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5141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辍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剐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sh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l)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弥望(_)缕缕(_) sh(_)时(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文段中,“渺茫”的意思是_,“袅娜”的意思是_。(4)面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绝密忠诚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于敏。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段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的传奇。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获奖证书,紧握老科学家的手,温暖赤子报国的心。1926年生的于敏,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一脸属于老科学家的谦逊与纯粹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出的本土核物理学家,究竟能迸发多少灼热的能量与光芒?越神秘,人们越想要走近他。东方巨响那些不同寻常的日子,注定刻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沉默如金的戈壁见证1967年6月17日8时,罗布泊沙漠腹地。徐克江机组驾驶“轰6”进入空投区。但听一声惊天“雷鸣”,万里碧空升腾起炽烈耀眼的火光,一朵蘑菇云顶天立地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东方巨响,震惊世界。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中国闪电般的进步,神话般不可思议。”西方科学家评论。巨大的成功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全国仅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95的时间算原子弹,5留给氢弹设计。“百日会战”令人永难忘怀。1965年,于敏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9月,他带领小分队赶往华东计算机研究所。“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参与“会战”的蔡少辉研究员说。狂风,沙暴,饥寒;休克,便血,失眠;坚守,奋战,奉献于敏全凭满腔忠诚的热血拼搏、鏖战,和许许多多有名、无名的“核卫士”一道,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挺立起新中国不屈的脊梁。绝密使命核武器,国之重器。当时国际上真正意义的战略核武器指的就是氢弹。即使时光倒流,老于仍会走这条路。“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于敏说。1961年1月12日,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他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我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于敏说。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连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氢弹设计远比原子弹复杂,核大国对技术绝对保密。我国科研人员重担千斤。一次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压力、紧张充斥整个屋子。这时,只听到“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敏和陈能宽两位科学家忽然你一句我一句地将诸葛亮的出师表背诵到底。那一刻,在座所有人无不以泪洗面,所有人真切体会到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风高范远德才兼备者,望众。钱三强说:“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大家争论时,邓稼先说:“我相信老于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于敏生于一个天津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对新知,探究其所以然。进入北大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1951年,于敏在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2 . 文章标题“绝密忠诚”中的“绝密”一词有哪两层含义?3 . 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概括于敏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4 . “风高范远”部分,作者引用钱三强、邓稼先和张宗遂的话有什么作用?5 . 我国“两弹”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于敏等科技专家的努力。请你写一条微博,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50字以内)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财主李富贵赞助了资金,就要给亭子取名富贵亭。李渔觉得不好,阻拦道:“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你有更好的名字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名字了(A)。”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B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选自于丹趣品人生)讲述了李渔为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请你根据文意,在AB两处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A B 于丹欣赏李渔所取的亭名,其实是欣赏李渔的一种人生态度,请用【材料1】中的一个双音节词C 概括这种人生态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7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 . 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9 . 请谈谈你对文中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10 . 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有什么优点,你怎样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三、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 .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1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公将驰之辍耕之垄上C登轼而望之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望其旗靡其真无马邪13 .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 . 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略写了。这样安排有何作用?15 .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四、情景默写16 . 按要求写句子。(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做准备的几句诗是_。(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_。五、诗歌鉴赏古诗赏析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7 . 诗的第二句,诗人把“雨”比作“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8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名著阅读19 . 鲁迅先生笔锋犀利冷峻,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除了理性的批判却也着温情的一面,请举出其作品藤野先生中的一个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七、作文20 . 请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21 . 作文(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1)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路摒弃许多东西,比如嫉妒、自私、冷漠、怯懦、利欲但也有许多东西千万不能缺失,正直、勇敢、诚信、商量、宽容,这些都是生命行囊中闪光的珍珠,谁把它们弄丢,谁的生命就会失去一份色彩。请以“别丢掉”为题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作文,先补全题目,体裁不限,注意详略得当。(2) 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