把老子的思想、易传的思想和阴阳五行综合起来了,通过对周易的解释,产生了一个中国的宇宙生成论。宇宙从无形开始,道生一,产生了基本的元气,这个元气又叫太初之气,从无到有越来越庞大;后来元气分裂成阴阳二气;继续分裂成四象之气,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又分裂变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再变成了八卦之气。就是这个“道” 产生了元气,元气不断分裂,宇宙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气场。这个气场形成之后,一方面有气的形态,一方面产生了有形的天地万物。太初太素之气产生了星宿,阴阳二气产生了天地,五行之气产生了五个方位、五音、五脏等,八卦也都对应其物体形态如天地山河等。所以说老子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宇宙发生论,这就是中国的宇宙大爆炸,这个思维的源头就要追溯到老子。老子认为无形产生了有形,有形又分裂成为更复杂的东西,从而产生了整个有形的世界。道是宇宙的第一动力,它产生了宇宙世界之后并没有消失,并且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中。因为道永远和这个元气的“一”在一起,每个事物生成之后为什么能发展变化,就是因为来自宇宙的根本能量在你身上。万物能够发展、壮大、成功,就是要适应这种能量。老子认为每一个有形事物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使用了他内在的无形的宇宙动力,也就是“道”。老子通过形象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不用抓住有形的东西,要注意无形的东西。道家更注重无形的东西,在老子笔下有两种道:一种是宇宙没有产生之前的所存在的能量,它不依赖于任何具体的东西,叫做“常道”。常道实际上就是恒道,永恒的规则,是宇宙的总规律,不可言说。还有一种在万物产生之后,每一个事物所遵循的规则,叫“非常道”,是具体规律,可以言说。老子第一章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种道,一种可以用语言表达,它是“非常道”,不是宇宙中永恒的产生于万物之前的根本大道。我们可以给这个“道”起个名字,但是并不是宇宙总规律的真正的名称。我们怎么知道世界上存在这两种道呢?这两种规律一个是有名的,一个是无名的。“无名,天地之始。”它不通过任何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它是无名的,是天地产生之前的一种状态,这个指的就是“常道”;“有名,万物之母。”道的另一种形式,产生与万物之后,在每一个事物中。这就有名字了,因为它来自于宇宙动力的这个道,它真正的母体是根本的动力,有名的东西是万物之母。事物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宇宙第一动力,但是它已经变成有名了,可以用语言描述。怎么才能理解这个宇宙的第一动力呢?我们必须“常无欲”,当你完全没有欲望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它可以超越具体事物而存在,那是宇宙最根本的东西。“以观其妙”,观的就是生成万物的奇妙,而“常无欲”是观察永恒存在的道。“常有欲,以观其徼”,体会有名的道,观察事物内部具体的规律。事物顺应自身的规律,达到自身最大的圆满,这就是非常道。此两者,指的就是“常道”和“非常道”。同出而异名,他俩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同谓之玄”,都是来自宇宙的动力,具体是什么是说不清楚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是变化的动力。这个“道”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从“人道”来说,从古至今没有根本区别。“古今同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万物都有一个根本的父亲,我们用他来比喻大家的父亲。万事万物有一个根源,“众甫”就是共同的父亲,我们都是这个“道”的子孙。正因为这样,天不变,道也不变。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了解了古代的道,也就是了解了今天的道理。“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大家学两千年以前的道德经,老子时代的人道和现代的人道没有根本的区别。历史就是重复过去的东西,现在社会的问题三国时期全都遇到过了。为什么说“读史使人明智”?社会的兴亡是有规律的,能把它的源头抓住了,后面再变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真正有用的东西不是有形的而是无形的,有形的东西是靠无形的东西来支撑的。比如脚下站立的那块土地,如果把周围的泥土都挖光人还可以站立吗?道看不见,但是却是万物的根本。道这么伟大,它的具体的规律是什么?我们的行为怎么样才是符合道呢?一句话“正言若反”。什么事都要反着看,正面的话全都反着说,道的运动规律与常识相反。还有一种说法,反就是循环。我认为“相反”的解释更好,“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的表现是无形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都被无形的东西控制。这个无形的东西对于我们没有产生作用,这似乎违背了常识。常识是我们要时刻看到领导力的存在,道则不然,它始终控制着你但是一点都看不到。“明道若昧”也是这个意思。完美的事物正与常识相反,“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一个事物完美到极致,好像是有缺陷的。为什么?一个自然的东西肯定是要有缺陷的,真正好的就是自然的。“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就是虚,真正的满看起来好像虚,好像不满,但是用之不竭。例如学者,真正有学问的都是很虚心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的正直看起来好像不正直,真正的巧表现为拙。