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378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荷塘月色一、学习要点1、应在把握朱自清当年写此文的心情的基础上读此文。朱自清在写荷塘月色的前后不久写过其他一些文章,参照这些文章中的句子,如“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给S君的一封信),可以体会到朱自清在荷文中的一些语句,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等等,实际上是有深刻含义的。可以将之作为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2、应在分析朱自清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位置的基础上读此文。以往,我们更喜欢将朱自清当年的心情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强调1927年的事件对其心境的影响,这不能说错,但至少是不全面的。陈竹隐在忆佩弦这篇文章中提到朱自清对自己的分析“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这令我们多少应感受到朱自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准确地说,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对他人生选择的影响。国共两党的分裂,对于他来说不可能没有影响,毕竟他是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良心”,是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中走出来的。看着蒋介石的血腥屠杀,他的内心怎能没有震撼!但是即使如此,他也不可能选择激进的武装革命的道路。他是自由主义者,即使“五四”前后人们曾热烈呼吁的发现与重视“个人价值”的年代已结束,但他也绝对做不到因任何理由“政党”也好,“时代趋势”也好,“主义”也好,“理想”也好放弃自己内心对自由的坚持。此时的他,是矛盾的,但即使如此,坚持个人思想的自由、行为的自由、生活方式的自由,仍然是他凌驾于矛盾之上的毫不犹豫的选择。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影响不了他的这种选择。于是矛盾中的他,干脆选择了“暂时逃避”一法,在荷文中,逃进了无边的“荷香月色”之中。因此荷文中,做“自由的人”,不做“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不说“一定要说的话”,是另一把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3、在把握作者在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变化的节奏的基础上读此文。全文共有10段,从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欲游荷塘,第二部分(26段)欣赏荷塘月色,第三部分(710段)思古怀乡。而这三部分对应的作者的心情分别应是:第一部分:“心里颇不宁静”第二部分:在荷香月色中排遣“不宁静”的心绪,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这一阶段看“排遣”并不成功;第三部分:在对家乡旧俗的怀想与对古老诗歌的体味中超越“不宁静”的心绪,终于“到底惦着江南了”,这一阶段看,超越是颇为有效的。于是淡淡的喜悦感油然而生。但作者是否真正实现了理想中的自由呢?第10段的破折号将他重重地拖回了现实:“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当我们仔细地体会一下他从“不宁静”排遣超越的心路历程,其总体基调恰恰是笼着“淡淡的忧伤”,无论他如何逃避:从白天的现实生活,逃到夜晚的由“荷香月色”构筑的迷离之景,再逃到时空均颇为渺远的冥想的景致中,他都是无可奈何地在“门”(“带上门出去”)与“门”(“轻轻地推门进去”)之间徘徊,没有别的去路。而首尾提到的妻的动作,更加强了我们对作者的无奈感的体会:妻子从首段“迷迷糊糊哼着眠歌”到末段“睡熟好久”,不仅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更让我们看到连世界上的至亲至爱也无法理解,帮助甚至仅仅体会他内心的“不宁静”,那他的寂寞也只能由自己品味、排遣了。无法由至亲分担的寂寞,恐怕是最深层的寂寞吧。4、在理解“景情交融”的写景特点的基础上读此文。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既然此文的“情语”是“淡淡喜悦”与“淡淡哀愁”的交汇,那么此文的“景语”也只能是以“淡淡”为特色了。在文中,我们能找到大量如下形容词“零星地”“羞涩的”“渺茫的”“一丝的”“脉脉的”“薄薄的”“淡淡的”“斑驳的”“稀疏的”“阴阴的”“隐隐约约的”,所有的形容词都指向同一种感觉:“朦胧”。所有的景物都是中庸的,与“明朗、清晰、活泼、辉煌、欢快”等色调鲜明的感觉大相径庭,其温和的寂寞,含蓄的柔美、模糊的和谐和作者要传达的情密切地交融在一起。 5、附:西洲曲全诗。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廉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注:此诗写一个女子离别后的相思,因为景物描写自春至秋,若断如续,加上开始“折梅寄江北” 与末句的“吹梦到西洲”颇为虚渺,有人怀疑此乃一相思女子忆旧之梦。荷塘月色中选用的两句描写的是秋天莲子成熟时的盛景,而“莲”谐音“怜”,“莲子”谐音“怜子”,表明了女子对情郎既怜且爱的深情,用在荷文中,和前文独具朦胧之美的“荷香月色”呼应,使得荷塘的境界陡然开阔、明朗了。二、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梦寐( ) 2 敛裾 ( )3乍看 ( )4缝隙( ) 5 颤动( ) 6纤腰 ( )7独处 ( )8妙处( )2、判断下列字形的正误,对的打勾,错的改正。 1婷婷玉立( )2穿流不息( )3没精打彩( ) 4缀学( ) 5鼾眠 ( ) 6班驳( )7迷迷糊糊( )3、选词填空。(在选定的词上打勾) 1沿着荷塘,是一条 (弯曲 曲折 蜿蜒 崎岖)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僻静 幽静 幽僻 寂静)的路。 2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 (欣赏 观赏 享用 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3 她们是 (划 摇 荡 乘)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4这令我到底 (想 念 忆 惦)着江南了。4、 体会下列叠词的表达效果。 1亭亭的舞女的裙 2脉脉的流水 3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5 、文中引用采莲赋与西洲曲有何作用?试具体说明。三、课内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 着些白花,有 地开着的,有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了。 