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893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专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命题规律】2013年考查了德国的分裂问题,2014年、2015年没有考查本讲内容,命题形式以选择题出现。【命题趋势】本讲内容历来是高考的潜在热点,预计2017年高考命制材料题的可能性较大。学生在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深刻领会“冷战”的起因、特征、表现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2)认识多极化格局出现的必然性及其表现。(3)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及地区的热点问题,分析问题的发生和演变的历史根源。【考点过关】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基础梳理】背景(1) 基本框架:二战后,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体系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 实力变化: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要求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3) 根本原因:美苏在和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4) “冷战”信号:丘吉尔的“”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表现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的“”。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经济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成立“”,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形成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要点突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区别和实质?马歇尔计划对美欧双方产生的作用?1. 联系: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个政治纲领,那么,马歇尔计划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2.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 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4. 作用:(1) 对美国的作用: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贸易市场;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2) 对欧洲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难关。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典题演示1】(2015南通、扬州二模)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A. 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B. 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C. 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 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解答指导】审题干有效信息: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更好的生活水准”辨选项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A项错误 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D项错误定答案特别提醒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美苏的对峙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形成,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政治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2.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杜鲁门主义”是“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3. 马歇尔计划开启了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应对经济困境的先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显著表现。概念辨析 区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等概念(1)所谓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2)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3)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逐渐被美苏争霸的局面所代替,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是“冷战”的产物。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美苏争霸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考点二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基础梳理】“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特点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处于分裂状态(3)古巴导弹危机:年7月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基地,以改变苏联在美苏均势中的不利地位;在向古巴运送导弹时被美国发现,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表明当时处于优势局部“热战”(4)局部热战:1950年,爆发,中朝人民共同努力,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61-1973年,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要点突破】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 积极影响(1)“冷战”局面下,美苏间的对抗和危机不时发生,但在势均力敌下双方总是寻求各种途径达成妥协,美苏在近半个世纪里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3)美苏“冷战”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格局,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有利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2. 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3)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典题演示2】(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材料中的“危机”()A. 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 B. 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C. 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D. 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审题干时间:1961-1968年;题干所述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辨选项材料中论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三国是美、苏和古巴,A项错误古巴在美洲,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苏联挑起,后来从古巴撤军,材料中“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说明大国控制世界局势变化较快,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冷战”,不是热战,D项错误定答案方法指导图示解读“冷战”的表现和国际关系【考点过关答案】第六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基础梳理答案】一、 雅尔塔社会制度国家利益铁幕演说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二、 1949联邦共和国北纬38度线1962美国朝鲜战争【典题演示答案】【典题演示1】B【典题演示2】C【随堂验收】一、 单项选择题考向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 (2015淮海中学)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A. “冷战”局面已经形成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C. 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2. (2015徐连宿淮一模)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A.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 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 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 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3. (2015南通中学)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A. 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B. 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C. 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 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考向二:“冷战”的影响4. (2015扬州期末)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 华约组织建立 B. 朝鲜战争 C. 柏林墙修筑 D. 古巴导弹危机5. (2015淮安四模)阅读“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发生如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11945年的德国 图21948年的德国A. 二战影响 B. 美苏争霸 C. 美苏“冷战” D. 德国分裂6. (2015姜堰中学)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 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B. 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C. 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D. 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二、 非选择题7. (2015徐州考前)美国战略家施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材料二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苏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唐岚 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战略定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随堂验收答案】【随堂验收答案】1. C【解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表明二战后的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建立在全球的霸权。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A、B、D三项,均可排除。2. C【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3. D【解析】标志“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故A项错误;美国主观上试图控制欧洲,遏制苏联,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错误;美国的目的是控制欧洲,共同对抗苏联,欧洲一体化晚于马歇尔计划,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促进了欧洲经济恢复,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展,欧洲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故D项正确。4. D【解析】据题干材料“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可知是美苏“冷战”下的一次核争锋,虽然双方剑拔弩张,但终究不敢发动核战争,最终苏联退让,指的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故D项正确。5. C【解析】德国局势示意图反映出两个德国的形成,这与二战的影响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此时两个德国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题中的第一幅图片展示了二战后,德国被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出现了第二幅图片的结果,这正是美、苏“冷战”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德国分裂只是图中的现象,不是主要原因的分析,故D项错误。6. A【解析】据材料“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和“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可知导弹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故A项正确。7. (1)抓住世界控制权(争夺世界霸权)。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2)内涵: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外交上从属于美国。措施: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军事包围;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不能实现。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本题考查了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发起了除军事以外的“冷战”,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解题时注意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从美国的国家利益角度,思考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目的及原因。【课后检测】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题5分,共75分。1. (2015泰州中学)某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呼吁:“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下列对该领导人所在国家及发出这一呼吁背景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A. 