三国时期,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都想当太子,明争暗斗。有一次曹操出征,出发前,杨修帮曹植写了一篇非常好的歌颂曹操的文章;曹丕的手下则给他出主意说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哭就可以了。等到曹操出征时,曹植把写好的文章献给了父皇,而曹丕只是躲在一旁擦眼泪。最后曹操把太子之位给了曹丕,他真诚啊!这就是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讷就是不说话,不辩就是最好的解释。高明的管理方法与常识相反,我们注重有形的东西,道家注重无形的东西。再严重的问题都是从一个很小的问题发展起来的。我们注重有形的已经发展起来的问题,老子让我们从反方向入手,从无形的方面入手,处于萌芽的时候就抓住它才容易解决问题。“其安易持”,当局势稳定的时候我们容易控制它,“其未兆易谋”,还没征兆的时候掐死它是最容易的。“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它很脆弱时容易打散它,很小的时候容易解决它,应当“为之未有,治之未乱”。再大的东西都是从小产生的,有形的东西都是来自无形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重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为之未有,治之未乱。这就是老子教我们从一个相反的角度入手,不要等它发展起来。圣人的行为与常识相反,“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圣人明明处于百姓之上,说起话来却十分和蔼谦虚。“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先民就是站到民众前面带领民众,但是他却要躲在民众后面,看看大家都准备往哪走。中国有句话叫“顺时者昌,逆时者亡”,时是什么?大家都这么想就叫“时”。高士的行为也是与常识相反,“士”就是中层,不是最高领导人,古代的“士”是有武功,带着一群人打仗的人。“善为士者,不武”:真正的武士不逞武勇,不露锋芒。这不是相反么,和圣人是一样的。“善战者,不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是轻易不发怒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样的,食肉动物抓食草动物不会是又叫又跳的,那个又喊又叫的都是弱势群体食草动物。“善胜敌者不与”:善于战胜敌人的人根本不用与敌人对抗,为什么呢?正面对抗两败俱伤啊。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你的同行如果欺负你,你只要和他发生了争执就不能全胜了。你可以外后退,这样他的欲望就会膨胀起来,他觉得自己很厉害,就会今天欺负张三明天欺负李四。很快他就成为人民公敌了,当他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你在人缝里踢他一脚就可以了。“善用人者为之下”,善用人才的人总是谦冲自牧,自居卑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天”就是自然,这就达到了最高境界。二、德何得而畜?你的生长发展变化的动力在哪里?是一种内在的德、道。何由而行?世界物质产生了你的形体,就是古人所说的阴阳五行的元气。何使而成?是势。势是什么?就是环境啊。从无到有,从另一个世界我们慢慢变成了一个人,慢慢地生长发育。生长发育得有万物,动力哪里来?你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有德的企业家?那是因为你生来就与别人不一样,种子不相同。得有物,没有物就饿死了;有物还得有环境,没有改革开放的环境怎么能成为企业家?有物、有势,但最重要的是“道”自然之性。产生的一刹那是有自己的自然之性的,自然之性的发展、成长和变化,是需要有物有势的。你适应了这个环境你就成功了,不适应就失败。为什么能变?因为你有能变异的种子。就好比在国营企业快倒闭的时候出去单干,你就成了成功的企业家;其它的人则成了下岗工人。为什么你能变他们就不能?因为根性不一样,来的时候自然之性就不一样。万物都是从“道”来,就如有“德”的时候就是一个自然之道。“事物完善的动因是内在的“道”,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第51章。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不得不尊,失之则害。”老子第51章王弼注。外在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内在的“道”,顺应自然而得到成功。我们有上德、大德、玄德。“上德若谷”:一个人的德明明非常好,但看起来却像山谷中的水一样,很低;“大白若辱”:明明很白,但是看起来却不白,有污点;“广德若不足”:他的德很广泛,但看起来好像有点吝啬,不足;“建德若偷”:质地很刚健,但是看起来很软弱;“质真若渝”:是坚定不移的、很真实的,但看起来却不是那么真。当一个事物达到极致,使用了自己内在的“道”,彻底完善了自己,就是大德。大德看起来好像有问题,但大成若缺,真人不露相。“大方无隅”:隅就是角,方形的物体都是有角的,当这个方形达到一定的极限就再也找不到角了。“大器晚成”:根据现在出土的文献,晚没有“日”旁,是“大器免成”,真正的大器永远造不成。因为大方没有角,所以是造不出真正的大器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大的声音我们听不到,要是听到地球转动的声音我们就要毁灭了,人耳只能听到一部分声音;大的“象”是没有形状的,因为太大了所以看不到它的形状;“道隐无名”:“道”无所不在,但是我们看不到,没法给它起名字。“夫唯道,善待且成”:我们这个有形的世界总是在索取、总是在表现自己多么伟大。而“道”产生了万物,使你欣欣向荣,使社会发展,你却看不到他的任何作为,只是感受到它给你的好处。一个真正有德的人一定会得道,但看起来好像不行,真正有钱的、有事业的人都很低调,就是真人不露相;而那些有一点小成就的人却很高调,其实他根本没什么本事。最大的德就是玄德,说不清楚的德:“道生之,德畜之”:“道”产生了万物,德也只是一个有形的,在德这个阶段,使其“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成长发育,使他成熟,养育、覆盖他。