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帽冲压模具设计
46页 14000字数+论文说明书+13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冲头固定圈.dwg
凹模.dwg
凹模固定圈.dwg
卸料板.dwg
底板.dwg
打料杆.dwg
拉伸冲头.dwg
推料圈.dwg
推料块.dwg
模柄.dwg
滑块1.dwg
滑槽.dwg
电池帽冲压模具开题报告.doc
电池帽冲压模具装配图.dwg
电池帽冲压模具设计论文.doc
前言 - 4 -
1 模具的概论 - 4 -
1.1冲压与冲模 - 5 -
1.1.1我国冲压现状与发展方向 - 5 -
1.1.2国外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6 -
2 冲压件工艺分析 - 8 -
2.1收集并分析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 - 9 -
2.2产品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 10 -
3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 11 -
4主要设计计算 - 12 -
4.1毛坯尺寸计算 - 13 -
4.2成形次数的确定 - 14 -
4.3零件排样及相关计算 - 16 -
4.3.1零件排样 - 16 -
4.3.2条料尺寸 - 18 -
4.3.3材料消耗定额 - 19 -
4.3.4中间工序半成品尺寸 - 19 -
4.4冲压工序压力计算 - 20 -
4.5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 23 -
4.5.1落料凹、凸模的工作尺寸计算 - 23 -
4.5.2首次拉深凹、凸模工作尺寸计算 - 25 -
4.5.3第二次拉深凹、凸模工作尺寸计算 - 26 -
5模具结构设计 - 27 -
5.1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 27 -
5.1.1落料拉深复合模 - 28 -
5.1.2二次拉深模 - 28 -
5.2模具材料的选用 - 29 -
5.2.1冲压对模具材料的要求 - 29 -
5.2.2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 - 30 -
5.2.3冲模常见材料以及热处理要求 - 30 -
5.3定位方式的选择 - 33 -
5.4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 33 -
5.5导向方式的选择 - 34 -
6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 34 -
6.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 34 -
6.2其他零件的设计与选用 - 36 -
7冲压设备的选择 - 37 -
8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 - 38 -
8.1凸凹模的加工工艺过程 - 38 -
8.2拉深凸模的加工工艺过程 - 39 -
8.3落料凹模的加工工艺 - 40 -
8.4第二次拉深凸模的加工工艺过程 - 40 -
8.5第二次拉深凹模的加工工艺 - 41 -
9模具的装配 - 42 -
9.1冲模装配要点 - 42 -
9.2冲模装配工艺要点 - 42 -
9.3具体装配 - 43 -
致 谢 - 45 -
参 考 文 献 - 46 -
摘 要:本文介绍了电池帽冲压模具的设计。根据已有的零件图,综合考虑影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零件的生产工序,优化确定各工艺参数的大小和变化范围,合理设计模具结构,正确选择模具加工方法,选用机床设备等,使零件的整个生产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
关键词:拉深、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方案、旋转体拉深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battery cap stamping moul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parts grap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production running smoothly,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various factors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optimize the parts to determine the size an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reasonable design change range die structure, and the correct choice mould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machine equipment, make the whole production reach high quality parts and high output, low cost, safety.
Keywords: Deep drawing, mou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stamping scheme, tothe drawing parts
前言
板料冲压是金属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他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好、重量轻、成本低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在现代汽车、拖拉机、电器电机、电子仪表、日用生活用品、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工业等各个工业部门中均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冲压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其生产出来的工件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的特点,是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进行冲压成型加工必须具备相应的模具,而模具是技术密集新产品,其制造是单间小批量生产,具有难加工、精度高、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的特点。所以只有在冲压零件生产批量大的情况下,冲压成型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冲压加工具有上市突出的有点,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防工业机敏用工业生产中比不得少的加工方法。
冲压工序根据材料的变形特点可分为分离工序好变形工序两类。
分离工序是指坯料再冲压力作用下,变形部分的应力达到强度极限以后,使坯料发生断裂而产生分离。分离工序包括:切断、落料、冲孔、切口、切边、剖边等。
成型工序是指坯料在冲压力作用下,变形部分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但未达到强度极限,是坯料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居于有定形状尺寸与精度制件的加工工序。成型包括:弯曲、拉深、翻边、旋转、校平、压花等。
1 模具的概论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1.1冲压与冲模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在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冲模在实现冲压加工中是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与冲压件是“一模一样”上午关系,若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冲压件;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成形工艺就无法实现。在冲压零件的生产中,合理的冲压成形工艺、先进的模具、高效的冲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冲压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生产的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进行冲压成形加工必须具备相应的模具,而模具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其制造属单位小批量生产,具有难加工、精度高、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的特点。所以,只有在冲压零件生产批量大的情况下,冲压成形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冲压加工具有上述突出特点,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防工业及民用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1.1.1我国冲压现状与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生产正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变化特点,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市场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控切削加工、数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转变。
至今,我国模具制造行业的产值已经超过机床工业。有关板料冲压技术方面的问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相应的冲压工艺理论的研究及冲压加工机理的探讨也随之不断深化,如何从冲压工序基本应力与变形状态的分析着手,改善冲件的质量精度,并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就显得愈为重要。
致 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间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三年寒窗,所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阅读和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的视野,离校之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问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大专生,在最初试图以冲裁模为题材进行论述时,还是颇有难度的,最大的难度在于自己对冲裁模设计的思路很迷忙,面对神秘瑰丽的冲裁模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机电系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对本课题进行尝试性的构思,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老师还不忘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模具这个专业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模具这个专业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有时老师对该专业前景的分析,虽然与论文不甚相关,却为我们将来步入模具行业研究的殿堂打开了不可多得的方便法门。
值得一提的是指导老师和班主任,他们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职业导师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匪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指导老师和班主任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机电系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 考 文 献
1.刘建超、张宝忠主编.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孝培主编.塑料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3.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4.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5.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6.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7.许发越主编.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8.李天佑主编.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