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7570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A . 会建造房屋B . 会使用天然火C . 会制造彩陶D . 会种植水稻2. (2分)“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据考古发现,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3. (2分)相传造出衣裳、造船、宫室、指南车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是( ) A . 炎帝B . 尧C . 舜D . 黄帝4. (2分)下列关于商周时期奴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奴隶进行集体劳动B . 奴隶有一定人身自由C . 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奴隶D . 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中大量使用奴隶5. (2分)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成都平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震惊世界,被称为( )A . “殷墟”文化B . 青铜文化C . “三星堆”文化D . “钟鼓之乐”6. (2分)成语文字优美,有的还是历史故事的代名词。依据以下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期,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派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这个故事所指的成语是( )A . 一箭之仇B . 退避三舍C . 问鼎中原D . 朝秦暮楚7. (2分)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魏国B . 晋文公、齐国C . 齐桓公、秦国D . 楚庄王、秦国8. (2分)“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 . 都江堰B . 长城C . 大运河D . 赵州桥9. (2分)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展开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 .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C .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D .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10. (2分)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东周11. (2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我们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他哪一教育理念的传承( )A . 因材施教B . 为政以德C . “仁”的学说D . 广收门徒12. (2分)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A . 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 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C . 孔子论语“仁”D .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13. (2分)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右图所示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 A . 丞相B . 御史大夫C . 太尉D . 郡守14. (2分)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 . 蒙恬B . 李斯C . 淳于越D . 赵括15. (2分)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 . B . C . D . 16. (2分)(聊城中考)“在政府组织上,他给中国历史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他”是指( ) A . 周武王B . 秦始皇C . 汉武帝D . 隋文帝17. (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 ) A . 统一全国B . 统一文字C . 实行分封D . 建立郡县18. (2分)秦朝末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陈胜 项羽 吴广 刘邦A . B . C . D . 19. (2分)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 . 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B . 焚书坑儒 推恩令C . 统一文字 推恩令D .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20. (2分)中国古代出现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主要是当时统治者推行( )A . 争霸政策B . 休养生息政策C . “改制”举措D . 汉化政策21. (2分)“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相似的是( )A . 根本目的B . 实施背景C . 实施过程D . 实施结果22. (2分)玄奘西行天竺是下列哪部小说的素材( )A . 西游记B . 红楼梦C . 水浒传D . 西厢记23. (2分)“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 实行推恩令A . B . C . D . 24. (2分)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 ) A . 人心思安 以民为本B . 安定天下 发展生产C . 稳定社会 巩固政权D . 借鉴前朝 收揽人心25. (2分)东汉逐渐走向衰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 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B . 皇帝年幼无知C . 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D . 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26. (2分)中央巡视组的成立如一把利剑为反腐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A . 御史大夫B . 司隶校尉C . 吏部尚书D . 刺史27. (2分)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 A .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 . 车同轨,书同文C . 废分封,立郡县D . 焚书坑儒28. (2分)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 . 齐桓公B . 晋文公C . 越王勾践D . 吴王夫差29. (2分)“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 . 孟子B . 墨子C . 庄子D . 韩非子30. (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 .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 . 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 . 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 (5分)见如图对联。小历认为该对联为颂扬老子而作,小史认为是为孔子而作。你赞同谁的看法?请引用对联中的关键词加以说明。三、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32. (10分)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思想篇】材料一:图一 庄子图二 但丁图三 伏尔泰(1)根据以上图片你依次能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3分)这些事件的相同点是什么?(2分)【政治篇】材料二:图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图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力示意图(1)根据以上图片你依次能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的相同点是什么?(2)根据图四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图五,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民主政治体制?33. (30分)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 (3)材料中“汉武”为了解决诸侯势力膨胀问题,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 (4)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谁的什么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5)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 (6)结合上面材料,请你谈谈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34. (20分)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许多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熄灭,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 (2)从材料二可看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在经济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统一铸造什么钱? (4)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辨析题 (共1题;共5分)31-1、三、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32-1、32-2、33-1、33-2、33-3、33-4、33-5、33-6、34-1、34-2、34-3、3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