每个事物之所以成功,道家认为是来自宇宙看不到的动力。“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道”产生了万物,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道”在宇宙中起作用,“道”产生了万物却不为己有,它时时刻刻都在给出动力,但是却不说是自己的功劳;“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实际上它在管着你,但又不是主宰,让你感觉是你的本性在发挥作用。它的德太大了,是万物完善的最伟大的一种力量,是最大的德,玄德。玄:说不清楚看不明白,好像存在。刘备字玄德,古代的“字”都是解释“名”的,就是完备了,这是最大的德。道家讲玄虚的东西就是告诉我们别折腾,别有为,要顺着事物的自然之性。道家看来人类社会也是个德,也是个事物,最有德的社会是原始社会。这点后来被儒家拿走,就是“大同”。“大同理想”是庄子提出来的,老子提出来的是“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从猿变人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发展变化的,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从“道”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五行,八卦之气等天地万物在那一霎那都出现了,人也同时出现了,人那时刚刚从宇宙中到来,非常淳朴。如电影阿凡达中的人与自然完全一致,没有烦恼,没有私心,也没有财产差异,那就叫“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有了人类,生产力就开始发展了,产生了工具和家庭私有制财产,人与人有了差异,能力强的人管能力弱的人。圣人也有管理制度,但不会太严格,差不多就行了。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这时候我们有了制度了,没有必要建立更详细的制度,因为制度越多盗贼越多,权术越多刁民越多,有一个基本大致的管理就可以了,不要停下来,也不要进一步发展,这样社会就会稳定。如果进一步用理智、法制、战争,会越搞越糟。老子笔下把社会分成了“上德”与“下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是无为治国,人们刚从宇宙中产生出来,没有财产没有家庭没有私有制,可能在物质上很穷、很平凡,但是这个时候的人们没有烦恼,是个和谐社会。庄子说:至德之世,人、动物和自然是完全一体的,没有差异,你可以趴在树上看喜鹊孵蛋,人类很逍遥,统治者是无为治国。后来社会有了私有制,政府开始进入下德。下德分为:仁、义、礼三个阶段。还是有德,但是下德。人都已经关心自己了,政府便以“仁爱”治国,领导人对所有人都是爱的,并且宣传爱,但是已经有了动机和治国的行为了。在道家看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人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狡诈,越来越难管,政府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人类的发展是一个退步的过程。以“仁爱”治国已经不行了,便提出了一个是非标准:正义。以正义来治理国家,但不是制裁。人继续变坏,所以有了行政法规,违反了法规就要受到处罚,所以就产生了强制的制裁。再下一步人变得更坏,就有了彻底的刑法和赤裸裸的镇压。再变坏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战争,战争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经济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政治,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军事,全靠军事来解决,例如美国。所以最终决定世界力量的是暴力,这就是乱世,是以暴政来治国,就是不德。老子的原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有德的时候不会去宣传德,而当没有德,社会开始崩溃的时候便会去宣传德;下德抓住德不放,开始宣传德,不能达到一个完善的德,已经有缺失了。“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真正的上德是彻底无为的,按照王弼的注释,当上德缺失的时候便进入了下德。社会经历了仁、义、礼三个治国阶段。尧、舜讲德,但是没有暴力是不行的;到了舜开始有国家政权了,有惩罚,该出手时就出手;周朝时讲礼仪、讲等级、讲礼乐。上德什么都不做,也没有管理别人的动机,是最好的;下德看起来有政治行为,号召大家要仁爱,但却没有偏为,大家都一样仁爱了,所以也是没有具体的东西;有了争议、是非,已经有明确的心理动机,我们就开始建立法规,制度越多人们对这个制度越抵触。“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治国的办法越来越有为,越来越强硬,结果这个社会越来越退化,从一个“有德”的社会进入到一个“无德”的社会,最后进入到乱世。老子是反对礼教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一个国家建立礼教制度说明大家已经没有忠信了,没有忠信才用外在的制度来束缚。人类社会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想把世界变得更好,世界还没有来就想改造,结果越改造越差。其中最厉害的管理手段是违背了“道”的虚华的部分;聪明的不要搞表面上的文章,这些只能使人内心的淳朴丧失得更快。这几句话集中表达了世界的历史观,管理制度越来越先进,越先进就越坏。本来大家很淳朴,一做表面的事就没有了;有了制度时反对制度的变法也有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历史观决定了管理社会的基本态度。我们讲第三个部分:自然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状态,事物的自然本性使他所产生的外在表现就叫做自然。“不学而能者,自然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自然而然,本来就那个样子,没有什么更神秘的东西,不用学习。