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九)北师大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14349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九)北师大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九)北师大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九)北师大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九)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6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7毛泽东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农业集体化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BC D10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11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1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是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1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A实行按劳分配B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允许自由贸易D实行实物配给制14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都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15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16下图中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农业集体化政策17有人认为: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下列属于“苏联崛起的良机”是 ()A苏联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B1932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C经济萧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D有利于从西方引进技术、资金、进口机器 18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其中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19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20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30分,第23题16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6分)(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4分)22阅读下列材料: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招风哈默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也该离开了。1931年,他返回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哈默当年便应邀访问了中国。1982年他与中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协议书,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邓小平说:“哈默愿意帮助我们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两年能出1200万吨煤,4年达到1500万吨,比我们快得多”。此后,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了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后来,邓小平曾称赞哈默是个勇敢的人,认为同中国合作兴建像安太堡煤矿这样大的项目,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哈默在苏俄的经营有何政策依据?当时苏俄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经济政策?(8分)(2)哈默在苏联的将近十年中,苏联的经济政策又有何变化?哈默回到美国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0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哈默成为“商业奇才”的经营之道是什么?(6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的过程,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苏联采取这样的途径有什么必要性?(6分)(2)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出现了什么问题?(6分)(3)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4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知苏维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而产生严峻的形势,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收集制。2导学号04790071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是苏俄政权为战胜国内外敌人于1918年至1921年间实行,为苏俄内战时期。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实行,农业集体化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实行。3解析:选D。题目中列宁所说的“强攻办法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指的是苏维埃俄国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据此判断正确选项为D项。4解析:选D。1929年,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全盘集体化”决议,农业集体化运动进入高潮。该运动将农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迅速发展工业化。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故D项正确。5导学号04790072解析:选D。解答本题应从材料给出的时间入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春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开始于1921年,于1929年逐渐被取消,可以排除A、B两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6导学号04790073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粮食产量数据的变化。材料主要说明19251937年苏联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故C项正确。A、B两项都是自然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排除D项。7解析:选B。材料中毛泽东的形象比喻是指为了实现工业化,而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工业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牺牲农业的基础上。8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托材料客观评价斯大林体制。材料中的“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符合对斯大林体制的客观评价,承认了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故答案为C项。9解析:选C。注意时间“1958年”,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处于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在农业方面大规模种植玉米。10导学号04790074解析:选A。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意味着不敢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体制,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C、D三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11导学号04790075解析:选B。本题以笑话的形式考查斯大林体制对苏联经济造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强化,致使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B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反映笑话的寓意,应排除。勃列日涅夫未能认清计划经济的弊端,D项排除。苏联军事实力强大,但经济实力落后,综合国力不强,C项排除。答案为B。12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生意”,“生意”是指买卖,反映了新经济政策鼓励发展商业,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发展生产。13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缓和了工农矛盾,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14导学号0479007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是情境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可知是发生在巨变前。故正确答案为C。15解析:选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经济改革受挫后,才转向政治改革。1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图中可获知,19211925年粮食产量提高,该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经济危机下,世界贸易急剧下降,苏联适时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从欧美国家进口大量先进机器、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其工业建设,故选D项。18导学号0479007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蛮干家”的含义:即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科学方法,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做事,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由此可知是种植玉米运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9解析:选B。A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B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C项表述不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背离马列主义。D项不符合题意。2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苏共实行高度的集权制,党内缺乏民主机制,使权力从根本上失去了制约和监督,以至党的干部由人民的公仆蜕变为人民的老爷,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脱离群众、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都是这一原因产生的结果。21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调整,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作答时,一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二要注意紧扣“经济体制”这个主题,不要节外生枝。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第(2)问要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3)问注意作答的角度: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答案:(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3)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22导学号0479007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由材料中苏俄允许外国资本家开办企业和美苏贸易,可知此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应结合苏联“斯大林模式”和美国经济危机来回答问题。第(3)问应运用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回答。第(4)问学生可自由发挥,但应注意言之有理,论从史出。答案:(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原因: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占优势,落后)。长期的战争使苏俄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困难,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废止。经济形势: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政策:当时的胡佛政府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3)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环境好。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的邀请。到中国投资有丰厚的回报。意义:加快了中国煤炭、石油等工业的发展;为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投资树立了榜样,从而推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4)有特别敏感的商业嗅觉,善于把握商机;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与东西方的领导人交情深厚,为其经营打开方便之门。23解析:本题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第(1)问答案从材料一、二中获得。第(2)问把握材料二中“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等信息。第(3)问结合材料三中“农业作为殖民地”等信息并回归教材,综合回答。答案:(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苏联是首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权。(2)问题: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3)只有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