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 2、体会并学习陈毅生死不渝、视死如 归的革命精神。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有诗集陈毅诗词选集。,3,1934年10月,主力红军出发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指挥工作。后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这是陈毅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在梅山被围、情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写的三首绝命诗。,4,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 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小序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写作背景和缘由。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5,讨 论,1、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泉台”与“阎罗”这两个并不存在的迷信传说?,答: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要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至死不渝。,3、“阎罗”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_, 其含义是_。,第一章,借 喻,比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抒发壮志:表明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2、“旌旗”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_, 其含义是_。,借 代,代指部队,6,讨 论,2、“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引用了什么典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决心?,答:引用了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诗人表明即使自己在战斗中牺牲了,也希望能看见反动派被人民打倒这个愿望。,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嘱咐同志:表达坚信革命必胜的崇高信念,1、“烽烟”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_, 其含义是_。,借 代,指战争,7,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8,“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9,讨 论,1、“血雨腥风” 比喻了什么?,2、谈谈你对“自由花”的理解。,第三章,采用借喻的修辞手法,预言共产主义革命理想终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答:比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镇压。,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展望未来:展示革命事业成功的壮丽前景,10,自由诗 (匈牙利)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11,抒发壮志:表明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嘱咐同志:表达坚信革命必胜的崇高信念 瞻眼未来:展示革命事业成功的壮丽前景,意,小 结,12,取义成仁的人物、故事、诗歌? 无产阶级革命家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