6 、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语。7 、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喻 拟人 通感 B比喻 拟人 移就C比喻 通感 D比喻 拟人 借代 8 、划线句本体是 ,喻体是 ,前者是 觉器官感觉到的东西,后则是 觉器官感觉到的东西,二者在 方面相似相通。 9 这段文字描写月下荷塘的景色,先写 ,次写 和 ,最后写 与流水,是按照 、 的顺序来描写的。(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1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5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0、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是 ( )A 轻轻 薄薄 淡淡 弯弯 B静静 淡淡 薄薄 柔柔C轻轻 淡淡 薄薄 柔柔 D静静 淡淡 薄薄 弯弯11、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1月光如流水一般。 2 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2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打了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是指什么?“酣眠”指: “小睡”指: 13作者用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什么?意在突出什么?比喻: 突出: 14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以两方面来衬托月色的,一是用 二是用 。15对本文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16这段文字从整体看,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概括本段文字描写的内容。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1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平常的自己是指 一世界是指 自由的人是指 18 文中画横线句中的两个“什么”是指( )A任何事情。B 白天愿想的事,一定要说的话。C 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D 高兴的事,令人烦恼的事。19 作者在月下漫步,“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下列哪句诗的“月”所代表的意境与文中“月”的意境相近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B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C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D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0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继续和议论的方法,说明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对平时工作、生活的厌烦,从而表现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B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记叙和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满腹忧愁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C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手法,表露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哀愁。D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手法,抒写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那姜白石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以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有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塘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都怡然自得。骤雨方晴 ,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和着大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花,本无须远求,只要以无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2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 文末的福气是指 22第二节引姜白石的词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 23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每点不超过18个字)(3分)2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答案一:基础知识1.1mei 2ju 3zha 4xi 5chan 6xian 7chu 8chu 21亭 2 川 3采 4 辍 5酣 6斑 7 糊3 曲折 幽僻 受用 荡 惦4 略5略二课内阅读6-96点缀 袅娜 羞涩 颤动 风致7-9略(见课文)10 D 11 (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状态同梦境中朦朦胧胧的状态相似。12满月的状态 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的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13光与影的组合 光与影的和谐美14叶,花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 树影衬托月光的轻盈15C16写景顺序是从月光到月影。本段内容写荷塘月色上的月色。 17 为环境和精神压力所捆饶而又整天忙忙碌碌的自己。没有烦事缠绕、精神得以彻底超脱的世界。没有任何干扰,可以随意想、说、做的人。18B 19D 20 D三:课外阅读21(1)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2)以不沾不染之心和巨细无遗之眼领略繁花好景就能得乐。22 表达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