每个事物生来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现就是这个事物的自然。在道家看来“自然”是万物的最佳状态,不可能比自然更好,“道”通过万物的“自然”表现出来。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道順自然。儒家认为,家庭里夫妻之间应当相敬如宾;道家却认为是平等的、随和的。管理社会到达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管理得最好的就是“无为”。领导人达到最高境界是“爱民如子”,要求员工爱厂如家。当“信”达到最高境界时就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道”产生了事物,它不改造你,而是给你能量顺应着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在大地上生存就要遵循大地的规律;大地要根据24个节气来生长;天是根据运作规律,根据道来的。宇宙中行星之间如太阳月亮等万物运作的过程是谁来维持、制定的?是道。每个事物的自然之性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运作,是不可改变的,这就是道。道通过每一个事物的自然之性表现出来,天道通过星星月亮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出来,人类社会每个事物之间生长发育的自然之性表现出道的存在。道最终在哪里?我们看不到。当一个事物在没有人为的作用下他的自然之性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这就是道。用树来解释:我们身边的树通过修正长得整整齐齐,而深山里的树长得是如此茂盛、庞大,就好比阿凡达里面的那颗大树,是最自然的,没有经过人类修整的最自然的树,这棵树就得道了。树的自然之性没有被歪曲,它的生长发育达到了自身生命的极致,是一颗最美丽的树,通过树的自然表现出了树道。道家认为:人没有出现之前自然界是很和谐的,最好的状态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当一个事物达到最美、最好的状态就是道。大地震时,丈夫将妻子和孩子保护在自己身下,自己撑着千金重的乱石,这种爱,这种最自然的体现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得道的丈夫,一个最自然的父亲,是生命极致、道的体现。自然本性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人类错误地认为:我们无所不能,人类能够改变一切。“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三国时期对神器的解释是一个有生命、有精神的东西,不可能按照你想象的样子去改变,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事物本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有的慢性子有的急性子,有的身体很强壮有的很柔弱,有的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强不息,有的却自甘堕落。“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之性,你能顺着它却不违背,你可以和它沟通到一个可以让它接受的办法而不可以执意地去做。每个事物都有不变的本性,如果要去改变它,那必失败,也许还会失去它。这是王弼对这段话的解释。“道”顺应万物自然之性而成其“德”,所谓“德”,是自然之性的实现。“自然”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老子说:“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怎样使一个事物成德,那就要看是个什么样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进行建设,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他不是按照你的命令去变的,而是顺应着自然,违背自然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恶果。老子说: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五色令人目盲。人生来都爱看漂亮的东西,比如说颜色、风景。人有功利之心,越喜欢看好看的就越去创造更好看的,诱使着人类,最后就把眼睛看花了甚至看瞎了。五音令人耳聋;这个聋的本意是耳鸣,人喜欢听美妙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大自然的音乐,功利之心驱使我们去创造更美的音乐,时间长了最后听到人的耳膜击穿,导致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人喜欢吃好吃的东西,功利之心驱使我们创造更好吃的东西,调动胃口,最后吃的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就不知道什么好吃,失去味觉了。比如说现在的有钱人,吃美食已经没有胃口了,都喜欢吃山野菜,喜欢吃农家菜。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人有一个本质就是玩,最仇恨的是劳动,因此产生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人的功利之心使人创造出更好玩的东西,比如说男人喜欢打猎,心发狂你的思绪就乱了。现在的游戏,只要进去,就会发疯,已经丧心病狂了。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按照正常的思维处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的人的行为却不按照正常的套路走,比如说有了钱就产生了现在的贪污、受贿。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为什么我们总是说生活越来越不好?因为我们改变了生理自然,导致了病态。