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变形记》教案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328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变形记》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变形记》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5:《变形记》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 变形记 教案 第一课时 预习与情节 一课前布置预习课文,阅读语文读本之变形记评析。 二教学导入: 中国小说史鲁迅小说外国小说流派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 三作者作品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详细介绍见教师用书) 四背景介绍: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五下面对课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D ) A偌大(ru) 重听(zhng) 积攒(zn) 黏性(nin) B羞赧(nn) 挪动(nu) 颤抖(chn) 踅过(zh) C咂巴(z) 跺脚(du) 昏厥(ju) 瘸子(qu) D皱褶(zh) 蜷缩(jun) 愣怔(lng) 一瞥(pi) E思忖(cn) 撂下(lio) 譬如(p) 胸脯(p) 六成语积累: 下面短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怒气冲冲 目不转晴 不由自主 突如其来 B疲惫不堪 引人注目 不可思议 一愁莫展 C仁至义尽 气喘吁吁 六神无主 难以执信 D小心冀冀 精疲力竭 精神焕散 食不甘味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少不更事 无济于事 全神贯注 居高临下 B不着边际 为期不远 赫赫业业 泛泛之交 C微不足道 心平气和 冥玩不化 凭水相逢 D心荒意乱 闲言碎语 飞短流长 无可奈何 七归纳三部分情节内容。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既惊慌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八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讨论)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九布置作业: 课外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 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一.概述内容: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二.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3.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 提示: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4.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四.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怎样的? 提示: 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格里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妹妹实现“美梦”。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还只有17岁。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他“受到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妹厌弃。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格甲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条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一死亡。 五.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六.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 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七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联系本课内容,你怎样看?(自由发言) 八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者的同情。 九.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小说,并认真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第三课时 分析艺术特色 一.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 提示: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二.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提示:“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三.怎样理解作者对“变形”这一情节的构思意图和巧妙之处? 提示: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四.这篇小说中的“荒诞”无处不在,试具体说明。 提示: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五荒诞、变形的情节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 提示: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六.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 提示: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七.处理课后作业: 略,见教师用书。 八.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 2.课外阅读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 变形记 (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寒颤(zhn) 转动(zhun) 踅(xu) 薄暮(b) B重听(zhng) 思忖(cn) 瞥(bi) 气喘吁吁(y y) C积攒(zhun) 下颚() 砰(png) 少(so)不更(gn)事 D撂下(lio) 休憩(q) 瘸(qu) 羞赧(nn) 2选词填空。 (1)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_(克制、抑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2)他舒了一口气,暗自_(思索、思考、思忖)道:“看我没用锁匠吧!”并将脑袋搁在门把上,想将门完全打开。 (3)以后,等消除了_(阻碍、障碍、妨碍),他一定会更兢兢业业地工作。 (4)不管他多么_(谦和、谦逊、谦恭)地转动脑袋,父亲只是一个劲儿拼命跺脚。 (5)妹妹突然尖叫起来,“他又来了!”在一阵完全令格里高尔不可思议的_(惊慌、惊恐、惊愕)中,妹妹甚至离开了母亲, (6)对此他防不胜防,因为他对此等事情往往一无所知,待到他_(精疲力竭、精疲力尽)作完一次推销旅行,在家里亲身感受到那糟糕的、莫明究竟的后果时他才有所感悟。 (7)我们的党员干部绝大多数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违反党纪国法的人是_(微不足道、微乎其微)的。 (8)父母对这一切_(不以为意、不甚了然、不以为然);天长地久,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以为格里高尔在这家公司里工作,一辈子可以吃穿不愁了,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 A妹妹只是耸耸肩膀表示一筹莫展,刚才她还信心十足,如今这一哭她一反常态没辙了。 B我并不是冥顽不化,我喜欢工作;出差是辛苦的,但是不出差我就没法活。 C格里高尔有能力承担并且也确实承担了全家的开支,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好,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D格里高尔想挣扎着往前爬,仿佛一换地方这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的疼痛便会消失似的。