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B. 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C. 中国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逐渐增强D.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空前膨胀2. (2015苏州高新区模拟)“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 “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A. 美苏核军备竞赛 B. 越南战争 C. “冷战” D. 不结盟运动3. (2015 南师附中)下图是一幅斯大林愤怒地凝视着“烟杆”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 美苏走向“冷战”对峙 B.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 美对苏进行和平演变 D. 苏对美实施战争反击4. (2015无锡期中)下图中飞机的驾驶员是美国人霍尔沃森。1948年到1949年,苏联封锁西柏林,英美两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霍尔沃森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给孩子们空投糖果,为了让孩子们能辨认出自己,便摇晃几下飞机的翅膀。因此,西柏林孩子称他为“摇翅膀的叔叔”。此事发生的背景是()A. “杜鲁门主义”实施 B. 东德建成“柏林墙”C. 北约与华约对峙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5. (2015海头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6. (2015淮阴中学)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明确:“我认为,那种以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和俄国人坐下来解决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只有当西方具备了坚不可摧实力的时候,斯大林才会来听听美国的谈判条件是什么。”下列事件体现了艾奇逊观点的是()A. 德国被一分为二B. 中美关系正常化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美国从越南战场撤兵7. (2015南京一模)下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A. 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B. 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C. 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D. 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8. (2015南京三模)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两幅漫画 图1美国漫画(图中人物上有“欧洲”字样) 图2苏联漫画(图中中文由俄文对成)比较两图,你得出的认识应该是()A. 图1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B. 图2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C. 出于各自宣传目的,都不具有史料价值D. 只有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9. (2015 苏南名校联考)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订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 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 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 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 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10. (2015无锡质检)一开始,斯大林对马歇尔计划曾表现出“谨慎的兴趣”,便派外长莫洛托夫与英、法外长会谈。英、法提出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表明()A. 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包括整个欧洲B. 受援国牺牲经济主权是接受援助的前提C. 英、法不希望苏联加入援助计划D. 并没有体现意识形态的对立11. (2015淮安四模)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美苏这一条约的提出()A. 消除了爆发核战争的危险B. 维护了世界和平安全C. 有助于打破美苏的核垄断D. 体现了美苏对话妥协12. (2015 扬州中学)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的核心是 ()A. 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B. 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 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D. 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13. (2015南师大附中)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致电国务院,“总结起来说,我们面临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对该电文认识不正确的是()A. 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B.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C. 提出了遏制苏联扩张的理论D. 促进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14. (2015苏州模拟)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就德国、柏林、裁军、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这说明()A. 世界出现和平契机B. 苏联处于战略优势C. 苏美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D. 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合作15. (2015苏州园区模拟)史学家甲:“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史学家乙:“冷战应归咎于美苏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 史学家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历史B. 史学家乙应用整体史观诠释历史C. 两位史学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利益D. 两位史学家分析视角有较大不同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25分。16. (2015徐连宿淮三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到50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沃尔特拉菲波尔“冷战”结束了吗?材料四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程广中 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请回答:(1) 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8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后到50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8分)(3)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据材料四,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7分)(4) 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课后检测答案】第六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1.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材料即是这种政策的体现。D项正确,故选D。2.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影响。“冷战”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冷战”严重地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使世界长时期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但是另一个方面,“冷战”的过程中,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地发动战争,维系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恐怖的和平局面,这就是消极的和平。故选C。A、D两项是结构性的暴力的消除,属于积极的和平。B项属于战争的范畴。3. A【解析】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的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同时,美、英等西方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但遭到拒绝。因此漫画反映了美苏在政治经济上的对立,推动它们走向“冷战”对峙。4.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英美两国联合救援,向西柏林空运各类生活物资”指的是“杜鲁门主义”中的“经济上援助西欧国家”,所以本题中此事发生的背景只能是“杜鲁门主义”实施,故选A。5.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为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7年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排除A;北约组织为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排除C;针对美国支持下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支持成立民主德国,排除D;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彼此的经济联系,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故选B。6. C【解析】注意有效信息“1949年”“斯大林”,题干体现的意思是美国要凭借强大实力与苏联对抗,只有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符合题干的要求。7. B【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命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对史料(图片)的解读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是西欧地区,苏联和东欧国家拒绝接受援助,美国则通过经济援助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8. D【解析】图1没有体现美国要控制西欧的真实目的,故A项错误;图2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不是影响,故B项错误;虽然出于各自宣传目的,但都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故C项错误;只有将两幅图片综合起来才能全面地了解历史的真相,故D项正确。9. C【解析】从材料“西欧必须集体制订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可以看出这是强调西欧逐渐用一个声音说话,有利于欧洲的一体化建设。10. C【解析】本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从材料看英、法提出接受援助就必须丧失部分经济主权以及“谨慎的兴趣”可以排除A、D两项,B项虽然表述正确,但是太浅显,故选C。11. D【解析】美苏是世界核大国,爆发核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美苏这一条约的提出有利于限制核武器的使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但没有反映出材料的本质,故B项错误;美苏核垄断仍然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本质上反映出美苏两极格局下,美苏也可以通过对话妥协,展开限制核武器使用方面的合作,故D项正确。12. A【解析】从材料“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说的是核恐怖下的和平,故选A。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苏关系缓和的内容;C项错误,材料虽然涉及美苏争霸,但是核心内容是争霸下的和平;D项明显以偏概全。13. B【解析】1946年,凯南在美国驻苏联使馆工作期间,认定与美国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苏联,终将成为美国的威胁,亲自起草了一份8 000字的电报,提出对苏联一定要实施“遏制”政策。据此可以判断,A、C、D三项认识均正确。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14. D【解析】戴维营会议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苏联所选用的戴维营精神就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苏美和解,苏美两大国一同称霸世界的构想。戴维营会议发生在1959年,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据此可判断,A、B、C三项表述错误。故选D。15. D【解析】史学家甲认为“冷战”最主要的起因是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分析历史,故A项错误;史学家乙是从美苏两国角度诠释历史,不是从整体的角度,故B项错误;从甲乙的主张可以看出两人持中立立场,故C项错误;史学家甲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分析历史,史学家乙是从双方的责任出发分析“冷战”,故D项正确。16. (1) 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4分)实行“冷战”,遏制苏联(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任答二点,4分)(2) 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4分)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4分)(3) 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3分)不能。(2分)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分)(4) 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世界安全机制)。(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过程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世界走向多极化;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归纳。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可知个别大国不能建立世界霸权;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归纳理由;第(4)问结合“冷战”对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消极影响,总结经验教训即是启示。- 2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