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道德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不讲道德,政治、法律,靠什么来维系?都是没用的。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大道废,有仁义;原始社会,人人讲道德,没有道德观念,大家都讲仁义,所以就没有“仁义”的概念了。后来社会从大同走入小康,人人有了私心,都为自己。这时候政府发现人开始变坏,社会变得难管,便开始提出“仁义”,以“仁义”来治理国家,社会开始蜕变,越讲越糟。一个社会的道德和每一个个体的利益是发生冲突的。有的人很有道德,政府就给他官当,政府把好人选拔出来,好人可以善待人民群众。老百姓看谁道德好就拥护谁当官,当官就能发大财,于是这些官员就拼命地做好事。智慧出,有大伪;政府忽略了,人们变聪明了,开始争取自己的利益了,开始造假了,人发生了分化,有的聪明有的不聪明,聪明的人就要变成统治者,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古代为了当官,什么路径可以实现,聪明的人就怎么做。读书能当官,大家就拼命地读书,结果造成了一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彻底摧毁了社会的道德。第一次虚伪之风发生在东周末年,第二次发生在东汉,最后一次发生在文革。本来是讲道德的东周最后造成全面的道德滑坡;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人吃人,然而三国之前的东汉社会却是一个以德治国的社会;最后一次就是我们现在,食品造假等,有人说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从文革开始中国人已经彻底地摧毁了道德良知。现在造假是造物,古代造假是造人。极端的道德狂热在文革时期已经出现了。本来是提升大家的道德水平,最后却成了弄虚作假,违背了大家的良心。东汉末期的情况和文革是非常相似的。六亲不和,有孝慈;社会缺什么,人们就宣传什么,越谈越糟。以前的社会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父亲有一大群的孩子,不可能每个都那么疼爱,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违背了道德的伦理。国家昏乱,有忠臣。国家混乱了,政治腐败了,天下要亡国了,忠臣就出现了。就好比我们宣传清官,就证明社会几乎已经没有清官了,说明政治已经腐败了。我们走在大街上:此处不准倒垃圾,那这儿的垃圾肯定很多。道家的根本是自然,我们越搞越糟的原因就是人类严重地违背了自然。所以道家提出了要“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指顺应自然的行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我们永远看不见道的痕迹,因为它永远是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这句道出了道家的思想实质,道家是中国管理中最合适的一种管理方法。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领导若要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就顺着大家的自然之性。王弼的解释是:順自然也。这就是无为。无为是回归自然的惟一途径。不尚贤,使民不争;大家为什么争名逐利?因为有更好的称号,更好的荣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为什么大家都要偷盗?因为人们发现有更好的生活,按照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那就得去偷、去抢;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当人不知道、看不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他的心不乱;当他看到之后就开始乱了,就有欲望了。我曾经看过一个测试,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不丹,他们赤着脚穿着单薄的破布,因为看不到那些各种诱惑各种华丽的东西,所以他们就不去奢求,他们过得很满足,所以他们很幸福。中国有句老话就是:“不见富人咱不穷。”圣人管理社会就用“无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自己无心,他是无知的,真正的管理者他在看,看该怎么管,圣人就像小孩一样。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圣人没有仁爱之心,只是顺应社会的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中国古代,天、地乃万物之母,二者交合产生了万物,但他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把万物看做是刍狗,即野草扎的假狗。自然都是按着本性发展的,一片和谐。现在自然界的食物链都被人类破坏了,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等等都是人类制造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o)籥(yue)乎?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虚的才能包容万物。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不要有心,无心才能整理好这个社会。就是既不爱你也不恨你,顺其自然。无为,顺应自然就是道,就是最高境界。悟道:“道”超言绝象,道是没有形状没有颜色的,你是看不到的。视之不见,名曰夷;看是看不到的;听之不闻,名曰希;听也听不到;搏之不得,名曰微。抓也抓不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就不要再说“道”是什么了,它是一个混合之物。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上面看不到下面也看不出,没有办法起名字。