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806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戊戌变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有人曾对120年前发生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2甲午战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该认识的产生主要是基于()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工具C洋务运动没有任何成效 D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3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 D顽固派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5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6“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7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培养实用人才 B创办新式学堂C变革科举制度 D实行政治民主化8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以外各省官员均持观望态度,这充分说明()A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很顽固 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9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大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创办新式学堂改革中央机构建立新式军队实行民主政治A B C D10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11.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12.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有一节“没有出场的角色”,他指出:“在演出维新到政变的这一出历史剧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角色,他虽然还没有出场,但已经使一切登场人物感觉到他就在舞台的帷幕后面他发出来的使一切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和他们的皇太后、皇帝、帝国主义听了发抖的声音已经迫在眼前了。”没有出场的角色是()A广大人民群众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资产阶级激进派 D无产阶级1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 ()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B C D14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6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材料二有人指出:康有为是“变法第一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的领袖”;也有人认为:“一般历史学者往往受制于改革或革命观点偏见,致使康在百日维新中的影响及康与光绪间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过高评价了康有为。”(1)材料一中“他们”面临的“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指什么?(4分)请举一例说明“他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的?(2分)(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试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康有为在这一时期的活动。(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原强和天演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4分)18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4分)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材料二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1898 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 定国是诏(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产生时的国内政治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2分)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今之聚书,务使海内学者知中国自古有穷理之学,而讲求实用之意,亦未遽逊,正不必惊望而无极,更不宜画界以自封。” 龚郭清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会通中西的贡献材料二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做完整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6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材料中“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是指日本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所以答案选B。2导学号62700064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甲午战后国人有了民族危亡意识,这主要与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有关,故A正确;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B错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故C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在华北地区反洋教运动下兴起的,不具有广泛性,故D错误。3解析:选B。材料体现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4解析:选D。本题考查梁启超的维新思想。A项为新文化运动所提倡,B项属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5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主张的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维新派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6解析:选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讲的是一千三百多名举人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公车上书的情形,它留下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功绩在于思想启蒙。7解析:选D。材料中所有问题诸如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要想成功,基本落脚点就在于“变官制”,即改变当时的上层建筑,反对专制统治,要求实行政治民主化。8解析:选C。持观望态度说明不支持新政,反映出他们属于保守势力,故C项符合题意。9解析:选D。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赞成改革中央机构(如总理衙门、海军衙门的设立)以扩大汉族官僚在中央政府的势力,但反对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10导学号62700065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百日维新期间,在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激起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上书,对新政提出建议,故C项符合题意。11解析:选D。京师大学堂是近代新式学堂,然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大部分获取功名,由此说明近代中国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错误。12导学号62700066解析:选A。“在演出维新到政变的这一出历史剧的时候”可知是指戊戌变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光绪帝之所以支持康有为变法,一方面是鉴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的危机,一方面又是鉴于下层人民群众起来造反的危机。事实也证明,中国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广大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这也符合材料中“使一切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和他们的皇太后、皇帝、帝国主义听了发抖”的表述,A项正确,故B、C、D三项错误。13导学号62700067解析:选D。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的,世界历史走向近代化,包括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民族独立,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政体有多种形式,并不一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14解析:选C。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它给后来的奋斗者留下的惨痛教训是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故选C。1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等信息来归纳光绪帝采取的措施。第(2)问依据材料中“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并结合所学思考作答。答案:(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16导学号62700068解析:(1)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抓住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形势: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另外还要结合材料的信息:洋务运动破产,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需要进行改革。举例说明“他们”是如何“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的?要清楚“他们”是什么人。通过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可以看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托古改制”,答题时就把它的特点和作用回答出来即可。(2)一般来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一分为二、辨证的来看。看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主要事情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如果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康有为就应该联系中国近代对西方文明学习、探索的过程。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由器物层面进入政治层面,并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答案:(1)形势: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掀起救亡图存的高潮,危及士大夫的既得利益。举例说明: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2)方法:一分为二、辩证的发展的观点,一要看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二要看他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评价:康有为这一时期的活动,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17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来回答,这些主张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指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答案:(1)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2)体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18导学号62700069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中日两国的改革发生的原因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相似处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分析,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是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有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第(3)问从材料二可得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有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根据所学,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 (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19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出处“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来分析当时的政治背景。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其言中学者其言西学者既勒为定本”,可以得出教法为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第二小问结合“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和“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作答。第(3)问结合材料三概括出材料中的信息为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再联系戊戌变法的内容,列举出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等。第(4)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和材料二中的“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材料三中的“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等来作答。答案:(1)观点:日本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2)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 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3)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4)追求: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20导学号62700070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多有与之暗合者”说明了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赞赏西学,主张中国应借鉴学习。第(2)问主要从维新思想对于思想解放的作用来答题,即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全方位学习西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1)观点: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赞赏西学,主张中国应借鉴学习。(2)说明: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全方位学习西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