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11853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一、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B、C)学说,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A、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C、剩余价值理论D、阶级斗争学说 E、无产阶级解放理论2、下面选项中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是正确的有:(A、B、C、D)A、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C、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D、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E、只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因为(C、D、E)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C、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E、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4、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A、B、C、D、E)A、彻底消灭一切阶级的革命 B、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决裂的革命C、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D、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革命 E、彻底消灭剥削阶级的革命5、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下面这些特征:(A、B、C、D、E)A、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国家政权B、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 C、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E、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可以具有多样性6、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A、B、C、D、E)A、这些国家必须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B、这些国家面临着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艰巨任务C、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D、存在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E、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A、B、C、D、E)A、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存在历史联系B、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形式存在历史联系C、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基础不同D、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本质不同E、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等同。8、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是(B),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底劳动生产率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D、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9、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从这个历史结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下面正确的结论有(A、B、D、E)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B、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特定的情况C、突破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具有普遍性的革命规律D、历史发展的顺序是有可能出现跳跃的E、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10、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尚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这是因为:(A、B、C、D、E)A、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态可以有这种那种C、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可以有这种那种D、时代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E、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会造成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辨析题: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正确。因为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它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正确。因为不同国家不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同时,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种的,模式是多样的。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3、资本主义有可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正确。因为从理论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但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各国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统一的,其中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手段。错误。因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统一的,其实质就是全体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5、要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正确。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一直处于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面对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要正视自己具体国情,而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三、分析分析题: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并评价社会主义“早产论”?【参考答案】(1)马、恩曾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当然,马、恩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2)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宁根据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指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胜利。列宁所提出的新论断,是以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为依据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3)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进一步指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率先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并根据俄国当时社会具体情况和革命的客观形式,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革命成功则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率先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劳动群众所受到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重,使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而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长成熟并能有效地组织和发动群众,革命的主观条件也成熟了。(5)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社会发展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了主要的决定因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生活取代封建社会,已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6)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把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看成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成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同时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坚持不断的改革?【参考答案】(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等方面。因此,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探索。(2)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是多样性的。(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同时,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全球化已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充满矛盾的客观进程。社会主义将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4)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它是在不断的改革和经常的变化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改革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是克服社会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应坚持正确的方向,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步骤,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建设?【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了人民利益,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有鲜明的政治纲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其奋斗目标。(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带人民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3)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形势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4)加强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什么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党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党能与时俱进;必须加强党自身建设,使党始终具有生机和活力,始终能引领社会发展进步。4、材料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材料2:“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材料3:“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请回答:(1)从材料1和材料2来具体阐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作用。(2)从材料3来谈谈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3)材料2和材料3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参考答案】(1)虽然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要求变革生产关系,人类的活动存在制约性,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地创造;社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和方向性,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更替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由萌芽形成,到成熟发展,最终也必将向更高的社会形态转化。因此,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这是社会规律的客观作用。但社会规律不会自动实现,而必须通过人们的活动起作用,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来看,从社会历史发展具体的进程来看,社会形态的更替发展则又会因为具体历史条件复杂性、多样性,因为人们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差异性而呈现出特殊性。因而,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具体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有不同的走法,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有不同的模式。(2)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还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因而人们对它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在于它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促进全人类共同的发展,因此,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没有前途的,就是死路一条。(3)材料2说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不可避免的,但具体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是多样的,没有固定形式;而这并不等于说社会主义的特征是模糊不清,材料3就说明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也就是说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切模式的社会主义共同的特征。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5、材料1: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敌对势力的仇视和反抗,从1918年下半年起,帝国主义纠合14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国内战争。为了捍卫苏维埃政权,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材料2:1921年初苏联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这时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了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材料3:列宁去世后,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地位。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完成。1933年斯大林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时说:由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了70%,所以,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由于消灭了工商业部门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工业中的唯一形式;由于击溃了富农阶级,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成为农业中的稳定的经济基础;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困现象,消灭了失业现象,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都取得了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请回答:(1)阅读材料1和材料2,以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道路。(2)阅读材料3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客观规律,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最终不能克服其生产力发展越来越高的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因而人类社会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必然要以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建立更高形态的社会制度来解决这个矛盾,来适应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人类自觉的社会活动,社会主义革命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但各国人民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进行,革命的具体实现,应该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根据具体的主、客观条件来作出决定。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革命成功则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建立,最终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并且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列宁在认真总结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的基础上,集中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智慧,并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此,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道路是具体历史的和多样的。同样,社会主义建立以后,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客观规律,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却是现实的也是多样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环境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下迫使无产阶级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用国家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实行共产主义原则,无疑是脱离了实际,是违背规律的,必然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因而,一旦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苏共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表明列宁和苏联共产党人在探索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一定不能超越苏联具体的社会实际,一定不能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水平。这说明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道路是不确定的,但社会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2)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为前提,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消亡等。马、恩这些论断对今天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尤其是马、恩并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其某些论断与现实存在着差距是在所难免的。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的实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还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因而人们对它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