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995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2.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3.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5.“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6.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7.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8.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9.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10.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11“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1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 这一论断( )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14.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15“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16.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 B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 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D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17.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18.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9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 ) A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20.“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21.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2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23.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2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二、非选择题(26分+26分52分)25.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26分)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请回答:(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2分) 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4分)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4分)(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三例加以说明。(1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从选官形式、选官标准、选官范围、选官特点四方面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10分)高一历史月考答案1.【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颂扬了公刘杀猪庆贺建都,让大家有吃又有喝,人们尊他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反映了宗法制的内涵;题干材料“君之宗之”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A项体现的是儒家“与人为善”的思想;B项反映了刘邦衣锦还乡的荣耀;C项体现了等级制度;D项反映了大小宗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能力。注意题目上的要求“从政治角度看”,题干中“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属于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结合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其余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3.【答案】C【解析】据题干所示“贾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根据宗法制中血缘亲疏关系影响政治地位的特点,造成了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说明是宗法制的影响。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社会遗存的影响。中国人将个人姓置于名字前,说明重视一家一姓的宗族血缘观念,本质上反映了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的特点,选B。A、C、D两项从题干中反映不出来。5.【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夏朝时期的秩宗,商朝时期的卜、巫、史,西周时期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官职,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他们权力较大,这反映了夏、商、周时期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故选C。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6.【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体制下的政治等级体系,强调各级的职责,体现了宗法体制下通过血缘亲疏所确定的大小宗不同的“家国一体”的宗法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传统儒家士人通过个人修养的提高,才能治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情怀,符合题干材料的内涵,选C。A项反映了礼乐制的特点;B项强调分封制的特点;D项强调尊祖,虽是宗法制的影响,但与题干材料不符。7.【答案】B【解析】 据 “元子(大宗)”的信息,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虽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选B项。宗法制不可能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只是规定了宗法等级,中央尚未达到高度集权,不可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A、C项错误;秦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8.【答案】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制度。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项题干总未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易错选C项,其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不透与题干材料表面的认识。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考生阅读能力。从刘邦父亲的话“帝,人主也”可知“天下法”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10.【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反映: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应是受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最直接,答案为A。11【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体现了废除分封制。“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体现建立郡县制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故选B。12.【答案】D【解析】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13.【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种制度,造成了民众的贫穷、愚昧,但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得以长久的条件。据所学知识,科举制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不符合造成民众愚昧的特点,排除A项;分封制使得西周走向瓦解,不符合“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排除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管辖的举措,谈不上造成“民众的贫穷、愚昧”,排除D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造成民众的贫穷、愚昧,但加强了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故C项符合题意。14.【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禁止王室皇族成员担任离都城近的地区官员,目的防止宗室势力相互勾结,威胁皇权,实质是防止王室宗族势力危及皇权。15【答案】C【解析】 解答据关键信息:“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C项正确;A、B、C项未从题干中反映出来。 16.【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是: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地位,便于控制,实质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17.【答案】B【解析】材料中“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表明行省各级官员是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和牵制的;每个行省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故B项符合题意。18.【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北宋中央设置三司分割了宰相的财权,加强了君权,从“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全部”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D项无从体现。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据题干信息,迁移宋代政治制度分析,宋朝不仅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科举考试范围,而且还增加了录取名额,使得身份不高的庶族地主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靠世族门阀做官制度的冲击,故选B。20.【答案】C【解析】 据材料中的“主观性太强”可以排除A、D两项,由“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可以排除B项。汉代察举制下,由地方郡国官员推举人才,选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容易任人唯亲,故选C。21.【答案】C【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的内在含义。君主专制的刚性即皇权专制至上,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实为通过考试选官的手段,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入专制集权制度体系之内。C项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做官,维护君主专制;A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B项分散相权,都维护皇权专制,两者都体现了君主集权专制的刚性,但与“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点体现不很充分;D项的君主不一定有专制权力,与本题主旨无关系,可排除。 22.【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了内阁可以拒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重拟等,这实际反映了内阁对皇权有一定限制作用。23.【答案】C【解析】汉武帝设中朝,宋太祖设二府三司,明成祖设内阁,作为新的中枢权力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C项符合题意。秦以来,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如西汉实行郡国制,宋代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制,元明清实行行省制,故A项错误;明成祖时丞相早已不复存在,故B项错误;行省制为元朝所设立,故D项错误。2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围绕皇权强化,特别是明朝内阁制的设置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选C。25.【解析】第(1)问回忆秦朝汉初中央政治制度的内容可知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从材料一可知,魏晋以来“三公”已经逐渐失去了实际权力,其实权逐渐转移到皇帝“私人”尚书、中书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第(2)问从材料二可知,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并非“全由皇帝专制”。联系秦汉时期的朝议制度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可以证明;从材料三可知, 联系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即可回答。【答案】(1)宰相、御史大夫、太尉。(2分) “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2分) 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2分)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4分) (2)材料二表明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2分)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6分) 材料三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2分)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6分) 26.【解析】第(1)问,从“皆世族”的信息可以看出其选官的主要依据。联系西周宗法制可知判其依据。第(2)问从材料二“惟问中正” 和材料三“ 余为中正”可以看出其主要依据是九品中正制的相关规定。共同特点应和科举制开放公开的选举特点相比较思考。第(3)问,比较型的题目要先寻找角度确立比较项。如选官的标准、范围、开放程度等。再比较两者在这个角度范围内有什么变化作答。第(4)问,影响注意两个角度要答全,即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影响和对西方相关制度的影响。【答案】)(1)主要依据:血缘; 度:嫡长子继承制。 (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4)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