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没有形状,看不清摸不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一个恍惚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悟道。道平淡无味,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我们可以被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可以被可口的饭菜所诱惑,但是道是无色无味的,我们无法发掘。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高水平的人,听到了他认可;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水平的人,听到之后感觉很模糊,不知可信不可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低水平的人,听到就感觉很可笑,道不是给愚人讲的,是给高水平的人听的。要悟道,首先要无欲,破名利之心。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身体重要还是名誉重要?是身体重要还是钱重要?身体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再多的荣誉和金钱也是没有用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大家都是要钱不要命。如果人的功利心太强,那永远是不能得道的,因为你已经忽视了你的身体,道家主要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快乐幸福。如果爱物质胜过爱身体,那么你的快乐也就少了,拿的多失去的也多。要知道停下来,要知道满足,这样人才会快乐,才能长久。一是要破名利之心,再者就是破贵贱与善恶之心。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为什么人们都拼命地挣钱都想当官?因为我们有是非大小之分的,我们都想做大人物,不受欺负。其实小人物和大人物没有什么差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丑和美究竟能够差多少?其实没什么差别,就看和什么去比较。道家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们都喜欢被宠,不喜欢被别人欺负,其实宠和辱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好坏,宠不一定是好的,侮辱不一定是坏的。我们往往都害怕灾难,却把对自己生命本来需要的东西给忽略了,在乎的外界因素越来越多,所以非常害怕灾难,因为灾难可以使他失去所追求的外在的东西。善恶同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和丑是相对存在的,有丑才会有美,美本身就是丑;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善与恶,长与短,高和下,音和声,前与后都是相对而存在的。老子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能超越知识的,就是道。人心应该就像镜子一样,能够反映出真正的一面。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你知道有些知识是不可靠的,那就是尚矣;如果要认为什么都是对的,什么知识都知道,那就会生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不是什么事都得往外走,考察的地方越多不一定你知道的就越多,得到的越好,真理就在你的心中,走得远了反而知道的更少了。世界不复杂,人的心本来是明亮的,我们的欲望却像杂草一样遍地横生。我们知道的知识越多,就会和你的心灵发生一种冲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的时候学得越多,离道越远,对于学习一般知识来说,学得越多越好;但是对于学道,学得越多却会源源不断地损害自己。当我们把错误的知识都剔除之后,一颗明镜之心就会使你达到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才能客观地反映天下。如要达到一个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整天说的人不一定知道,真正知道的人却不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的好话不好听,什么都说的人不聪明,听不到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道要靠自己,是没有语言的。听之不闻名曰希。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听不到的语言才是最高的境界。我们的心是从宇宙中来的,后天获得的东西像杂草一样屏障了明镜。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自然?就是要去掉错误的知识。第一步就是去掉欲望;再者就是去掉知识;最后就是忘掉我们的语言,忘掉我们的知识。庄子发展为“忘言”。啮缺忘言;轮扁忘言,得意忘言。人要是说不出话来,那就是得道了。有一个故事:轮扁是一个做车轮的工匠,有一天他发现国王正在读圣贤之书,便问国王您在读什么书啊?国王说是圣人写的书;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国王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国王您就是在读圣人的垃圾。国王很生气,轮扁马上说,我制作过各种的木头,把其烧软折成车轮,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告诉我的孩子怎样掌握火候,只有我心里明白。我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只能体会而无法表达,圣人治理国家要比我做车轮难得多,那圣人的大智慧怎么能表达出来呢?国王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杀他。