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7524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县二中2016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部分( 50分 ) 一选择题(共50分,50小题,每题1分)1商王通过占卜决策一切重大政治事务,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特点是( ) A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B. 以禅让的方式传承王位 C王权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世袭D.国家已成为帝王的私产2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 )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3.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 ) 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4.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诸侯绝对服从周王 B.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 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D.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6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7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8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D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9.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10.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1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1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1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 )A 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杜牧(803-852年)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柳宗元(778-819年)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15.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 B C D16 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 B.唐朝 C.宋朝D.元朝17.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18.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B C D1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分科考试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20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2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辖西藏地区,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2.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B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C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D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23.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升六部。”该皇帝为(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24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27.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2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2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30.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31.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 A.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B.除贵族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 C.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D.除奴隶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32.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C工商业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贵族与平民、工商业者的矛盾33.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34.“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35.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凭情感;法庭判决完全严格按照司法程序进行;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为惯例;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 B. C. D.36.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从中反映了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法律的公平公正D债务关系37.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完善 A. B. C. D.38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39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40.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具有局限性的是( ) A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C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D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41.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直接式民主 B 万民法 C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D轮番而治42.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43.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D十二铜表法成文法44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45.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46.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 A.表明国王失去一切权力 B.标志着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确立 C.使英国成为制度完备的法制社会 D.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建立47.“这个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诸多事实表明,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指()。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德国 48.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4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今年已经在位63年,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女王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同意议会通过的法律 形式任命首相和内阁大臣 操纵议会和政府的选举 代表英联邦,成为精神领袖A B C D50.在工业化即将完成的1832年,英国开始向贵族寡头制宣战,推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中等阶级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之后又推行了1867年、1884年等议会改革,使英国走向政治参与的普遍化。以上材料反映英国( ) A消除了不平等现象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议会权力逐步扩大第II部分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5117分 ,5216分,5317分。)51.(共15分) 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引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断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也。材料四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之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1)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2分)这一政治制度与宗法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分)(2)材料二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的是什么现象?(2分)材料三中作者对秦亡的分析是否正确?(1)为什么?(4分)(3)材料三中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的是汉初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这种制度的实行导致了什么后果?(2分)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2分)5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1分)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制度?(1分)有何作用?(4分)(3)材料三中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3分)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1分)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53.(19分)古代希腊、罗马创造了辉煌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材料二 第3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的哪些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的意义。(6分)(2)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古代希腊、罗马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1分)请说明理由。(3分) 滑县二中2016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1 选择题1-5 ACBBD 6-10DDDCB 11-15 BBBCA 16-20 CBCCD 21-25 ACDDA 26-30 DDCCD 31-35 ADDCB 36-40 ABADA 41-45CAABD 46-50 BACBB2 材料解析题51、17分(1) (一)王族子弟、功臣、先代帝王之后。(2分)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2分)(2)(一)指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割据、分裂和混乱使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分) (二)正确。(1分) (三)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 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导致民怨造成的,与郡县制无关。(2分)(3)(一)指西汉初年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国并行制)(2分)。(二)导致诸侯王国权力过重威胁中央,甚至爆发了“七王之乱”(或答出现王国问题也可给分)(2分)。(三)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夺王国封地爵位,分散其力量使其无法对抗中央。(2分)5216分(1)(一)“三公”或三公九卿制。(1分) (二)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2) (一)态度:应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2分) (二)实行三省六部制;(1分) (三)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3) (一)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3分) (二)明朝废除丞相。(1分) (三)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2分)53、 (17分)(1)(一)特点: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凭借才能担任公职。(3分) (二)意义:雅典民主创造出议会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雅典民主推动了雅典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雅典文化的深入发展。(6分)(2)作用: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必须按律判决和量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4分)(3)(一)没有。(1分) (二)理由:古希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被排除在外。在罗马,平民和奴隶并没有享有和贵族同等的地位,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