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476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 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2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4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不包括()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C“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D“与外国人进行商战”5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A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 B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C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 D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人6郑观应集记载: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材料表明租界()A激发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B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扩张的结果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7.如图是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精通法国语言文化 宣扬励志实干宣传西方文明 致力思想启蒙A BC D8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101905年有人在演讲中说:“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这位演讲者是()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胡适11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14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15毛泽东诗词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史诗,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下面选项最能体现出这首诗思想的是()A工农武装割据 B枪杆子里边出政权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6.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井冈山时期 B长征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17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在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恢复国民经济 B提高干部素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C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治国水平 D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18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绝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19改革开放新时期,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造性地予以回答和解决的是()A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所致的开幕词B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C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D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可持续发展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3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时间课程内容备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八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的?其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4分)(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4分)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光明日报材料三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5分)(2)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3)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6分)23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5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4分)(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2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A。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因此选A项。B项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的内容,C项是洋务运动主张学习的内容,D项是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的内容,均与题意不符。2导学号10490067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关于出卖国家主权的内容,故A项错误;“觉得”“辩论”“无甚可观”说明反对西方议会制度,“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说明主张引进西方资本、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李鸿章归根到底维护的是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没有转变为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李鸿章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观点在甲午战争失败中就已经被证明破产了,和维新派以及革命派的思想观念比较起来,这种观点是落后的,故D项错误。3解析:选A。材料实际上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据材料可知日本学者主张先学思想,再学政治,最后学器物,而近代中国因为受制于多重因素,学习西方的顺序与此恰好相反,故A项正确。开始主张“改变政令”应是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变革人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偏重于实用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有形的物质”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即学器物),是从洋务运动而非民国时期开始起步的,故D项错误。4导学号10490068解析:选A。“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而系统地阐释的思想,而非在19世纪6090年代提出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思想,故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康亮维新派主张想西方学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因此A、B、D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们思想仍有很大局限性,这说明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还不深入,故C项正确。6解析:选A。本题材料提到,“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租界激发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7导学号10490069解析:选D。青年杂志封面上虽然印着法语,说明创办者在宣传西方文化,但不能就此说明创办者一定精通法国语言文化,故错误,和正确。杂志封面印着“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说明杂志的创办者希望中国青年励志实干,故正确。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D项。8解析:选B。材料认为拥护民主和科学需要反对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这实际上是以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9解析:选D。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可知,“文学革命”的目的是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所以答案选D。10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来看,演讲者强调实行立宪不如成立共和国。持此观点的应为孙中山。11导学号1049007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指的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恢复汉人执掌中央政权的局面,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故A错误;“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指的是民权主义,故B错误;民主主义并非孙中山“独见而创获”,故D错误;“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孙中山找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独创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故C为正确答案。12解析:选C。结合材料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可知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影响这一认识形成的原因应该和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关,故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13解析:选B。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一生致力于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材料无法体现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崇,所以A错误;孙中山欣赏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内容,不表示其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所以C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国共合作,所以D项错误,故选B项。14解析:选A。从材料“忠告运动”“呼声革命”可以判断A项正确。材料主张“无血革命”,故B项不正确;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15导学号10490071解析:选A。诗中的“军阀重开战”“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分田分地真忙”反映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原因和地点以及土地革命。故A项正确。16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1945年的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延安时期是指抗日战争至新中国的成立前,C项正确。井冈山时期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A项排除;长征时期是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B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后是指1949年后,D项排除。17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目的在于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巩固新生政权。所以答案选D。18解析:选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认农民的物质利益,符合讲话精神,故A项正确;对外开放着眼于招商引资,与讲话精神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与物质利益无关,故C项错误;义务教育与物质利益无关,故D项错误。19导学号10490072解析:选C。“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围绕的根本问题所作的论述,故C项正确。20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对科学发展观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正确答案为B项。21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格致之学”、西方语言等,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教材知识回答“派别”及“指导思想”。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孙家鼐认为,仅仅学习西方的语言、科技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习“西国政治及律例”,可见其对京师同文馆持否定态度。据京师同文馆教育的不足和孙家鼐思想的优点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从材料中“征之科学”“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入手,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核心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救亡的特点。答案:(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派别:洋务派。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态度:否定。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进步之处: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3)核心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共同点:积极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22解析:本题考查民族主义的含义。第(1)问,“背景”需理解近代的形态是指资本主义发展潮流;从关键信息“手足之情”到“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转变来比较区别。第(2)问,从关键词“竞争”“欲救中国”来理解和概括其民族情绪;其影响结合维新变法的影响来作答。第(3)问,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应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列强主张世界主义的目的来思考;重大动作可以从时间信息“1924年”及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相关史实来回答。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近代民族民主国家;启蒙运动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 区别:19世纪中期前,民族主义是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与富强;19世纪中期后民族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和争霸的工具。(2)民族情绪:忧国、救国。 影响: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3)理由:世界主义是帝国主义为遏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的;中国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动作: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23导学号10490073解析:第(1)问是对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综合比较。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而古代中国孔子与孟子的“仁”的思想,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政治上要求实施仁政。第(2)问,考查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影响。核心内容应结合所学知识陈述启蒙运动各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影响则列举近代中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相关史实,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3)问,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历史条件依据关键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归纳;看待不同的文明应把握以下原则:文化的多样性、取长补短、文化融合。第(4)问,考查史实的运用。解答关键是要区别史料的类型,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史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史料价值最高,而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史料主观性更强,说服力与史料价值相对要次等。答案:(1)古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中国:主张实施仁政(或提倡民本思想,或重民)。(2)内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历史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4)材料一。理由:因为材料一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