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媒介,但是真正内心深层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就算是表达出来了也和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距离。“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用鱼筐网鱼,抓到鱼了就忘掉了鱼筐;抓到兔子就忘掉了抓兔子的网子;真正理解了一句话你便把他的语言忘掉了。语言是我们获得真理的一个手段,要真正的体会真理就要把语言忘掉,用心来体悟。道家认为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的心。当我们把欲望、语言等一切都去掉之后,真理就在我们面前。所以要“无心”,心就像镜子一样,没有任何的杂念,和道一样。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我们要像婴儿一样,剔除心中的杂草,扫去心中的尘土,露出镜子,世界的本质就都反映出来了。婴儿之心: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liao)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百姓都熙熙攘攘,非常兴奋,就像春风一样;道家的圣人说:只有我的心才没有任何的征兆,像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单纯,练出了这颗心那就战无不胜。诸葛亮有一句名言体现了道家的思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领导的心必须淡泊才能成大事。我不被任何东西所蒙蔽,我是个傻瓜,我无知,我无心;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我不知道,别人都很聪明,只有我看上去很傻,但是他们追求的都是表面的东西,我追求的却是无形的,我追求的是道。我把错误的东西去掉,留有一颗真诚的心,不被任何的思想所控制。老子的东西看来不太实用,但他是大智慧,他从最高的智慧中引出来好多东西,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他。他让我们无心,露出一颗婴儿之心,我们就能客观地反映这个世界了。人们能达到这个境界,彻底地把知识欲望、错误的思想去掉,像镜子一样反映社会的时侯,就能得道了。致虚极,守静笃:虚极,心彻底虚了,错误的知识以及欲望都虚了。有一颗平常心,你的心才能平静,心平静了才会像一潭清水、一面镜子,就可以反映社会了。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个世界看着轰轰烈烈,但静下来你会发现,它万变不离其宗。你看夫物芸芸:芸芸众生在拼命地活动挣扎,最后各复归其根:再强大也归为虚无。世界从无到有,最后归无。归根曰静:死了之后就归于平静了;静曰复命:回归他的本命了;复命曰常:回到宇宙的大本根了,这时候他才是永恒的,因为每一个事物的生命都是很短暂的;知常曰明:知道世界最根本、最永恒的是什么时你才是聪明的;不知常、妄作凶: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曹操,一方霸主,马上要统一中国,却写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事物没有永恒的。知常容,知道了世界的真像,知道那个永恒的“道”了,你就有一颗公心,一颗宽阔的心;容乃公:你的胸怀就宽广了;公乃全:这样你的美德才能全面;全乃天:才能全面地看问题,才能符合天性和自然;天乃道:达到了自然的境界,就符合了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到死都不会有大问题。“道家”不是“道教”,“道家”说人一定会死的,主要是怎样活得开心和快乐。“道”就是自然,它看不见,是无形的东西。所以,首先我们要以道修身。以道修身“道家”认为社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活得舒服,因此要珍惜生命,黄帝内经讲养生,庄子逍遥游讲要活得舒服。社会和谐的目的是让“我”过得舒服。“贵生”和“治国”是一回事,要珍惜生命:“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个真正的领导人,他爱自己的生命胜过爱他的皇位,达到了这种境界之后,就可以把天下给他了。因为他爱惜自己的生命才能爱惜别人的生命。自己的命不要就会忽视大家的生命。庄子曾说人类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伤害自己的身体去换取并不需要的东西。“长生久视”:长生就是延长生命:治人事天(天:九天;又指养生。管理社会和养生),莫若啬(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把没用的东西去掉。啬,又为节俭)。夫唯啬(要达到节俭),是谓早服(要早早地准备);早服,谓之重积德(不但能节省资源、能力,还爱惜自己的精力,自己要不断丰厚和完善。);重积德,则无不克(精力足才能做更好的事情);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就没有极限了),可以有国(这种人才可以管理国家);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治理国家就是靠自己健康的身体和丰盛的资源)。是谓深根固柢(这样根基才会牢),长生久视之道(这样生命才能延长。管理社会就要可持续发展。)怎样养生呢?顺其自然。出生入死(离开了正确的养生之道,就进入了死地)。生之徒,十有三(有30%的人活到天年,完成了生命的极限);死之徒,十有三(有30%的人达不到天命就死了);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还有30%的人因为过度养生而死)。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什么原因呢?就是太注重养生了)。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犀牛)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犀牛没有办法用角顶你),虎无所用其爪(老虎没有办法用爪攻击你),兵无所容其刃(士兵没有办法砍你)。