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 A他由于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开门,所以实际上这扇门已经开出相当大的一个缝隙了,而人们却还看不见他自己的身影。 B萨姆沙太太做了一个似乎想拉住那把扫帚的动作的样子,但没去拉。 C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这个意见还坚决呢。 D尽管是清晨,清新的空气中却已透着些许暖意。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该罪犯曾利用职权,先后将集体企业的10辆小汽车分别送给某市长和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 B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疼不已。 C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京西安铁路建设沿线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堰墩发现了西周中晚期的村落遗址。 D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6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力,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力,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力。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课文,回答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7格里高尔变形后,家里人对他的态度有变化,请简要概述格里高尔变形前后妹妹、爸爸、妈妈的态度变化。 a 妹妹的态度:(不超过10个字)_ b 爸爸的态度:(不超过10个字)_ c 妈妈的态度:(不超过10个字)_ 8家人态度的变化和对变形的描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不超过20个字) 9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心理活动,概括出格里高尔的性格特征。 10文章第一部分13段,写格里高尔“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几乎没有特别的惊异和惶恐,只像患了头痛脑热一样;周围环境毫无变化,四堵熟悉的墙壁、画以及窗外的一切没有变化,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不超过40个字) (二)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1115题。(20分) 夜半来客 美罗阿瑟 奥萨贝尔一点也不像小说所描绘的侦探,跟他穿过这家阴暗的发着霉味的法国式旅馆走廊的福勒感到很失望。奥萨贝尔住的房间很小,在六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应有的住处。 奥萨贝尔是个大胖子,很胖。“你失望了吧?作家先生。”奥萨贝尔转过头来说。他呼哧呼哧喘着气,悄悄笑着,打开他的房门,站在一边,让他扫兴的客人先进去。 “可是,我的朋友,鼓起劲来!”奥萨贝尔继续说道,“很快你就会看见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了得到它,好几个男人和女人丧失了生命这很有戏剧性,是吗?”他边说边从身后把门关上,然后打开电灯。福勒突然毛骨悚然:屋子中央站着个男人,他手里握着一支手枪。 奥萨贝尔惊愕地眨了几下眼睛。 “马柯斯,”他上气不接下气,“你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你在柏林呢。在我房间里干什么?” 马柯斯是个瘦弱的男人,个头不高,那张脸容易让人想起狐狸脸上的表情。除了眼前这支手枪,他看起来并不十分危险。 “今晚不是有人要送一份关于某种新式导弹的报告给你么?”马柯斯低声说道,“我想它在我手里要比在你手里更好一些。” 奥萨贝尔走到一张沙发旁,一屁服坐下。“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他咬牙切齿地说,“这可是第二次了:有人从窗外那个该诅咒的阳台翻进我的屋里来!” “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惟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 “阳台?”马柯斯惊奇地问,“不,我用的是钥匙。早知道有阳台,我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 “这不是我的阳台,”奥萨贝尔生气地解释着,“是隔壁房间的。可它延伸到我窗下,这两间屋过去是一个单元。任何人都可以从隔壁的空房间到阳台上去。上次有个家伙也是这么进来的。” 马柯斯看了一眼福勒,命令道:“请坐好!咱们得等上半个小时。” “不,确凿地说,是三十一分钟。”奥萨贝尔闷闷不乐地说道,“会面定在十二点半。现在我想知道你是怎样得知这份文件的,马柯斯。” 这个瘦小的间谍不怀好意地笑起来:“我们倒想知道你们的人是怎么把它搞到手的。得啦,今儿夜里我要它重新回到我的手里,那是什么?谁在门口?” 听到敲门声,福勒跳了起来。奥萨贝尔不动声色地微笑着。“那是警察,”他说,“我觉得这样重要的文件,应该受到一点额外的保护。我通知过他们来这儿检查一下,以确保万无一失。” 敲门声一阵紧似一阵。 “现在你作何打算?奥萨贝尔先生!” “假如我不去开门,他们会有其他办法进来的。对于开枪射击这个办法,他们是决不会犹豫的。” 马柯斯飞快地朝窗户退去。他用身后的一只手把窗户打开,一条腿跨进窗外的黑夜。 “把他们打发走!”他警告说,“我在阳台上待着。支走他们,不然我就开枪!” 敲门声更响了。有人在喊:“奥萨贝尔先生,奥萨贝尔先生!” 马柯斯将全身重量压在一条腿上,曲扭着身体,手枪仍然对准胖子和他的客人。另一支手抓住窗框。然后,他抬起另一条腿,跨过窗台。 门把转动,马柯斯飞快地用左手推了一下窗子,朝阳台跳下去,接着一声惨叫,他落下去了。 门开了。侍者亨利手托盘子站在那里,盘子里有一只瓶子和两只玻璃杯。 “这是您要的饮料,先生。”他把盘子放到桌上,熟练地打开瓶子上的软木塞,然后离开了房间。 浑身大颤、脸色苍白的福勒盯着他的背影。“可可是警察呢?”他结结巴巴地问。 “哪来的警察?”奥萨贝尔长叹了一声,“不过,我预料亨利会来的。” “可是,阳台上的那个人”福勒又问。 “不,”奥萨贝尔回答说,“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我想当一匹马) 11这篇小说题目所说的“夜半来客”指的是(3分)() A马柯斯 B福勒 C奥萨贝尔 D侍者 12这篇小说,至少有三处令读者感到意外,请写出来。(5分) 13文中画横线的“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一句,与下面的哪个情节相呼应?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中画波浪线的“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惟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与下面哪个情节相呼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情节的发展环环相连,发展迅速,虽然短小,但堪称精悍,可与许多需要读几小时或几天的侦探故事或惊险小说相媲美。 B小说以奥萨贝尔接受一份重要的新式导弹报告的始末为主线,表现了一个传奇人物不凡的身手。 C小说第一段说明住所是在六楼,而那段的中心内容是福勒抱怨奥萨贝尔的住处不怎么样,这就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悄悄地埋下伏笔。 D福勒在小说中是个起穿插作用的人物,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情景,通过他提出的疑问,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真实可信。 E小说中三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调动了大量人物描写的手段,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篇幅中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1D2略3C4D5B6B 二、(一)7a 亲近厌恶;b 恼火同情;c 痛心轻松。 8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9孝子、善良、忠实、富有责任感。 10抓住社会现象去分析。 (二)11A 12(1)马柯斯突然出现在寓所中; (2)马柯斯信以为真的阳台并不存在; (3)敲门人并不是警察而是侍者。 13与后来侍者来送饮料的情节相呼应。这恰恰说明奥萨贝尔对旅馆服务的要求很高,成为侍者来送饮料的伏笔。 14与马柯斯跳下“阳台”的情节相呼应。从福勒这个第三者眼睛,看到外面漆黑一片,加强了马柯斯跳楼的真实性。 15BE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