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794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私立贵龙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理(无答案)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密封线外规定的位置。 3.要求卷面整洁。不得使用涂改液、改正纸和改正带等。如有错误确需改正,请使用橡皮擦。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题,100分)1“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2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3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族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渐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4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5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期()A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行政制度普遍建立C土地私有现象受到法律保护 D血缘政治关系得到空前加强6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令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可能是()A. 禹建立夏朝 B. 商汤灭夏 C. 周天子分封诸侯 D.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8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在这次“转型”中()封建官僚制度逐渐代替世袭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中央集权制逐渐得到巩固王位世袭制逐渐趋于衰落A. B. C. D. 9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试分析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10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C.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D. 宗法制与郡县制11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颁行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12据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唐代的中央机构()A. 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B. 相互牵制,互相监督C. 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 部门众多,相权削弱13“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流行的俗语,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哪一社会现象()A中央集权 B外患频仍 C强干弱枝 D文人政治14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设立三公九卿限制丞相权力C. 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 让文官担任丞相和地方官员15“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16中国古代某地发生灾荒,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17网上书店在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以后的各朝代统治者都采用了秦朝开创的郡县制。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18明朝人张岱在夜航船文官补服中写道:“一二仙鹤与锦鸡,三四孔雀云雁飞,五品白鹇惟一样”,这主要反映了()A. 中央集权强化 B. 皇权至高无上 C. 宗法色彩浓厚 D. 等级制度森严19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 密 封 装 订 线治耳”。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20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A. 三公九卿制 B. 内阁制 C. 八股取士 D. 行省制21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最大的特点是()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22下列两幅关于雅典的图片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公民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当时的雅典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公民大会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政治机构A B C D23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古雅典)每年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人民物质文化水平较低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24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25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一位男性公民能够实现的愿望有()参加公民大会担任政府高官参与政府立法领取政府津贴A B C D26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A古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C希腊文化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27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重视维护平民利益被迫改善奴隶处境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 B C D28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先进,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它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A法律至上原则 B对公民权的尊重 C自由公正意识 D人文主义精神2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梭伦改革马其顿征服希腊十二铜表法诞生民法大全完成A B C D30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31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利益而颁布的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 B C D32“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这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重视尊卑贵贱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33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 清朝 B汉朝 明朝 C秦朝 明朝 D秦朝 汉朝34“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这首诗描述了哪一次战争的悲剧()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5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写的一副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无疆。与对联中“几忘曾幸古长安”和“六旬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36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37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群众基础的扩大反帝反封建相结合A B C D38“绅粮米堆谷满仓,乾人无米煮米汤!土豪劣绅住洋房,工人农民睡卧蓬!苛捐杂税数不清,工农血汗被吸净!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这首歌谣应出现于()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39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中国革命方式的变化40.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D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41.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驾)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余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该日记记载的事件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42.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积极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D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43. 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族、珞巴族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44. 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性举措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5.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46. 邓小平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要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实行社会主义 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47. 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三通”的限制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A B C D48.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A B C D49.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于旧约同时又规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表明新中国()A贯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坚决废除所有旧约B既往不咎,对于帝国主义采取了妥协宽容的态度C对旧约既拥有废除权利,又注意灵活处理D推行“一边倒”,只保留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权50. 周恩来总理说:“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另起炉灶”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的策略 D三个世界的理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贵龙中学高二理科班第一次月考(答题卡)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