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因为你生活在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即没有招惹到犀牛、老虎、士兵)老子说养生还要练就一种淡泊的心境,要有一颗平和之心。他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一个有德之人的最高境界,是像刚出生的婴儿)。蜂虿虺蛇不螫(马蜂,虿虺不蜇他,蟒蛇不咬他),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野兽、大鸟看见小孩都不吃他,把他当自己的孩子)。骨弱筋柔而握固(小孩是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但是他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未知牝牡之合(不知男女之事)而全(脧zui)作,精之至也(这是最原始的精气)。 终日号而不嗄(整天哇哇地哭,嗓子却不哑),和之至也(因为它是最真正的中和之气)。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小孩来自宇宙,身上有“道”的真气,自然之气)。益生曰祥(过度养生就会走火入魔),心使气曰强(动不动就发火,胸中充满了愤怒)。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一个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就会不动了,很不符合道。即过于强大,其实很脆弱)。所以要练小孩的平和之心、柔弱之心。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本是什么?万物产生之前的“道”,“道”是万物总的能量,每一个事物的生长发育,能源都来自于“道”)。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母体在那里,就不用管他的子体了,因为子体生长发育需要使用母体的能量)。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符合道,顺应自然,身体就好了)。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越来越糟呢?因为塞其兑(嘴),闭其门(各种身体器官。人有正常的生理需求,这是好的,但如果欲求太强,身体就会坏掉。所以人的欲望不能无限扩张),终身不勤(不受别人烦扰)。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如果把欲望彻底放纵,那你很快就完了。万物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由弱到强,要防微杜渐,当欲望处在有无之间时就能发现,那是最厉害了)。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真正的强大是坚守柔弱)。用其光(用他的智慧之光),复归其明(归于真正的聪明),无遗身殃(就不会倒霉),是为袭常。这就是要练一颗无私之心。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为什么能长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因为天生天,地生地,继而生万物。天地因为不自生,所以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圣人就应该向天地学习,躲在世人后面其实就是走在世人前面去了),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他有一颗无私的心,所以他的身体才好)所以虽看上去是柔,实际却是刚,相反的情况就能得到一个正面的结果。能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知人(认识别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胜人者有力(能战胜别人,说明你很有力量),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知道满足就是富裕,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强行者有志(什么叫有志向?持之以恒)。不失其所者久(干事情不离开自己的长项,不能眼高手低,看一行爱一行,否则就做不大。世界上最靠前的富翁有一个特点:一生只干一件简单的事)。 死而不亡者寿(死了之后精神不消亡才是真正的长寿)。下面讲“以道论世”。老子有一个观点:上善若水。最大的徳就是像水那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对万物有利却不和万物相争,大家都不愿去的地方他去,随遇而安,马上适应环境。几:接近。道家把世界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世界和“道”最相接近的就是水。“道”虽看不见,但只要像水就可以了。水顺乎自然、顺乎环境。它有七种美德:居善地(善于选择生存的地方),心善渊(很快就积累得深厚,指学问深,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的变化,认识世界的能力非常强),与善仁(水滋润万物,对万物好。世界缺了水那是不可想象的),言善信(给他什么高度它就什么高度,表现了水的信任度。),正善治(水很柔弱,但一旦发起脾气来,冲击力很强),事善能(只要有个缝,水就钻进去了),动善时(它顺应环境而迅速变化)。夫唯不争,故无尤(它不争,所以它没有麻烦),所以想要成功,就得向水学习。水是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水的杀伤力更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家的“以柔克刚”在水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做不到)。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国家的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