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80646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一、学习目标、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声音是以何种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有何不同?二、学习指导、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阅读课本p30-32,观察教材提供的几幅图,总结物体发音时的共同特征。你能让身边的什么物体发声?说说你的具体做法。来源:Z*xx*k.Com诗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试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相互讨论、交流不同发生体发声时的特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阅读课本p32-33后思考下列问题:()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实验(或事实)推理得出得结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讨论一下,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人的耳朵是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突出在外的是外耳的耳廓,还包括外耳道和鼓膜,它们的作用是收集声音、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中耳由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组成,是传递声波的重要结构;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我们便听到声音。现在,你明白了耳朵能听到声音的原因了吧! 三、释疑解难问:打雷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呢?答: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有的振动是很容易观察到的,但有的却不容易直接观察。雷电是由于空气中发生了强烈的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强烈的光就是看到的闪电,而由于强烈放电激烈了周围的空气,使空气发生振动,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就是雷电。问:北京天坛前有块三音石,站在石上拍一下手能听到三次拍手声,这是什么原因呢?来源:学。科。网答:这与声音的反射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因为障碍物的影响而返回来传播,这种现象被称为声音的反射现象。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当游人站在三音石上拍一下手,声音经过围墙的一次反射,游人听到一次回声;声音在经过围墙第二次反射,游人又一次听到回声。这就是三音石的奥秘。问:像三音石每反射一次就可以听到一次回声,应该听到无数次回声,为什么只听到两次呢?答: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反射中也会有损失,所以每反射一次声音都要减弱一些,因此不可能听到很多次的回声。问:耳朵的结构非常复杂,人耳到底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呢?答: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外来的声波从外耳传入,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带动听小骨振动,引起耳蜗内神经兴奋,兴奋信息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了听到声音的感觉。鼓膜石听到声音的第一个“部件”,如果鼓膜被损坏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因此,千万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平时不要乱掏耳朵,游泳、洗澡时不要让耳朵进水。问:小刚同学将振动的音叉含在嘴里时,感到比放在桌上听到的声音大,他此时是怎样感知声音的?答:声音的感知途径多种多样,既有空气传播的过程,也有骨传声的方式。本题二者都有。自我检测来源:学&科&网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又使_振动再通过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并把信号传给 ,便能听到声音。来源:学&科&网Z&X&X&K、某报报道“以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看到星体的爆炸,感到其声者、震耳欲聋”。这篇报道是否真实? ,因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正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课外空间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双耳效应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你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声音是立体的。但是如果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放大后播放出来,我们听到的就不再是立体的声音。要想重视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1 、双耳效应是指: 、人们之所以听到声音是立体声,是因为。、要想录制立体声,至少要个话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